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手术一直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其次是化疗,但是化疗给病人带来的毒性使得患者对化疗非常恐惧。实质上化疗不仅杀死了肿瘤细胞,也对很多健康细胞产生了严重的破坏,特别是骨髓造血细胞,对肝脏,肾脏,心脏等重要器官也有相当的毒性,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了克服这些毒性,在体内寻找肿瘤生长相关的特定的物质,并针对这些物质进行特异性地抑制以控制肿瘤的生长,就是分子靶向药物的基本原理。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在肺癌分子靶向治疗已经有了重大的突破。
1、何为靶向治疗?
传统的化疗或者是放疗主要是针对肿瘤细胞的DNA,这种作用往往会缺乏特异性,化疗同时也杀死了很多的正常细胞。靶向治疗和以前的化疗是完全不同的,所谓的靶向治疗主要是针对肿瘤特异性的发病机制或者是信号传导通路,采用的单克隆抗体或小分子物质来干扰或阻断它,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对于正常细胞基本没有很大的作用。靶向治疗的特点首先特异性很强,只针对癌细胞;其次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缺乏化疗常见的副作用,不会引起病人掉头发,不会引起病人恶心呕吐和骨髓抑制等。可以说靶向治疗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革命,将成为本世纪肿瘤治疗中很具潜力、很有希望的诊疗理念。
2、肺癌常用的靶向治疗有几种?代表药物是什么?
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作用靶点,在肺癌治疗中常用的靶向治疗主要有以下两类。
第一类是针对肿瘤血管的,包括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和血管内皮抑素。前者的代表药物是阿瓦斯丁(Avastin,贝伐单抗),后者的代表药物是国产的恩度(Endostar)。
第二是作用于肿瘤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小分子物质,比较常见的是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代表药物包括易瑞沙(吉非替尼)、特罗凯(厄罗替尼)等,临床应用较为普遍。
3、靶向治疗需要应用多长时间?
靶向治疗的疗程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对于晚期患者,应用靶向治疗后如果出现肿瘤缓解或稳定,应当长期坚持应用,除非疾病进展,或出现难以耐受的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一定要有一个治疗结果的评估,一般在2个月的时候进行复查,确定是不是获益人群,是否值得进一步治疗下去。
4、靶向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易瑞莎和特罗凯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腹泻、痤疮样皮疹、瘙痒、皮肤干燥,发生的可能20%以上,恶心呕吐发生的可能15%,一般见于服药后一个月内,通常是可逆性的。有极少一部分病人在接受以上两种药物后出现间质性肺病,,一旦确诊应当立即停药。贝伐单抗常见不良反应时高血压、蛋白尿、血栓证等,一般不影响治疗,很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肿瘤相关性出血,如咯血或呕血,因此禁用于有严重出血倾向及肺鳞癌患者。
5、靶向治疗能否和中药或化疗同时使用。
靶向治疗可以和中药联合使用,中药能够减轻靶向治疗的某些副反应,同时可能发挥协同抗癌作用。临床上见到一些很晚期的病人,体质很差的病人在经过这些治疗以后能够转危为安,而且生存期保持到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应当提醒的是要在正规医院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指导下应用。
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物如贝伐单抗或恩度等可以和化疗联合使用,能够提高肿瘤缓解比例和远期生存。但是小分子类物质如易瑞莎或特罗凯不主张与化疗联合使用,因为到目前为止的研究结果表明,这样联合并没有取得期望中的增效作用。一般主张先做化疗,化疗无效以后再改靶向治疗,这样比较稳妥。
靶向治疗给我们带来什么?
要专门针对肿瘤进行靶向治疗,就要找到肿瘤的“独特性”,即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的不同所在,才能消灭肿瘤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目前,科学家们已经研制出抗肿瘤细胞的和抗血管形成的分子靶向药物,有的药物二种特性都有,就是所谓的多靶点药物,不仅抗血管形成,还能抗肿瘤细胞。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有300多个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根据统计,目前已经上市的和正在研究的靶向药物有100多种,第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是伊马替尼(格列卫),用来治疗胃肠间质瘤(一种来源于消化道间质的恶性肿瘤)。吉非替尼针对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效果非常显著。其他的还有单克隆抗体,与化疗药物联合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对于单基因突变的病人,一个药物就能很好地控制肿瘤。
在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制方面,我国起步晚,但是发展快。我们已经实现了一个跳跃性的发展。目前,国内已经在研制的有近20多种药物,约占全球的1/10,发展势头喜人。相信不久的将来国内研发的新抗癌靶向药物会源源不断上市,造福中国的肿瘤患者。
从第一个分子靶向药物问世,到现在仅仅十几年时间,分子靶向药物已经涉及到几乎所有的各种肿瘤的治疗。虽然,有些药物的治疗结果还不尽如人意,但可以预计未来的十年是分子靶向药物高速发展的时期。我们热切地期待,控制肿瘤再不是幻想!
1、何为靶向治疗?
传统的化疗或者是放疗主要是针对肿瘤细胞的DNA,这种作用往往会缺乏特异性,化疗同时也杀死了很多的正常细胞。靶向治疗和以前的化疗是完全不同的,所谓的靶向治疗主要是针对肿瘤特异性的发病机制或者是信号传导通路,采用的单克隆抗体或小分子物质来干扰或阻断它,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对于正常细胞基本没有很大的作用。靶向治疗的特点首先特异性很强,只针对癌细胞;其次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缺乏化疗常见的副作用,不会引起病人掉头发,不会引起病人恶心呕吐和骨髓抑制等。可以说靶向治疗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革命,将成为本世纪肿瘤治疗中很具潜力、很有希望的诊疗理念。
2、肺癌常用的靶向治疗有几种?代表药物是什么?
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作用靶点,在肺癌治疗中常用的靶向治疗主要有以下两类。
第一类是针对肿瘤血管的,包括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和血管内皮抑素。前者的代表药物是阿瓦斯丁(Avastin,贝伐单抗),后者的代表药物是国产的恩度(Endostar)。
第二是作用于肿瘤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小分子物质,比较常见的是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代表药物包括易瑞沙(吉非替尼)、特罗凯(厄罗替尼)等,临床应用较为普遍。
3、靶向治疗需要应用多长时间?
靶向治疗的疗程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对于晚期患者,应用靶向治疗后如果出现肿瘤缓解或稳定,应当长期坚持应用,除非疾病进展,或出现难以耐受的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一定要有一个治疗结果的评估,一般在2个月的时候进行复查,确定是不是获益人群,是否值得进一步治疗下去。
4、靶向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易瑞莎和特罗凯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腹泻、痤疮样皮疹、瘙痒、皮肤干燥,发生的可能20%以上,恶心呕吐发生的可能15%,一般见于服药后一个月内,通常是可逆性的。有极少一部分病人在接受以上两种药物后出现间质性肺病,,一旦确诊应当立即停药。贝伐单抗常见不良反应时高血压、蛋白尿、血栓证等,一般不影响治疗,很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肿瘤相关性出血,如咯血或呕血,因此禁用于有严重出血倾向及肺鳞癌患者。
5、靶向治疗能否和中药或化疗同时使用。
靶向治疗可以和中药联合使用,中药能够减轻靶向治疗的某些副反应,同时可能发挥协同抗癌作用。临床上见到一些很晚期的病人,体质很差的病人在经过这些治疗以后能够转危为安,而且生存期保持到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应当提醒的是要在正规医院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指导下应用。
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物如贝伐单抗或恩度等可以和化疗联合使用,能够提高肿瘤缓解比例和远期生存。但是小分子类物质如易瑞莎或特罗凯不主张与化疗联合使用,因为到目前为止的研究结果表明,这样联合并没有取得期望中的增效作用。一般主张先做化疗,化疗无效以后再改靶向治疗,这样比较稳妥。
靶向治疗给我们带来什么?
要专门针对肿瘤进行靶向治疗,就要找到肿瘤的“独特性”,即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的不同所在,才能消灭肿瘤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目前,科学家们已经研制出抗肿瘤细胞的和抗血管形成的分子靶向药物,有的药物二种特性都有,就是所谓的多靶点药物,不仅抗血管形成,还能抗肿瘤细胞。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有300多个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根据统计,目前已经上市的和正在研究的靶向药物有100多种,第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是伊马替尼(格列卫),用来治疗胃肠间质瘤(一种来源于消化道间质的恶性肿瘤)。吉非替尼针对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效果非常显著。其他的还有单克隆抗体,与化疗药物联合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对于单基因突变的病人,一个药物就能很好地控制肿瘤。
在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制方面,我国起步晚,但是发展快。我们已经实现了一个跳跃性的发展。目前,国内已经在研制的有近20多种药物,约占全球的1/10,发展势头喜人。相信不久的将来国内研发的新抗癌靶向药物会源源不断上市,造福中国的肿瘤患者。
从第一个分子靶向药物问世,到现在仅仅十几年时间,分子靶向药物已经涉及到几乎所有的各种肿瘤的治疗。虽然,有些药物的治疗结果还不尽如人意,但可以预计未来的十年是分子靶向药物高速发展的时期。我们热切地期待,控制肿瘤再不是幻想!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介入治疗开辟肿瘤治疗新途径 下一篇:恶性肿瘤的规范化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