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鼻咽癌基因的概述
有研究表明,基因可能影响鼻咽癌的发病,对鼻咽癌整个疾病的进程有可能也有影响。其中,提到了抑癌基因PTEN在鼻咽癌中的表达、突变情况,探讨其与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而且鼻咽癌组织中端粒酶亚单位基因(hTERTmR-NA)表达与鼻咽癌发生发展有关,这一观点也被首次提出和证实。
二、抑癌基因PTEN对鼻咽癌的影响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52例鼻咽癌中PTEN基因的表达,利用PCR?SSCP银染、DNA测序分析等方法检测PTEN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结果 鼻咽癌中PTEN蛋白表达比例低于癌旁组织,表达与临床TNM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52例鼻咽癌中PTEN基因第5、8外显子未见明显突变。抑癌基因PTEN可能参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其第5、8外显子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不起关键作用。
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为目的条带,表明标本存在问题的可能性可排除。采取三种PAG胶浓度对同一标本检测,尽量避免阴性结果的存在。另外,对同一标本在三种PAG胶浓度下各进行至少2次的检测,保证实验结果的重复性。故此,实验设计及人为因素造成的假阴性可能很小,实验结果可靠。我们还发现,鼻咽癌中PTE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表明PTEN基因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关。Ⅰ~Ⅱ期鼻咽癌PTEN蛋白阳性表达高于Ⅱ~Ⅳ期,且伴有淋巴结转移的PTEN蛋白表达比例明显低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者,提示PTEN蛋白可能参与鼻咽癌的发展,且在鼻咽癌中有失表达或表达减少的现象[2],推测PTEN基因水平的改变可能存在翻译或翻译后水平的调控机制。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和多基因改变的过程。PTEN基因9个外显子均可发生突变;以第5、8外显子多见,而核心磷酸酶区域位于第5外显子,第8外显子中含2个潜在的酪氨酸磷酸酶位点和1个丝氨酸磷酸酶位点。故我们推测,PTEN基因突变导致PTEN基因的去磷酸化,使PTEN基因的抑制肿瘤功能降低或丧失。我们研究发现,52例散发性鼻咽癌中未有明显的PTEN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因此认为PTEN基因第5、8外显子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可能不起关键作用。这和一些学者在其他肿瘤中的研究结果类似。Sakurada等研究了20例卵巢癌的PTEN突变,未检测到突变; Feilotter等在70例散发乳腺癌患者中均未检测到PTEN突变,提示在乳腺癌发生中PTEN可能不是起主要作用的靶基因。Hsieh等对17例甲状腺肿瘤标本中PTEN 基因的9个外显子进行直接序列分析,未发现突变。Orikasa等对45例该国患者原发性前列腺癌标本的检测表明,没有1例原发性前列腺癌患者发生PTEN基因的突变;故认为PTEN基因突变在日籍患者的前列腺癌发生过程中不起主要作用。张宏艳等对45例乳腺癌组织PTEN基因9个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仅发现1例第2外显子错义突变,即在第5、8外显子也未发现PTEN突变。在此,我们仅对PTEN基因部分突变高发区域进行研究,故与鼻咽癌的确切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三、端粒酶亚单位基因hTERTmR-NA对鼻咽癌的影响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科博士王行炜副教授在导师肖健云教授等的指导下,经过4年临床研究,在国内外首次发现:鼻咽癌组织中端粒酶亚单位基因(hTERTmR-NA)表达与鼻咽癌发生发展有关。通过对患者鼻咽黏膜组织和鼻咽癌组织hTERTmRNA基因分析,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鼻咽癌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预后理想。王行炜博士随机从临床1998年8月至2002年的门诊病人中选取43例鼻咽癌和16例慢性鼻咽炎组织活检,经采用先进的RT—PCR和PCR—ELIST实验方法进行对照分析,研究发现,43例鼻咽癌组织,38例可检测到hTERTmRNA,而对照组16例慢性鼻咽炎组织和正常组织中均呈阴性。在国内外首次证实,人端粒酶中的亚单位hTERTmRNA的活性与鼻咽癌端粒酶活性呈高度一致性,提示它在鼻咽癌端粒酶活性调控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其他亚单位则无明显差异性。
该研究对临床鼻咽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临床中对hTERTmRNA基因的检测可以作为鼻咽癌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可能还研究出一种特异性高的肿瘤方法或药物。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