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诊的18号患者63岁,胃口还可以,就是口干、腹胀。我问起他食欲和体重的问题,他说:“食欲方面是难受就不想吃,但吃也能吃下去。在手术后体重增加了,我和家人都很高兴。可是接下来吃了一段时间的中药,开始出现腹痛和体重下降。原来一点也不疼,吃完那个中药就开始疼。我今天把那个中药方子带来了,您看一下,这个药可不可以吃?”
看了他的药单,我认为,患者以前的药攻得太厉害了,要攻与补相结合才行。
患者问:“现在有疼痛的感觉,疼痛的位置不固定。手按一下疼痛部位,有的地方就会好一些,有的地方就没有压痛的感觉。这疼痛是怎么回事呢?”
我认为是脾胃太虚,要疏肝理气,健脾益胃。攻太过了,患者的体质受不了,要是体质好还行。要攻补兼施,疏肝健脾,加清热利湿。
患者舌苔不错,按照计划,这段时间先把呕吐解决好了,睡眠和舌苔就会都好。根据经验,给开了2号加5号方,加茵陈。
患者问道:“那我体重下降怎么办?”
我告诉他这段时间先不要看体重,其它症状改善后,体重自然就增加了。并叮嘱他要注意饮食,不能吃狗肉、牛肉、羊肉等温补的食物,要吃淡补的食物。
我还告诉他思想要放松,四位一体诊疗理念中,心疗是前提,四位一体结合起来,可以战胜癌症。手术只解决了黄疸的问题,现在肿瘤增大了,我们要综合治疗,看看能否控制得住。
【编者的话】汤钊猷教授认为,肿瘤治疗应“消灭”与“改造”战略并举。古代帝王的统治常采取“恩威并施”的方针,现代也有“胡萝卜加大棒”的说法,治疗癌症是否也应该有“消灭”与“改造”并举的战略呢?任何诊疗理念都难以百分之百消灭肿瘤,要赢得战争,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始终是主要的、基本的,但难以保证还有少量漏网的或暗藏的残余敌人,如何对付少量残敌同样不能掉以轻心。尽管这少量残敌可能只有1%,甚至更少,如果不去重视,一旦条件或时机成熟,这些残敌就会兴风作浪,甚至会反败为胜。那么癌症治疗的现状是怎样的呢?通常实体瘤以手术切除的效果很好,因为手术切除可以立即清除绝大部分的癌细胞。手术切除有“完全医治性”和“姑息性”之分。所谓完全医治性切除,通常指至少肉眼所见,肿瘤已完全被切除;而姑息性切除则是肉眼看到还有残癌。以肝癌为例,直径小于5厘米的小肝癌完全医治性切除的效果比大肝癌完全医治性切除的效果要高一倍;前者术后生存5年以上的占五六成,后者只占三成。这主要是因为前者肿瘤较小,肿瘤播散出去的较少,所以切除较为完全。如果同样是小肝癌,则不同的“消灭肿瘤诊疗理念”的治疗结果也有区别。除手术切除外,现在很好的局部治疗方法——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生存5年的只占四成左右;肝移植可以说是很完全的了,因为将患肝癌的整个肝脏都切掉,但生存5年的也只有七八成。换言之,消灭肿瘤诊疗理念治疗小肝癌后5年内复发的:肝移植有两三成,完全医治性切除有四五成,射频消融有六成左右。
所谓复发,多数是漏网的癌细胞。这就是为什么现代抗癌战争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仍远未取胜的原因。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患癌症的病人,即使很早期,血液中大多都能发现循环中的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 cell,简称CTC),因此手术中尽管看到肿瘤已切除干净,但残癌早已存在。记得1975年我们曾经为一批病人切除小肝癌,当时怕切除不完全,所以切除的范围都比较大。其中一位病人小肝癌切除后,原先升高的血中甲胎蛋白下降到正常值,证明手术切除“干净”。但3年后甲胎蛋白又复上升,说明可能复发,结果在胸部X线检查发现一个直径1厘米的肺转移病灶,手术切除标本作病理检查,证实为肝癌肺转移。既然是肝癌肺转移,那一定是手术时有漏网的残癌,而不可能在肺部会另外长出一个肝癌来,但这些残癌细胞躲在哪里不得而知。3年后可能是机体抵抗力下降,还是什么别的原因,这些残癌细胞终于在肺部落脚,并成功形成癌转移灶。
我们姑且将对肿瘤的“消灭”理解为“攻”,“改造”理解为“补”,消灭和改造并举,即“攻补兼施”。
看了他的药单,我认为,患者以前的药攻得太厉害了,要攻与补相结合才行。
患者问:“现在有疼痛的感觉,疼痛的位置不固定。手按一下疼痛部位,有的地方就会好一些,有的地方就没有压痛的感觉。这疼痛是怎么回事呢?”
我认为是脾胃太虚,要疏肝理气,健脾益胃。攻太过了,患者的体质受不了,要是体质好还行。要攻补兼施,疏肝健脾,加清热利湿。
患者舌苔不错,按照计划,这段时间先把呕吐解决好了,睡眠和舌苔就会都好。根据经验,给开了2号加5号方,加茵陈。
患者问道:“那我体重下降怎么办?”
我告诉他这段时间先不要看体重,其它症状改善后,体重自然就增加了。并叮嘱他要注意饮食,不能吃狗肉、牛肉、羊肉等温补的食物,要吃淡补的食物。
我还告诉他思想要放松,四位一体诊疗理念中,心疗是前提,四位一体结合起来,可以战胜癌症。手术只解决了黄疸的问题,现在肿瘤增大了,我们要综合治疗,看看能否控制得住。
【编者的话】汤钊猷教授认为,肿瘤治疗应“消灭”与“改造”战略并举。古代帝王的统治常采取“恩威并施”的方针,现代也有“胡萝卜加大棒”的说法,治疗癌症是否也应该有“消灭”与“改造”并举的战略呢?任何诊疗理念都难以百分之百消灭肿瘤,要赢得战争,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始终是主要的、基本的,但难以保证还有少量漏网的或暗藏的残余敌人,如何对付少量残敌同样不能掉以轻心。尽管这少量残敌可能只有1%,甚至更少,如果不去重视,一旦条件或时机成熟,这些残敌就会兴风作浪,甚至会反败为胜。那么癌症治疗的现状是怎样的呢?通常实体瘤以手术切除的效果很好,因为手术切除可以立即清除绝大部分的癌细胞。手术切除有“完全医治性”和“姑息性”之分。所谓完全医治性切除,通常指至少肉眼所见,肿瘤已完全被切除;而姑息性切除则是肉眼看到还有残癌。以肝癌为例,直径小于5厘米的小肝癌完全医治性切除的效果比大肝癌完全医治性切除的效果要高一倍;前者术后生存5年以上的占五六成,后者只占三成。这主要是因为前者肿瘤较小,肿瘤播散出去的较少,所以切除较为完全。如果同样是小肝癌,则不同的“消灭肿瘤诊疗理念”的治疗结果也有区别。除手术切除外,现在很好的局部治疗方法——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生存5年的只占四成左右;肝移植可以说是很完全的了,因为将患肝癌的整个肝脏都切掉,但生存5年的也只有七八成。换言之,消灭肿瘤诊疗理念治疗小肝癌后5年内复发的:肝移植有两三成,完全医治性切除有四五成,射频消融有六成左右。
所谓复发,多数是漏网的癌细胞。这就是为什么现代抗癌战争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仍远未取胜的原因。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患癌症的病人,即使很早期,血液中大多都能发现循环中的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 cell,简称CTC),因此手术中尽管看到肿瘤已切除干净,但残癌早已存在。记得1975年我们曾经为一批病人切除小肝癌,当时怕切除不完全,所以切除的范围都比较大。其中一位病人小肝癌切除后,原先升高的血中甲胎蛋白下降到正常值,证明手术切除“干净”。但3年后甲胎蛋白又复上升,说明可能复发,结果在胸部X线检查发现一个直径1厘米的肺转移病灶,手术切除标本作病理检查,证实为肝癌肺转移。既然是肝癌肺转移,那一定是手术时有漏网的残癌,而不可能在肺部会另外长出一个肝癌来,但这些残癌细胞躲在哪里不得而知。3年后可能是机体抵抗力下降,还是什么别的原因,这些残癌细胞终于在肺部落脚,并成功形成癌转移灶。
我们姑且将对肿瘤的“消灭”理解为“攻”,“改造”理解为“补”,消灭和改造并举,即“攻补兼施”。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当代中国对肿瘤的研究 下一篇:癌症病人出现贫血怎么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