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瘤是非常顽固的肿瘤之一,是一种能产生黑色素的高度恶性肿瘤,发展迅速,妊娠时发展更快.一开始即为恶性,但通常都由交界痣恶变而来.多见30岁以上成人.常见部位:足,外阴,肛门部.较少见于眼睑(交界痣:痣细胞位于基底细胞层,向表皮下延伸.局部扁平,色素较深.该痣细胞易受激惹,局部受外伤或感染后易恶变.)有可能对健康造成很严重的影响,一定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果一点发现黑色瘤尽量避免日晒,使用遮阳屏是重要的一级预防措施,特别是对那些高危人群。
症状:这样的瘤在周边部者,可以因为无视力异常而易被忽略,常常发生于后极部或虽在周边部,但已波和后极部者,可以有眼前闪光、视物变形、视物变小、中心暗点、视野缺损等症状。视力障碍程度因视网膜受损害程度而异。
恶性黑色瘤眼底改变:局限性者在早期可以看到眼底有局部隆起,视网膜上可看到灰白色~青灰色~棕黄色~黑褐色的扁平形肿块。一旦肿瘤突破玻璃膜进入视网膜下将出现视网膜脱离,很初为实性脱离,呈半球状,蘑茹状,周围境界清楚,周围视网膜有皱纹出现,晚期视网膜脱离显著扩大。弥漫性者早期眼底无明显高起,由于玻璃膜大多完整,视网膜很少受影响,所以眼底有时仅有数个陈旧性视网膜脉络膜病灶,很易被忽略。
视网膜脱离的程度和血管瘤的大小和发育时期不一定平行,而原则上没有裂孔。
眼压:开始时正常或偏低,随着这种瘤体的增大,晶状体、虹膜被肿瘤推向前,阻塞前房角,引起房水循环障碍,眼压升高,发生继发性青光眼。炎症:因肿瘤组织毒素的刺激,可以发生葡萄膜炎和视神经炎等。血管:在增大的肿瘤头部有时可以隐约地看见瘤组织内有扩大的血管。
良性的黑色素瘤在完全切除后,预后良好。但是一旦被评估为恶性的,即使实行外科手术也无法痊愈,因为有30~70%的情形会转移。有报告指出,小型恶性黑色素瘤经切除后,可存活12个月,但2年内的死亡人数为54%。若切除大范围的恶性黑色素瘤,可存活4个月,但2年内的死亡人数为100%。除了外科切除,另外还可以使用放射线、局部高温、化学治诊疗理念。放射线治疗曾经被成功的使用在控制黑色素瘤,可能是仅次於外科切除之很有效治疗方法。
黑色素瘤各种治疗方法
黑色素瘤症状因分型而异,如属结节型者,初起为兰黑色隆起性结节,周围绕以红晕, 迅速增大,破溃,很早发生转移;若是浅表扩散型,初起为斑疹,后变为结节,直径约2.5厘米,常呈弧形,褐色、黑色、粉红色甚至灰或白色。此外,亦还有恶性雀斑型,临床常用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①丹方:水银、白矾、青矾、芒硝各180克,食盐90克。
②糊剂:上丹方结晶18克,蟾酥、红娘、斑蝥各0.5克,洋金花粉1克。
①方各药混合共研,至不见水银珠为度,转入砂罐内加温,蒸去水分,使成“丹胎”,再将砂罐倒置于瓷碗内,盐水石膏封口后置于荷叶水坛口上,坛内装水约10公斤,罐内放炭火加热约2小时后,冷却瓷碗,取出粉末(以白色结晶为佳),研细后即为五虎丹。②方各药以面糊调制成糊状即得。用时涂布于癌肿表面。
本方源于《湖北中医杂志》1982.4期,功能祛腐敛疮生肌,适应于恶性黑色素瘤。
[方二]
猕猴桃250克,狗肉500克,鸡蛋2个或猪肉适量,猕猴桃根120克。先用猕猴桃和狗肉共炖汤服,后每天用猕猴桃根,鸡蛋或猪肉适量炖服,30克为1个疗程。
本方源于《福建医药卫生》1976.2期,对眼部恶性黑色素瘤有效。
[方三]
菊花、海藻、三棱、莪术、党参、黄芪、银花、山豆根、山慈菇、漏芦、黄连各100克,蚤休、马蔺子各75克,制马钱子、制蜈蚣各50克,紫草25克,熟大黄15克。 将药共研细末,用紫石英100克,煅红置于2000克黄醋水中,冷却后将其过滤,以此醋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2--3次,每次25—30粒,饭后1小时温开水送
服,禁食刺激性食物。
本方源于《湖北中医杂志》1982.4期,功能清热解毒消肿,适应于恶性黑色素瘤。
[方四]
牛黄50克,麝香30克,冰片40克,黄连90克,硼砂120克,雄黄60克,绿豆100克,柿霜适量。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5克。每次1丸,每日3---4次,噙化。20日为1疗程,连用2--3个疗程后停药,1个月后再服用。
本方源于《中西医肿瘤治疗大全》,功能清热解毒,消斑散结,适用于因热毒炽盛而致的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
[方五]
熟地15—30克,杞果15—30克,山萸肉15克,何首乌、黄精各30克,茯苓15克,黑芝麻、黑豆各30克,丹皮15克,白蔹、木贼各30克。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源于《中西医肿瘤治疗大全》,功能滋补肝肾,适用于恶性黑色素瘤属肝肾两虚型。
[方六]
五倍子粉、黄柏粉、青黛、枯矾末、橡皮末、生肌散各2份,珍珠粉1份。将药粉混匀过筛备用,每用少许,局部外敷。
本方源于《中草药防治肿瘤手册》,功能祛腐生肌,适用于恶性黑色素瘤溃烂难敛。
[方七)
龙胆草6克,黄芩9克,栀子6克,泽泻10克,木通、车前子各6克,当归、生地各10克,柴胡5克,萆藓10克,茵陈15克,滑石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源于《中西医肿瘤诊治大全》,功能健脾化湿,适用于恶性黑色素瘤脾虚湿盛型。
[方八]
当归、黄芪各15克,黄芩9克,生地15克,熟地9克,天冬、麦冬各10克,天花粉9克,红花、桃仁各6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何首乌2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源于《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大成》,功能养血润肤,适用于黑色素瘤属血虚风燥之患者。
[方九]
黄芪50克,人参4克(据病情常选用红参、西洋参、生晒参、太于参、党参),炒白术、茯芩各15克,当归10克,白芍30克,生地20克,石斛10克,藤梨根、猫爪草、白花蛇舌草各30克,夏枯草10克,七叶一枝花20克,石见穿、鳖甲各10克,薏苡仁30克。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来源于《中医函授通讯》19跖.15期,功能滋阴清热,补养气血,化瘀解毒,适用于恶性黑色素瘤。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直肠黑色素瘤术后肝转移 下一篇:术后,头皮上的黑色素瘤还是不断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