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某,男,42岁。1995年10月12日初诊。患者在1995年9月初因右上腹闷痛,消瘦乏力,纳减,于9月24日在闽侯县医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并行肝癌手术。目前症状未减,反而增重,今特来求诊。现症:右上腹刺痛,体倦,纳差食少,舌苔白腻,脉弦滑。证属:瘀毒互结,肝郁气滞,湿蕴中焦。治宜:解毒化瘀,疏肝理气,化湿健脾。
方药:
①癥消癀(癥痛康),每次1g,每日4次,饭后口服。慈丹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
②柴胡10g,枳壳10g,白芍30g,甘草6g,丹参10g,郁金6g,山楂30g,陈皮6g,半夏10g,厚朴6g,苍术10g,黄芪30g,山药30g,白花蛇舌草30g。水煎,口服,1日1剂,分2次服。以上各药连服1个月。
二诊(1995年11月12日):上药服完,诸症减轻,肝区疼痛消失,但舌苔仍腻,脉细弱,效不更方,方药同前,成药、汤药续服1个月。
三诊(1995年12月15日):1个疗程后,未见明显不适,体重增加,纳香,眠好,舌苔薄黄,脉弦。肿瘤久病伤心,瘀毒较深,故方药不变。
四诊(1996年1月16日):服药后,患者精神好,对治疗充满信心,今面色光华,精神抖擞,皮肤红润,二便调,舌苔薄白,脉细弱。方药:中成药同前,续服1个月。中药汤方以四逆散、越鞠丸、金铃子散为主加丹参、郁金、山楂,连续服药30天。
五诊(1996年4月7日):上药服完患者精神饱满,宛若常人。
于1997年3月14日经闽侯县医院B超检查示:肝、胆、胰、肾均未见异常,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AFP<20μg/L。今未见明显不适,舌质淡红,苔白,脉弦。中药汤方暂停,以中成药慈丹胶囊、复方莪术消瘤胶囊、扶正固本胶囊、癥消癀(癥痛康)交替服用。
方药:
①癥消癀(癥痛康),每次1g,每日4次,饭后口服。慈丹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
②柴胡10g,枳壳10g,白芍30g,甘草6g,丹参10g,郁金6g,山楂30g,陈皮6g,半夏10g,厚朴6g,苍术10g,黄芪30g,山药30g,白花蛇舌草30g。水煎,口服,1日1剂,分2次服。以上各药连服1个月。
二诊(1995年11月12日):上药服完,诸症减轻,肝区疼痛消失,但舌苔仍腻,脉细弱,效不更方,方药同前,成药、汤药续服1个月。
三诊(1995年12月15日):1个疗程后,未见明显不适,体重增加,纳香,眠好,舌苔薄黄,脉弦。肿瘤久病伤心,瘀毒较深,故方药不变。
四诊(1996年1月16日):服药后,患者精神好,对治疗充满信心,今面色光华,精神抖擞,皮肤红润,二便调,舌苔薄白,脉细弱。方药:中成药同前,续服1个月。中药汤方以四逆散、越鞠丸、金铃子散为主加丹参、郁金、山楂,连续服药30天。
五诊(1996年4月7日):上药服完患者精神饱满,宛若常人。
于1997年3月14日经闽侯县医院B超检查示:肝、胆、胰、肾均未见异常,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AFP<20μg/L。今未见明显不适,舌质淡红,苔白,脉弦。中药汤方暂停,以中成药慈丹胶囊、复方莪术消瘤胶囊、扶正固本胶囊、癥消癀(癥痛康)交替服用。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肝癌晚期并肝内转移患者的成功病例 下一篇:肝癌肝内结节手术切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