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玲,女,73岁,北京,初诊时间2010-1-6 病历号:20100009

家属代诉:2009年11月纳差,消瘦,乏力,经MR发现腹腔占位,CEA4602,09-12-31行行腹部CT显示:胰头沟突区见软组织肿块影,密度不均,平扫见多发片状致密影,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范围约5.8×5.2cm。十二指肠受推挤向外移位,内壁显示不清。胰腺体尾部稍萎缩,胰管扩张。肝脏大小、形态尚可,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及结节影;肝内左右肝管及其分支扩张明显,于肝门内处截断。肝门区、肝总动脉旁、腹腔干周、腹主动脉旁见多发肿大融合淋巴结,与胰头部团块影融合,向下延续至盆腔双侧髂血管旁,较大范围约7.0×6.8cm。淋巴结内密度不均匀,亦可见散在钙化及多发低密度坏死区;双侧腹股沟小淋巴结影,较大者约16×10mm。门静脉及下腔静脉受推挤包绕,部分官腔狭窄,显影模糊,。胆囊囊内密度弥漫增高,见多发结石灶,呈分层样结构,内可见低密度胆固醇结晶影,胆囊大小尚可,囊壁未见明显增厚;左肾皮质内低密度结节,大小约10mm(IMA42),边界尚清,无强化;脾实质、右肾及双侧肾上腺未见异常。肠系膜密度增高,腹腔、肠系膜及子宫直肠陷凹内见多发结节影,较大约4.7×4.3cm(IM123)。肝周、脾周至盆腔见多量积液。扫描双下肺索条影及胸腔积液,以右侧为著,膈上见增大淋巴结。影像学意见为:1、胰头占位,考虑恶性。继发胆囊胰管梗阻。2、腹盆腔及腹膜后广泛淋巴结转移伴腹盆腔积液,考虑转移。3、胆囊内多发结石。4、左肾低密度小结节,倾向囊肿。前肋多发骨密度不均匀增高,建议追查。其姐癌症。现症见:消瘦,四肢无力,低热,纳减,口干,气逆,痰少,双下肢水肿伴有腹胀,巩膜及全身黄染,尿黄赤。
西医诊断:腹占位恶性病变,并胸腹水,高位胆梗,黄疸,未治疗,进展期。
中医诊断:
中医辨证:瘀毒互结,清热利湿,健脾保肝。
治则:化瘀解毒,清热利湿,健脾保肝。
【药物治疗】
1、中草药:慈丹胶囊 5# 4/日,症消癀 1/3瓶 3/日,茵陈双白丸 3g/次 3/日。
2、中草药:伟达7号+内金10g,金钱草30g,大腹皮30g,厚朴10g。 15剂水煎服,日一剂,一日两次。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胆囊癌,切除术后,化疗后,肝转移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胆管细胞癌延长患者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