从近几年的检测检查情况来看,男性高发癌症占前三位的分别为肺癌、肝癌和鼻咽癌,女性高发癌症占前三位的分别是乳腺癌、肺癌、子宫体癌。
据介绍,中山是广东省鼻咽癌高发地区,目前鼻咽癌在我市癌症发病的可能排第三位,但在 30 岁至 59 岁的青壮年中发病的可能占第一位,是严重威胁市民健康的癌症杀手。专家表示,经过在小榄几个月的试点筛查,共有 6700 多人完成全部筛查程序,其中 170 人被评估为鼻咽癌的高发人群,有10 例确诊为早期鼻咽癌。但早期鼻咽癌只需经过放射治疗,一般 90% 以上可以治疗。
专家介绍,有些人出现鼻涕中有血、耳鸣、眼睛有复视,颈上有淋巴结,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到医院就诊,很可能就是鼻咽癌,这也是患鼻咽癌的信号,但这时来就诊,往往已经到了晚期,给治疗带来了很大难度。
50 岁左右是鼻咽癌的高发期,而且男性患鼻咽癌比例是女性患此病的 1.5 倍以上,大多以本地人为主。专家说,鼻咽癌作一次筛查仅花 50 多元,建议到了这个高发年龄段的都要定期进行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的可能,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进行鼻咽癌筛查,就可以达到早发现、早诊断的目的。同时鼻咽癌筛查中的 EB 病毒血清学检测还可以评估健康人患鼻咽癌的危险性,并对不同危险的人群进行健康指导。
流行病学调查提示鼻咽癌的病因可能与EB病毒感染、环境、饮食和遗传等因素有关。
1、EB病毒感染
EB病毒感染的细胞可产生多种EB病毒特异性抗原, 包括早期抗原(EA)、壳抗原(VCA)、膜抗原(MA)和核抗原(NA)等。人体感染了EB病毒后会产生相应的各种抗体。鼻咽癌病人EB病毒EA-IgA和VCA-IgA抗体阳性比例分别为96%和81.5%,表明这两种抗体可以作为鼻咽癌的血清学诊断标记,但正常人的EA-IgA抗体阳性比例较高,在诊断鼻咽癌时不如VCA-IgA特异。进一步研究表明,检测血清中EA-IgA抗体比VCA-IgA抗体更为特异,但不如VCA-IgA敏感。VCA-IgA抗体阳性者有鼻咽癌发生的高度危险性。
2、环境与饮食
环境因素也是诱发鼻咽癌的一种原因。据报道,美籍华人中,在美国诞生的第2代比在亚洲诞生的第1代患鼻咽癌的危险性低,而诞生在东南亚的加利福尼亚的白种人比诞生在美国者患鼻咽癌的危险性高。在广东,调查发现鼻咽癌高发区的大米和水中的微量元素镍含量较低发区为高。在鼻咽癌患者的头发中,镍含量亦高。镍可能是促癌因素。二亚硝基派嗪(DNP)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关。食用咸鱼及腌制食物是中国南方鼻咽癌高危因素,且与食咸鱼的年龄、食用的期限、频度及烹调方法有关。这与咸鱼及腌制品中高浓度的亚硝胺化合物有关。
3、遗传因素
鼻咽癌病人有种族及家族聚集现象,鼻咽癌可能是遗传性疾病。近发现决定HLA的某些遗传因子和鼻咽癌间的相关性。有报道鼻咽癌高发家族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与鼻咽癌遗传易感性有一定关系。
鼻咽癌的特性
鼻咽癌的特点是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有了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已进入中晚期,难以救治。早期鼻咽癌经过及时合理治疗,5年存活的可能高达90%以上,晚期的5年存活的可能仅20%,所以一定要注意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下是鼻咽癌的几个特性。
⒈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 鼻咽癌在世界各国均有发生,但其发病的可能高低差别很大,在欧美、大洋洲、拉美国家很少见,我国和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越南较多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上80%的鼻咽癌发生在中国,中国的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海南等省(区)属于高发区,广东省发病的可能很高,居世界首位,故又著称"广东癌",这是以地区命名的肿瘤。
⒉有集中的高发人群 鼻咽癌多发生在黄种人,在白人及黑人中很少见,长期移居在国外的中国人的发病的可能仍远远高于当地的外国人,但低于祖籍居民,移民后的第二代及第三代的发病的可能低于其父辈和祖辈,但高于当地人。带有中国血统的混血人的发病的可能也高于其他血统的人,但低于纯中国血统的人。
⒊有男女性别的偏向性 鼻咽癌多侵犯男性,男性的发病的可能比女性高2-3倍,个别地区高10倍,但在40岁以下的青壮年中男女发病的可能几乎相等,40岁以上男性发病的可能明显高于女性,尤其老年人男女差别更大。
⒋年龄有别 鼻咽癌多侵害中老年人,儿童及青少年少见,30岁开始发病的可能急剧上升,40-60岁是发病高峰,65岁以后发病的可能开始逐渐下降。在我国广东、广西等高发区其发病高峰年龄可提前10-20年,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发病高峰年龄比白人及黑人早10岁。
⒌有肿瘤遗传易感性 鼻咽癌病人的一级亲属中患这种病的风险比正常人的亲属高十几倍。鼻咽癌病人也多有患本病的家族史。高低发区的两种居民通婚后生下的后代及混血人发病的可能低于祖辈,有家族及种族聚集现象,可见鼻咽癌有一定的遗传性,但也与共同的生活因素及环境因素有关。
⒍环境污染因素的复杂性 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及化学致癌剂也是本病的致癌及促癌因素,其种类繁多而复杂,如长期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工作及生活增加患鼻咽癌的危险性,环境致癌因素的作用机制很复杂,一般认为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⒎不良生活习惯 大量吸烟、长期吃咸鱼及腌菜是重要致癌或促癌因素,烟草中含有多种致癌物,吸烟可引起 肺癌 、 食管癌 、口腔癌、鼻咽癌等多种 癌症 。有人报告50%-70%的鼻咽癌与吸烟有关,被动吸烟同样受害。腌菜及咸鱼中含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类化合物,开始吃的年龄越早、吃的越多,危害性越大。
⒏与EB病毒感染有相关性 调查发现,高发区3-5岁儿童90%感染了EB病毒。曾对1006例鼻咽癌病人的血清免疫检测发现病毒抗体阳性比例为90.9%,其他肿瘤病人仅6.0%,正常人为0.6%-2.7%,EB病毒感染的可能与鼻咽癌发病的可能有密切相关性。
⒐早期症状的隐匿性 鼻咽癌早期症状隐匿,自己不易察觉,大约有一半的病人病灶转移到颈部或颅脑内出现了颈部肿块或有了神经压迫症状,才到医院就诊,一旦确诊很快就进入晚期,所以警惕蛛丝马迹的早期征兆至关重要。其早期征兆及信号有:无原因的轻微单侧鼻塞并有逐渐加重趋势,无原因的涕血、鼻出血、听力下降,有 耳鸣 音、头晕、单侧味觉减退、声音嘶哑、发音有改变、呛咳、持续性轻微偏头痛、眼球突出、复视,颈部有无痛性肿块等,一般情况下一种或多种征兆存在2周以上无好转,应高度重视。
由此可知出生在我国南方的30岁以上中老年男性居民,有吸烟、吃咸鱼及腌菜等不良习惯的人,EB病毒感染者,环境污染物长期接触者是重点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一旦有征兆立即就诊。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