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不论是初期还是中期或者晚期很难避免的情况就是引发一些其他病症,膀胱癌常见的并发症为膀胱癌痛、严重尿血、尿潴留等。
转移与播散:绝大多数膀胱癌都是起源于膀胱黏膜的移行上皮细胞,故叫膀胱移行上皮癌。当局部组织细胞受到致癌因素的刺激发生癌变后,它们就会在局部迅速增殖。先发出一支“芽”,而后分叉,渐渐长出一棵像树一样的肿瘤来。这棵“树”的头部又分成许多小分支向外生长,使头部越长越大,层层叠叠,十分茂盛。而“树干”(瘤蒂)却显得较为纤细,就像是一棵塔松,一个细小的树干顶着一个膨大的树冠。当肿瘤头部长得太大太重时,“树干”支撑不住了,头部就会耷拉在膀胱的黏膜上。
这棵“塔松”长得再高,它的生长也还是要依赖根部供应营养。在这棵“树”的树心有一根供应营养的血管,血管的根部扎根于膀胱黏膜组织,向上穿行于树干,然后分成若干小的分支,供应远端肿瘤细胞的营养。肿瘤细胞的生长速度十分迅速,需要的营养也就特别多,当远处的肿瘤细胞因营养供应不足时,癌细胞就会因为缺血而脱落,撒向膀胱黏膜(即种植转移)。
长在膀胱里的这棵肿瘤“塔松”,随着尿液的波涛来回晃荡,挂在“塔松”上的那些成熟的癌细胞,经常会被尿液的波浪拍打下来,随着尿液在膀胱里漂啊漂,当遇到合适的膀胱黏膜时,癌细胞会及时地吸附在黏膜上。如脱落的癌细胞尚未找到合适的种植地方,遇上膀胱收缩排尿时,会被尿液冲出体外,偶有癌细胞会在流经尿道时,吸附于尿道黏膜,发展成尿道癌。
膀胱癌的播种现象是肿瘤复发的主要原因。那些播撒在膀胱黏膜“土壤”里的种子,到了适当的“季节”就会发芽。这些肿瘤的种子,还给外科手术治疗带来了困难,手术中即使切干净肿瘤,那些种子仍然随时会发芽而引起肿瘤复发。因为撒入“土壤”里的种子用肉眼是看不见的,手术只能切除“塔松”、挖除它的“树根”,但却清除不掉播撒的种子。因此,膀胱癌手术后如果不作特殊处理,肿瘤的复发的可能可达75%,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膀胱癌患者会在术后复发。
诊断:膀胱癌的诊断并不因难,凡40岁以上出现不明原因的无痛性肉眼血尿者,都应想到泌尿系肿瘤的可能性,其中尤以膀胱癌很为多见,由于血尿是泌尿系多种疾病所共有的症状,因此还必须做进一步的检查。原则上先采用无痛苦的、简单的和非创伤性的检查,然后采用有创伤性的检查。在治疗前尽可能取得病理确诊,诊断时可采用以下检查:
(1)尿液常规检查。
(2)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
(3) B超检查。
(4)尿路平片及膀胱和静脉肾盂造影。
(5) CT检查。
(6)膀胱镜检查和肿瘤组织活检。
(7)免疫酶学测定。
(8)尿液流式细胞术。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膀胱癌是怎样发生病理改变的? 下一篇:膀胱癌病人需要做哪些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