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生存环境的改变,癌肿的产生比例也越来越高,让人们对癌瘤的不得不加以关注。虽然日渐发达的医学科技让癌症不再和死亡直接划上等号,但仍然有许多人“谈癌色变”。对于不幸患上癌症的人,不少时候必需面对一个问题,就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虽然医生会提供一些比较专业的意见,但对于患者及其家属而言,要回答这个问题可能会考虑更多的其他方面的因素,对医学知识了解不多的普罗大众,这无异于进行一场没有把握的赌局。
癌症病人何时手术要视病人的病情而定。
不少年前,当癌症发病还是一个小可能事件时,人们对它的认识是,一定要消灭它。但随着医学的进步以及癌症发病的可能的升高,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切除癌症发病部位已经不是的方法,有许多个案特别是中晚期癌症甚至出现一手术就恶化的情况,相反,不大动干戈的保守治疗却能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间内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人和癌症肿块的关系不一定你死我亡,甚至可以在非常长一段时间内和平共处,这已成为医学界共识,也渐渐为大众所接受。
选择癌症的治疗方案不能盲目。
除此以外,有的癌症是不适合手术治疗,而介入治疗、放疗或化疗的效果可能更好;有的癌症病人的身体状况决定了他们不适合手术,硬要进行手术的话,可能是加重病情。再有就是各式各样先进的治疗技术的出现,也为癌症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但专家的意见有时也有分歧。外科医生往往会倾向于手术治疗,而内科医生及中医师则往往主张保守治疗,这经常会令病人感到无从所适。
对于一些特点鲜明的疾病,主流医学界还是会有比较统一的观点:如同样大小肺部肿瘤,位置长在中间的比位置偏一点的更加不适宜手术,年长体弱者以及身体本身附带其他疾病者更不适宜手术;再如对直径小于三厘米的早期小块肝肿瘤,一般医生都建议手术,因为完全医治可能性比较大,而直径大于5厘米者,有的医生认为手术可能有一点得不偿失。
对大多数肿瘤来说,手术切除肿瘤仍是癌症治疗的有效手段。就癌症手术治疗的作用及常用的手术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类:
1、完全医治性手术:手术中把肿瘤及其转移的淋巴结一起整块切除。施行这种手术的条件是:
①要求病期较早;
②要看肿瘤的具体位置。如大肠癌,可允许广泛的组织切除而很少影响病人以后的生活质量;而脑肿瘤则手术切除的范围非常有限,因切除范围过大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姑息性手术:肿瘤向远处转移和扩散,但原发肿瘤尚可以切除时,手术切除原发肿瘤,以减轻全身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也有利于其它治疗(如化疗、放疗等)的作用发挥。但应用时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如大肠癌已有肝或肺转移时,手术切除原发癌既无多大困难又无多大危险,这时应争取手术。如原发性肺癌已有骨转移时,手术创伤大、危险大,且术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严重,则手术就得不偿失了。
3、姑息性减症手术:部分肿瘤虽已不能手术切除或手术切除的意义不大,但出现了严重的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如晚期胃肠道癌大出血、梗阻),也通过手术的方法解除直接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手术的目的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4、内分泌腺体切除的手术:临床上有的手术不在病变部位施行,而是通过切除与该肿瘤发生、发展有关的内分泌腺体实现延缓肿瘤进展的目的。如通过切除卵巢或肾上腺而治疗乳腺癌,切除睾丸治疗前列腺癌。对这类手术戏称为"曲线救国"手术。
5、修复性手术。临床上有些手术对病人的创伤大,对形体美的破坏性严重,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其已有很多补救性手术,如乳腺癌切除术后乳房重建,头面部肿瘤切除后自体组织修复,直肠癌切除的原位肛门重建术等。从肿瘤治疗的角度上看,此类手术属于"锦上添花"的范畴,因此对于这类手术的效果要求较高,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6、预防性手术:临床上某些手术还应用于肿瘤的预防。如有些先天性或后天性病变,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恶变,如能及时做手术治疗,则可能预防癌症的发生。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肿瘤或肠切除术等。
7、诊断性或分期性手术:临床上,大部分肿瘤经过医生的检查以及X线、B超、CT、磁共振、内镜、穿刺细胞学检查等,可做出较准确的诊断,但仍有一部分肿瘤手术前难以确诊或难以准确分期,需要通过手术探查或取出部分或全部肿瘤作病理检查,如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或腹腔恶性淋巴瘤的分期性诊断。临床对这类带有诊断目的或分期目的而施行的手术称为诊断性或分期性手术。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癌症晚期不适合多次化疗? 下一篇:癌症治疗中常遇到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