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兰,女,72岁,住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块玉南街4号3号楼2-602。2009年8月20日初诊。患者于2003年2月因食管癌行食管升段手术;2003年10月查出纵膈肿瘤,经放疗后消失。2009年6月25日中科院肿瘤医院诊断为升结肠癌,2009年7月7日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病理为低分化腺癌。2009年7月29日开始放疗。有胆汁反流、打嗝病史。现请中医治疗。西医诊断:食管癌术后,升结肠术后腹部淋巴结转移。查:患者形体消瘦,食少,睡眠差,不能平卧、侧卧,口干,咳嗽,痰多色白。舌质紫暗,苔少。证属:瘀毒互结,气血不足,气阴亏虚。治宜:化瘀解毒,补气养血,兼以滋阴。方药:中成药:慈丹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复方莪术消瘤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参灵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汤药:太子参3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6g,扁豆15g,山药20g,炒薏苡仁15g,沙参15g,麦冬10g,玉竹10g,半夏10g,枳壳10g,玄参10g,生地黄10g,天冬10g,石斛10g,百合10g,葛根15g,天花粉10g,旱莲草10g,五味子10g,川续断10g,大枣6枚,生姜3片,补骨脂10g。15剂,水煎,口服,1日1剂
二诊(2009年9月5日):药后病情好转,咳嗽减轻。现咽痛,咯白痰,腹胀,胆汁反流。舌苔光薄,脉弦。仍益气养阴为法。方药:中成药同前。汤药:西洋参10g,黄连10g,麦冬10g,五味子10g,吴茱萸10g,半夏10g,白术10g,淮山药30g,茯苓10g,白扁豆20g,桔梗10g,百合30g,款冬花15g,生姜3片,补骨脂10g。15剂,水煎,口服,1日1剂。
三诊(2009年9月29日):药后病情尚可,舌苔薄白,脉缓有力。仍依前法。方药:中成药:慈丹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癥消癀,每次1g,每日4次;参灵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汤药:前方加远志10g,酸枣仁10g,木香10g。15剂。
四诊(2009年10月13日):药后病情缓解,口干好转,腹胀,大便多,舌苔薄白,脉细弦。中成药同前,汤药前方加神曲10g,柴胡10g。以上各药连服30天。
五诊(2009年12月1日):药后病情稳定。现鼻流浊涕,咽痛,咳嗽,痰黄,舌红苔黄,脉浮数。证属肺热不宣,当清热宣肺化痰。方药:中成药同前。汤药:麻黄6g,杏仁10g,石膏(先煎)10g,甘草6g,陈皮6g,半夏10g,竹茹10g,枳壳10g,茯苓10g,桔梗10g,前胡10g,柴胡10g,款冬花10g,百部15g。7剂,水煎服。
六诊(2009年12月22日):咳嗽、痰黄好转,痰仍粘稠,另有咽痒。舌质紫,苔薄白,脉细弦滑。宜健脾化痰、滋养胃阴。方药:中成药同前。汤药:伟达2号方加石斛15g,百合30g,款冬花15g,桔梗15g,胆南星10g,川、浙贝母各10g,竹茹10g,枳壳10g,海浮石12g。以上各药连服30天。
七诊(2010年1月19日):药后CT复查,未见明显病变和淋巴结的转移。仍有咳嗽,黄痰粘稠,咽痛。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弦。证属寒热并见,虚实夹杂,病情错综复杂。仍以前法续进。中成药同前,汤药:伟达2号方加半夏10g,陈皮6g,桔梗10g,柴胡10g,茵陈30g,白英15g,虎杖15g。以上各药连服1个月。
八诊(2010年3月2日):近2天咳嗽痰多粘稠加重,舌苔薄黄,脉弦滑。宜宣肺化痰,前方加麻黄10g,杏仁10g。15剂。
九诊(2010年3月23日):药后仍痰多咳嗽,但较易咳出,痰咳出后睡安。仍胸闷、乏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处方:伟达2号方加桔梗10g,百部15g,半夏10g,胆南星10g,枳壳10g,浙贝母10g。15剂,水煎服。
十诊(2010年7月6日):咳嗽、胸闷、痰多反复,经朝阳医院肺科全面检查,诊断为过敏性鼻炎,治疗后改善。现仍有咳嗽,痰白,鼻流清涕,偶有反酸,口干,四肢乏力。舌质红,苔少,脉弦滑。方药:中成药:慈丹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癥消癀,每次1g,每日4次;灵芝益气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汤药:伟达2号方加桔梗15g,百部15g,半夏10g,胆南星10g,枳壳10g,浙贝母15g,麦冬15g,生地黄15g,款冬花10g,百合15g,陈皮6g。15剂。
十一诊(2010年11月9日):药后全面复查,肿瘤指标均正常,病情已得到全面控制。右肾有少许积液。口干,咳嗽痰多色白,腹胀,手足发凉,舌淡苔白,脉细弦。证属:瘀毒互结,兼以痰湿;宜化瘀解毒,祛湿化痰。方药:中成药:慈丹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癥消癀,每次1g,每日4次;参灵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连服2个月。汤药:伟达2号方加半夏10g,陈皮10g,款冬花10g,百合15g。15剂。
十二诊(2011年1月14日):病情稳定,黄痰较服药前减少,舌光苔薄,脉弦滑。宜滋阴化痰。中成药同前,续服1个月。汤药:伟达2号方加龙骨、牡蛎各30g,半夏10g,竹茹10g,麦冬10g,五味子10g,柴胡10g,陈皮10g。15剂。
十三诊(2011年2月15日):药后咳嗽痰多减少。2周前头晕,口干,夜间定欲饮水,纳可,大便溏,日3次以上。舌红苔薄黄,脉细弦。宜补气养血滋阴。中成药同前,续服1个月。汤药:伟达2号方加1号方加龙骨、牡蛎各30g,半夏10g,竹茹10g,麦冬10g,五味子10g,生地黄15g,柴胡6g,陈皮10g,仙鹤草15g。15剂。
十四诊(2011年4月8日):药后病情稳定。近几天腹泻,大便检查有红细胞。舌光无苔,尺脉虚。证属:脾肾阳虚,湿毒下注。宜健脾补肾,祛湿解毒。中成药同前。汤药:伟达2号方加黄连10g,木香10g,马齿苋30g,白头翁30g,厚朴10g,神曲15g。15剂。
十五诊(2011年4月25日):药后腹泻明显减轻,大便日1次,大便常规检查正常,腰酸、腹胀减轻。现咳嗽、气喘、憋气,痰多,泡沫样白痰偶带血丝,常感烦躁,舌红无苔,脉左弦右滑。证属:瘀毒互结,肺肾阴虚,脾胃气虚。治宜:化瘀解毒,健脾益气,补肾滋阴。方药:中成药:慈丹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复方莪术消瘤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参灵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连服1个月。汤药:伟达3号方加6号方加柴胡10g,香附10g,枸杞子10g,女贞子10g。 15剂。
十六诊(2011年6月14日):药后效果良好,饮食、睡眠改善,大便1日3次。余无异常。与中成药续服:慈丹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参灵胶囊,每次5粒,每日4次。
2012年3月7日患者来院复诊,病情稳定,健康状况良好,可正常生活。续服慈丹胶囊、参灵胶囊善后。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肺癌化疗中配合中医药治疗 下一篇:肺癌经中药治疗后病情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