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近几年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该疾病在中老年男性中常见,该疾病近年发病的可能有增加的趋势,研究认为与环境污染有关。膀胱癌很早的症状是突然出现肉眼血尿,但绝大多数患者在早期并无尿痛、尿频,且血尿是间歇性的,有的患者因发现血尿去基层医院注射了止血针,在肉眼血尿暂时消失后(实际上出血并未停止),产生了“病已痊愈”的错觉,不愿对莫名其妙发生的血尿症状再进一步探查原因,这是膀胱癌没有被早期诊断的重要原因。
其实,一旦出现血尿症状,往往提示泌尿道有炎症、结核、结石、异物、肿瘤或尿路梗阻等病变,应该做由简到繁的检查。
很简单的检查是尿液三杯试验,观察整个排尿过程中血尿出现在何时,根据血尿出现时间的不同,可判断泌尿系统疾病的大致病灶部位。如果血尿出现在排尿终末,往往提示病灶在膀胱部位,而无痛性血尿则是膀胱癌的早期警报。出现这种情况时,应该对膀胱做重点检查。
B超检查方便易行,如肿瘤的直径小于0.5厘米,往往出现假阴性,故对早期诊断的实用价值有限;CT检查可判断肿瘤的浸润程度及淋巴结是否转移,对晚期病变可看得一清二楚,但对膀胱癌的辅助诊断不很实用。
此外,还可做尿液沉淀细胞学检查和膀胱肿瘤的血清标志物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膀胱癌的辅助诊断。
有些中老年人偶尔有尿液中带血的问题,但往往不引起重视。专家提醒,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一旦出现无痛性血尿,发生膀胱癌的几乎达到50%,因此发现血尿后要及时就诊、排查疾病。
健康人的尿液中没有红细胞或偶然会见到个别红细胞,但泌尿系统感染或发生尿路结石、泌尿系统肿瘤的患者则会发生血尿,轻者尿色正常,但通过显微镜检查能确定为镜下血尿,严重者则呈洗肉水色或浓茶色甚至鲜血色。
很多人尿血时不疼,而且不久后血尿自行消失,因此很可能忽视这一疾病。然而,间歇性、无痛性血尿往往是膀胱癌的明显信号。因此,如果中老年人出现无痛性血尿,应尽快到医院查明原因。
一项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检测基因病变的新技术诊断膀胱癌,可以比目前临床应用的常规检查确诊膀胱癌提前三到六个月。
目前膀胱癌的检测主要依靠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形态学检测两种方法,膀胱镜检测是一种有创伤性的检测,病人比较痛苦,特别是对于男性患者来说很难接受。细胞形态学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比较低,确认的可能只有40%左右,容易造成漏诊。
相对于传统检测方法,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检测技术,只需要使用患者的尿液或膀胱冲洗液检测肿瘤脱落细胞,24小时就能够得到检测报告。
我国男性膀胱癌年发病的可能约8/10万,并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大部分膀胱癌可以通过手术得到治疗,但术后复发的可能高,通常两年内术后复发的可能可达到40%至70%。对膀胱癌术后患者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基因检查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据了解,目前荧光原位杂交诊断试剂已完全实现国产化,价格比进口试剂降低了70%左右。此外,专家提醒,定期进行体检、戒烟、适当补充维生素E、多喝水等可有效预防膀胱癌。
与其它疾患所致的血尿相比,膀胱癌的血尿有两个特点:
一是间歇性,即血尿间歇出现,可自行停止或减轻,两次血尿可间隔数天或数月,甚至半年,容易造成血尿已治疗好转的错觉,从而未能及时就诊检查。因此,出现无痛性血尿的病人,或长期无法治疗的“膀胱炎”病人应及时去医院,接受尿液脱落细胞检查。
二是无痛性,即在发生血尿时,患者无任何疼痛及其他不适症状,医学上称为无痛性血尿。这与结石有血尿时多伴有肾、输尿管疼痛不同,也与膀胱炎所致的血尿多伴尿频、尿急、尿痛不一样。但若癌肿坏死、溃疡和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由于少数膀胱癌病人可以没有肉眼血尿,而仅表现为显微镜下检查尿液时发现红细胞超标,即镜下血尿。另外,病人肉眼血尿自行停止后也会有镜下血尿。因此,镜下血尿或尿液常规检查异常者也应行尿液脱落细胞检查。汤姆贾诺维奇在发现患膀胱癌的一个月前合并过膀胱感染,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和镜下血尿。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膀胱癌患者的血尿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膀胱癌的预防如何从饮食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