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瘤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可单发也可多发,患病者一般不觉疼痛,也无全身症状。少数患者可有疼痛。若瘤体生长迅速,或肿硬渐增,边缘不清,推之不移,则为恶变之兆。 传统医学认为,肉瘤的发生,多是因机体肝脾不和,脾虚不运,痰湿内生,气血郁滞而成。其特征是发于皮下或肌肉,或软或韧,或大或小,光滑无根,皮色不变,生长缓慢。 肉瘤的中医辨证当分清实证或虚实夹杂。
实证者,以气滞痰凝为主;虚实夹杂者,以气虚痰浊凝结及肝脾不和多见。气滞痰凝证,多见于肉瘤初起,体气壮实,正气未虚,或素体肥胖,痰湿壅盛,瘤体柔软,无明显全身症状。肝脾不和证,以肝郁脾虚为主要见症,肝失疏泄,郁久化火,而有胸胁胀闷,烦躁易怒;脾虚肝乘,运化失职,则食纳欠佳;脾虚痰浊内生,郁结于肉理,久则成瘤,或软或韧。气虚痰浊证,多见于生瘤日久的患者,脾气日虚,瘤体渐大,气血衰少,痰浊日盛,可伴见纳呆食少,神疲乏力,或浮肿便溏。本病治疗以疏肝健脾,理气化痰为主。
肉瘤的中医辨证论治:
气滞痰凝型
证见: 瘤体按之柔软,或有胀感,体气壮实,或形体肥胖,无明显全身症状,脉滑实。
治法: 行气散结,燥湿化痰。
方药:
1.主方 二陈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味
处方:法半夏9克,陈皮9克,茯苓15克,炙甘草3克,白芥子6克,制胆南星12克,海藻15克,昆布15克,枳壳9克,青礞石9克。水煎服,每日l剂。
2.中成药
(1)二陈丸,药汁丸每次9克,蜜丸每次12克,每日2次,温开水或姜枣汤送服。
(2)指迷茯苓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
(1)消脂瘤方(孙会文验方)
处方:党参10~15克,白术10~15克,茯苓10~15克,炙甘草3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20克,土贝母15~30克,桔核10克,当归6~10克,白芥子10~30克,路路通6~10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多发性脂肪瘤。
(2)鳖甲消瘤方(文琢之等验方)
处方:玄参12克,牡蛎30克,川贝母9克,鳖甲9克,半枝莲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丹参15克,木香9克,昆布9克,海藻9克,郁金9克,夏枯草9克。上药制成浸膏片,每片O.25克,每次2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1个月为1个疗程,可连服3个月。适用于各种良性肿瘤包块(纤维瘤、脂肪瘤、血管瘤、甲状腺腺瘤、神经纤维瘤)以及淋巴结核,乳腺小叶增生。
肝脾不和型
证见: 体生肉瘤,或软或韧,兼见胸闷胁胀,烦躁易怒,食纳欠佳。苔白,脉弦细。
治法: 疏肝健脾,理气化痰。
方药:
1.主方 十全流气饮(陈实功《外科正宗》)加减
处方:茯苓12克,陈皮9克,当归9克,白芍9克,香附9克,木香9克(后下),法半夏9克,生甘草6克,山药15克,柴胡6克。水煎服,每日1剂。烦躁易怒者,加牡丹皮9克、栀子9克。
2.中成药
(1)逍遥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丹栀逍遥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参照气滞痰凝证单方验方。
气虚痰浊型
证见: 日久瘤体渐大,伴纳呆食少,神疲乏力,或见浮肿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 健脾益气,宽中化痰。
方药:
1.主方 顺气归脾丸(陈实功《外科正宗》)加减
处方:陈皮9克,川贝母3克(研末冲服),香附9克,乌药9克,当归9克,白术9克,茯苓12克,黄芪15克,党参30克,木香9克(后下),甘草6克,山药12克。水煎服,每日l剂。
浮肿便溏者,加车前子9克、泽泻9克。
2.中成药
(1)顺气归脾丸,每次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归芍六君丸,每次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参照气滞痰凝证单方验方。
肉瘤的外治法:
若瘤体过大,引起疼痛,尤其出现恶变征象时,应迅速以手术切除。
初起可外敷三白散或消瘤二反膏。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增加癌症病人食欲 中医有妙招! 下一篇:缓解癌性发热的中医妙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