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xx,女,73岁,北京,初诊时间2007-8-3病历号:20070863
家属代诉:患者左季肋部疼痛一周入院就诊,既往有慢支、哮喘、肺气肿病史。CT示:右肺的软组织影,右肺中叶**闭塞,右肾上腺肿块。病后乏力,纳差,二便正常。现患者症见:四肢无力,纳减,寝差,长期失眠,气逆,气喘,咳嗽、阵发性轻微,痰多、痰白、泡沫痰,胸闷,心悸,胸剧痛。
西医诊断:右中心型肺癌,肾上腺转移。
中医辨证:瘀毒互结,肺气不足,肾气亏虚。
治则:化瘀解毒,补肺益气,补肾益气。
【药物治疗】
1、中成药:慈丹胶囊 5# 4/日,复方莪术胶囊 5# 4/次,扶正固本胶囊 5# 4/日。
2、中草药:伟达2号+桔梗10g,砂仁10g,苡米20g,麻黄6g,杏仁10g,葶苈子15g。 30剂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两次。
【心理治疗】人们的情绪障碍大多是由一些外部因素所造成,影像了人们本身的信念。心理治疗是医务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其言语、表情、举止行为并结合其他特殊的手段来改变病人不正确的认知活动、精绪障碍和异常行为的一种治疗方法。在医疗实践中,心理治疗与药物、手术、饮食、体育和理疗一样具有治疗作用。每一位医务人员在与病人的整个交往过程中,总在有意或无意地施加心理影响,并对病人的疾病起到一定的(有时甚至是主要的)治疗作用。一般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集体心理治疗,癌症患者的心理反应状态和认知程度会有明显改变,负性情绪得到缓解,可以改善他们的无助、绝望、焦虑和抑郁的状态,表现为能与积极疾病做斗争,对各种治疗方法容易接受。达到“思想放松、意念坚强、心态平衡、精神愉快”对本病的术后健康极为有利,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疾病的健康。
【饮食治疗】根据肿瘤疾病的寒热表现及患者自身阴阳盛衰,辨证施膳,从组方、筛方到实验,制定出各种抗癌药膳,其优势主要体现在:①亦食亦治;②治疗结果确切;③无不良作用;④应用广泛;⑤原料充足;⑥制作方便;⑦便于久服。
【体育治疗】在体疗老师的指导下,因病制宜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氧抗癌操的锻炼,并赠送伟达有氧抗癌操的光盘,要求病人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持之以恒。体疗以加强身体锻炼,提升人体正气,抗御病邪为目的,以有氧抗癌操为主,旨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抗放、化疗不良反应;改善机体内环境,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调整神经系统的紊乱;直接对恶性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
二诊:2007.8.31 复诊,症状:患者药后咳嗽减轻,自我感觉身体有点力气,饮食改善。
【药物治疗】
1、中成药:慈丹胶囊 5# 4/日,复方莪术 5# 4/日,扶正固本 5# 4/日;
2、中草药:伟达2号+桔梗10g,砂仁10g,苡米20g,麻黄6g,杏仁10g,葶苈子15g,酸枣仁15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 30剂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两次。
【食疗、心疗、体疗】不变,遵前诊。
三诊:2007.10.22 复诊,症状:患者药后稳定,肺部肿物缩小,脉弦滑,质红,舌苔黄,纳正常。症见:气短,痰白不易咳出。辩证:瘀毒互结,肺气不足,脾虚痰湿。治宜:化瘀解毒,补肺益气,健脾化痰。
【药物治疗】
1、中成药:慈丹胶囊 5# 4/日,莪术胶囊 5# 4/日,扶正固本 5# 4/日;
2、中草药:2号+桔梗10g,砂仁10g(后入),苡米20g,,麻黄6g,杏仁10g,葶苈子15g,枣仁15g,龙骨10g(先煎),牡蛎30g(先煎),竹茹10g,浮海石9g。 30剂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两次。
【食疗、心疗、体疗】不变,遵前诊。
四诊:2007.11.21 复诊,症状:患者药后咳嗽痰多减轻,气色好,体重略有增加,但肋下仍有不舒,气紧。
【药物治疗】
1、中成药:慈丹胶囊 5# 4/日,莪术消瘤 5# 4/日,扶正固本 5# 4/日;
2、中草药:伟达2号+柴胡10g,枳壳10g,川楝子10g,香附10g,桔梗15g,杏仁10g,苡米20g,砂仁6g(后入),款冬10g,百合30g,酸枣仁15g。 30剂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两次。
【食疗、心疗、体疗】不变,遵前诊。
五诊:2007.12.21 复诊,症状:患者药后咳嗽好多了,胁下不舒已消失,活动后气喘。
【药物治疗】
1、中成药:慈丹胶囊 5# 4/日,莪术消瘤 5# 4/日,扶正固本 5# 4/日;
2、中草药:2号+黄芪30g,当归10g,桔梗15g,枣仁15g,远志10g。 30剂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两次。
【食疗、心疗、体疗】不变,遵前诊。
六诊:2008.1.24 复诊,症状:患者经CT复查肺部明显好转。现症:气短微咳,左下肢有麻木感,睡觉好转,吃饭好。
【药物治疗】
1、中成药:慈丹胶囊 5# 4/日,癥痛康 1/3# 4/日,扶正固本 5# 4/日;
2、中草药:2号+酸枣仁15g,泽泻10g,黄芪30g,当归10g,桔梗15g,枣仁15g,远志10g,牛膝10g。 30剂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两次。
【食疗、心疗、体疗】不变,遵前诊。
七诊:2008.2.27 复诊,症状:患者睡眠不好,肝郁气滞,疏肝理气,健脾安神。
【药物治疗】
1、中成药:慈丹胶囊 5# 4/日,癥痛康 1/3# 3/日,扶正固本 5# 4/日;
2、中草药:伟达2号+5号+磁石(先煎)30g,枣仁15g,朱砂4g(分两次冲服)。 30剂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两次。带药两个疗程。
【食疗、心疗、体疗】不变,遵前诊。
八诊:2008.3.21 复诊,症状:患者药后喘气好转,但左下肢仍发麻,近几天有咳嗽痰白。
【药物治疗】
1、中成药:慈丹胶囊 5# 4/日,复方莪术 5# 3/日,扶正固本 5# 4/日;
2、中草药:伟达2号+半夏10g,陈皮10g,砂仁10g(后入),木香6g(后入),山茱萸10g,枸杞15g,女贞子15g,淫羊藿15g,桔梗15g。 30剂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两次。
【食疗、心疗、体疗】不变,遵前诊。
九诊:2008.4.23 复诊,症状:患者左下肢大腿外侧麻伴疼痛,舌苔粗,脉细弦。咽痒咳嗽。
【药物治疗】
1、中成药:慈丹胶囊 5# 4/日,癥痛康 1g 3/日,参灵胶囊 5# 4/日;
2、中草药:伟达1号+2号+竹茹10g。 30剂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两次。
【食疗、心疗、体疗】不变,遵前诊。
十诊:2008.5.9 复诊,症状:患者各方面病情没有变化,但CA199稍有偏高43.57u/ml。右肾复查略有进展。
【药物治疗】
1、中成药:慈丹胶囊 5# 4/日,莪术消瘤 5# 4/日,扶正固本 5# 4/日;
2、中草药:伟达2号+丹皮10g,泽泻10g,山茱萸10g,熟地15g,木瓜15g,白芍18g,徐长卿15g,威灵仙10g,半夏10g,款冬10g,百合20g黄芪20g,五味子6g。 15剂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两次。
【食疗、心疗、体疗】不变,遵前诊。
十一诊:2008.6.11 复诊,症状:患者用药后口干,脉缓,舌苔薄白,左腿麻仍在,伴有气短。
【药物治疗】
1、中成药:同前一疗程。
2、中草药:上方去半夏,加竹茹10g。 30剂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两次。
【食疗、心疗、体疗】不变,遵前诊。
十二诊:2008.7.16 复诊,症状:患者用药后喘气、咳嗽、有痰,左腿疼已减轻,但仍麻。
【药物治疗】
1、中成药:同前一疗程。
2、中草药:伟达2号+6号+木瓜15g,丝瓜络15g。 30剂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两次。
【食疗、心疗、体疗】不变,遵前诊。
十三诊:2008.8.15 复诊,症状:患者用药多个疗程,现痰已化,咳嗽已止,腰疼麻。
【药物治疗】
1、中成药:慈丹胶囊 5# 4/日,壮骨蠲痹 1包 3/日,扶正固本 5# 4/日;
2、中草药:伟达2号+5号+木瓜15g,地龙10g,当归10g,黄芪20g,杜仲15g。 30剂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两次。
【食疗、心疗、体疗】不变,遵前诊。
十四诊:2008.9.23 复诊,症状:患者用药多个疗程,现气喘明显好转,但仍叹气后好转,腿局部疼痛。
【药物治疗】
1、中成药:同上一疗程。
2、中草药:伟达2号+5号+山茱萸10g,熟地15g,木瓜15g,白芍18g,徐长卿15g,威灵仙10g。 30剂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两次。
【食疗、心疗、体疗】不变,遵前诊。
十五诊:2008.10.31 复诊,症状:药后病情稳定,腿部已经好转,深呼吸后气喘仍有改善,舌苔薄白偏干,口干,脉弦,午后下腹部胀气。
【药物治疗】
1、 中成药:同前一疗程。
2、 中草药:太子参3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6g,青皮10g,柴胡10g,白芍15g,枳壳10g,徐长卿10g,威灵仙15g,黄芪30g,沙参15g,麦冬10g,五味子6g,淮山18g,山楂15g,百合10g,合欢皮15g,木瓜15g,山茱萸10g,当归10g,化结粉1包。 15剂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两次。
【食疗、心疗、体疗】不变,遵前诊。
十六诊:2008.11.25 复诊,药后病情持续改善,病情稳定,饮食正常,睡眠欠佳,腿麻改善,腰酸。
【药物治疗】
1、 中成药:同前一疗程。
2、 中草药:汤药以健脾补肝肾兼理气安神治法。太子参3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6g,淮山30g,莲子15g,酸枣仁15g,砂仁6g(后入),薏苡仁30g,生姜3片,红枣6枚,丹皮10g,山茱萸10g,熟地30g,香附10g,川芎10g,川断10g,杜仲10g。 30剂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两次。
【食疗、心疗、体疗】不变,遵前诊。
十七诊:2008.12.17 复诊,目前病情稳定,近15天睡眠不安,饮食无味。
【药物治疗】
1、 中成药:同前一疗程。
2、 中草药:太子参30g,白术10g,黄芪30g,当归10g,甘草6g,茯苓15g,远志10g,枣仁15g,木香10g(后入),龙眼肉10g,淮山30g,莲子10g,苡米20g,扁豆15g,陈皮10g,砂仁10g(后入),柴胡10g,川芎10g,香附10g,化结粉1包。 30剂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两次。
【食疗、心疗、体疗】不变,遵前诊。
十八诊:2009.1.16 复诊,近期血压高,睡眠不好,咳嗽,手指脚趾发麻,时有咳嗽。
【药物治疗】
1、 中成药:同上一疗程。
2、 中草药:柴胡10g,白芍20g,茵陈20g,夏枯草10g,菊花10g,合欢皮15g,太子参3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6g,陈皮10g,半夏10g,桔梗15g,密麻黄6g,杏仁10g,百部10g。 30剂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两次。
【食疗、心疗、体疗】不变,遵前诊。
十九诊:2009.2.20 复诊,药后睡眠好转,近期血压仍高,四肢仍发麻。
【药物治疗】
1、 中成药:同上一疗程。
2、 中草药:上方去密麻黄6g,加龙骨30g(先煎),山楂15g,牛膝10g,川芎6g。
【食疗、心疗、体疗】不变,遵前诊。
二十诊:2009.3.26 复诊:各方面都好。
【药物治疗】
1、 中成药:同上一疗程。
2、 中草药:柴胡10g,白芍20g,茵陈20g,菊花10g,夏枯草30g,合欢皮15g,太子参3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6g,陈皮10g,半夏10g,桔梗15g,杏仁10g,百部10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山楂15g,牛膝10g,川芎6g。 30剂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两次。
【食疗、心疗、体疗】不变,遵前诊。
二十一诊:2009.4.28 复诊,感冒、咳嗽近一个月,活动后气喘,痰多黄,脉弦,舌苔薄白。2009.4.10胸部正侧位x线影像报告:两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双肺纹理增厚、紊乱,未见具体实变。纵膈无增宽,心影不大,主动脉结钙化,双侧肺门大小形态位置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膈面光整,双侧肋膈角锐利。诊断印象:双肺纹理增厚、紊乱。
【药物治疗】
1、 中成药:同上一疗程。
2、 中草药:黄芪30g,白术10g,陈皮10g,升麻10g,柴胡6g,太子参30g,甘草6g,当归10g,半夏10g,茯苓10g,枳壳10g,竹茹10g,桔梗15g,百部10g,款冬10g,百合15g,紫苑10g,夏枯草15g。 30剂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两次。
【食疗、心疗、体疗】不变,遵前诊。
二十二诊:2009.6.2 复诊,药后略有咳嗽,略黄痰,气短,腰疼,头晕,服银杏片后缓解,精神佳,大小便调,寝差,饮食较好,血压高,不太稳。
【药物治疗】
1、 中成药:同前一疗程。
2、 中草药:伟达6号方+夏枯草15g,桔梗15g,柴胡10g,黄芪15g,丹参15g,党参30g,香附6g。 30剂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两次。
【食疗、心疗、体疗】不变,遵前诊。
二十三诊:2009年6月30日
【药物治疗】
1、 中成药:同上一疗程。
2、 中草药:无。
【食疗、心疗、体疗】不变,遵前诊。
二十四诊:2009.7.21 复诊,药后血压高,脉弦滑。脸部、颈部、双手臂皮肤红痒成片状,质紫。
【药物治疗】
1、 中成药:同上一疗程。
2、 中草药:伟达2号+蒲公英20g,地肤子20g,白鲜皮15g,生地20g,赤芍10g,夏枯草20g,银花10g,地丁20g,木香10g(后入),砂仁10g(后入)。 30剂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两次。
【食疗、心疗、体疗】不变,遵前诊。
二十五诊:2009.9.8 复诊,
【药物治疗】
1、 中成药:慈丹胶囊,症消癀,扶正固本胶囊。
2、 中草药:伟达2号方+柴胡10g,香附10g,神曲10g,厚朴10g,丹参10g,桃仁10g,菊花10g,龙牡各30g(先下)。
【食疗、心疗、体疗】不变,遵前诊。
二十六诊:2009.9.25 复诊,药后仍有头晕,手足麻木,胸痛,脉滑,苔干燥,质红。
【药物治疗】
1、 中成药:慈丹胶囊,复方莪术,扶正固本;
2、 中草药:伟达2号加半夏10g,五味子10g,麦冬10g,山楂15g,丹参10g,木瓜15g,菊花15g,夏枯草15g,酸枣仁10g。 15剂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两次。
【食疗、心疗、体疗】不变,遵前诊。
二十七诊:2009.10.27 复诊,药后尚好,脉缓滑,左弦滑,苔干。
【药物治疗】
1、 中成药:慈丹胶囊,复方莪术,灵芝益气胶囊;
2、 中草药:伟达6号+柴胡10g,香附10g,夏枯草20g,菊花15g,葛根15g,白芍20g。 15剂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两次。
【食疗、心疗、体疗】不变,遵前诊。
二十八诊:2009.12.1 复诊,药后病情稳定,质紫,薄白。
【药物治疗】
1、 中成药:慈丹胶囊,复方莪术,灵芝益气;
2、 中草药:天麻10g,白术10g,石决明30g,牛膝15g,杜仲15g,茯苓10g,夜交藤15g栀子10g,黄芩10g,桑寄生30g,益母草30g,半夏10g,菊花10g,夏枯草15g。 15剂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两次。
【食疗、心疗、体疗】不变,遵前诊。
二十九诊:2009.12.18 复诊,患者于2009.9.2在协和检查CA-19963.3u/ml,12.11检查CA-19945.5u/ml。2009.12.9胸腹盆CT平扫所见:双侧胸廓对称,双肺纹理增厚,多发透亮影,双肺胸膜下多发小结节,右肺中叶淡片影,气管支气管通常,纵膈居中,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影,双侧胸膜光整。肝脏左叶体积增大,形态大小未见异常,边缘光整,密度均匀,内见多发低密度影。胆囊未见增大,壁不厚,内未见阳性结石影。胰腺大小未见明显异常。脾不大,密度均匀。右肾巨大软组织影,密度不均匀,局部向后突出,边界不清。所见左肾未见明显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影。印象:肺气肿;双肺胸膜下多发小结节;右肺中叶淡片影,请对比前片;右肾占位,建议进一步行腹部曾强检查;肝多发低密度影,囊肿可能,请结合临床,必要时增强检查。现有脑梗伴有四肢发麻,腰痛,偶有咳嗽,饮食减少。
【药物治疗】
1、 中成药:慈丹胶囊,复方莪术,灵芝益气;
2、 中草药:同上方+川断15g,太子参30g,黄芪30g山楂20g。 30剂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两次。
【食疗、心疗、体疗】不变,遵前诊。
三十诊:2010.1.22 复诊,症状:天凉感冒,手脚麻木,头晕好转,胸闷咳嗽,痰少。
【药物治疗】
1、 中成药:慈丹胶囊,复方莪术,灵芝益气;
2、 中草药:黄芪15g,防风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6g,荆芥10g,柴胡10g,前胡10g,枳壳10g,桔梗10g,独活6g,羌活6g,川芎10g,夏枯草15g,天麻15g。 7剂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两次。
【食疗、心疗、体疗】不变,遵前诊。
三十一诊:2010.2.5 复诊,症状:睡眠、饮食均好转,舌苔薄白、偏干,脉缓有力。
【药物治疗】
1、 中成药:慈丹胶囊,复方莪术,灵芝益气;
2、 中草药:伟达2号+黄芪30g,当归10g,牛膝20g,川芎6g,夏枯草15g,麦冬15g,五味子10g。 30剂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两次。
【食疗、心疗、体疗】不变,遵前诊。
三十二诊:2010.3.16 复诊,药后各方面均好,但血压较高,头晕,双下肢麻。
【药物治疗】
1、 中成药:慈丹胶囊,复方莪术,灵芝益气;
2、 中草药:伟达2号+牛膝10g,夏枯草20g,僵蚕10g,地龙10g,天麻10g,钩藤15g,当归10g,川芎6g,麦冬15g,五味子6g,菊花10g。 15剂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两次。
【食疗、心疗、体疗】不变,遵前诊。
三十三诊:2010.4.9 复诊,药后感心悸,头晕,血压高,脉细弦,苔干薄黄,腹胀。
【药物治疗】
1、 中成药:慈丹胶囊,复方莪术,灵芝益气;
2、 中草药:伟达2号+夏枯草15g,天麻10g,钩藤15g,当归10g,川芎6g,麦冬15g,五味子6g,菊花10g,柴胡10g,佛手10g,厚朴6g。 15剂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两次。
【食疗、心疗、体疗】不变,遵前诊。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肺癌肝转移左肺占位,伴肝脏广泛转 下一篇:右肺上叶尖段周围型肺癌,肝内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