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医讯
最新医讯 热点关注 学术会议 专家博文
肿瘤
常识
致癌因素 癌症检查 癌症预防 有问必答
肿瘤
治疗
中医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肿瘤
护理
术后护理 放化疗护理 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治疗肿瘤 > 正文

中医如何控制鼻咽癌的发展?

来源:抗癌在线 作者:e医生 时间:2011-11-15 10:51:16 浏览次数: 20

    传统医学认为,鼻咽癌的发生十分复杂,但从整体来讲,仍不外乎内因、外因两方面,而正气虚又起着主导作用,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这里说的存,不单指的是有和无,虚不只指的多和少,还应理解为相互之间的平衡,这与现代医学认为鼻咽癌的发病机理是一致的。
    鼻咽癌肿瘤形成以后,不断耗伤气血,日久因病致虚,更导致正气亏虚,而肿瘤在体内能否控制、恶化、扩散及转移,也决定于邪气与正气斗争的结果。
    鼻咽癌的中医辨证论治:
    一、肝肺郁热证
    主证:鼻塞,涕中带血,微咳痰黄,口干,头痛,饮食正常,尿黄便结。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数。
    病机分析:足厥阴肝经“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肺开窍于鼻,肝郁化火,则口干头痛,肺热内舍,则微咳鼻塞,涕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脉数均为肝肺郁热表现。
    治法:疏肝清肺,泻热解毒。
    方剂:银翘散(《温病条辨》)合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加减。
    药物组成:银花15 g,连翘15 g,牛蒡子15 g,黄芩15g,桔梗10g,生甘草5 g,桑白皮10g,黄连10 g,栀子10 g,石上柏10g,夏枯草15 g。
    加减:本证多见于鼻咽癌早期,肿块局限于鼻咽腔,无颈淋巴结转移及全身远处转移,现代临床分期多为鼻咽癌Ⅰ期及Ⅱ期。临证可酌加白花蛇舌草20g,半枝莲20g等目前研究有抗癌作用的中药(以下各证型均可参考此证型进行加减),鼻塞加苍耳子、辛夷各10g。头痛加白芷、羌活各10g;咽喉肿痛加射干、牛蒡子、山豆根、胖大海各15g。
    二、痰浊结聚证
    主证:咳嗽痰黄,头昏头重,颈部淋巴结肿大,肤色不红,或伴有胸闷体倦。舌质偏胖,舌苔腻,脉滑。
    病机分析:痰浊内生,郁火凝痰,致咳嗽痰黄,头昏头重,或见胸闷体倦;痰浊聚结鼻咽则成癌,结于颈项则见颈项包块,舌苔腻,脉滑均为痰湿之证。
    治法:化痰散结,解毒消肿。
    方剂:清气化痰丸《医方考》加减。
    药物组成:胆南星、瓜蒌仁各15g,黄芩15g,辛夷10g,茯苓10g,桑白皮、法半夏各10g,杏仁10g,石上柏20g。
    加减:本证多见于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但不伴有火热症者。若见肺热者,加连翘10g,银花10 g。若见脾虚者加重茯苓用药量至20 g。颈淋巴结肿大难消者加生牡蛎30g、夏枯草20g、海藻15g、昆布15g,浙贝母15g。若见痰热者,可酌加壁虎(炙黄)300g,蜈蚣30g,水蛭150g,蟾酥3g,人参100g。各药研粉伴匀,一日服3次,每次5g,配合服用;若颈淋巴结肿大坚硬不消退,可酌情加煅牡蛎、生黄芪各30g,海带、三棱、莪术、浙贝母、玄参、龙胆草各15g,血竭、乳香、没药各6g,配合服用。
    三、气血凝结证
    主证:头痛,视物模糊或复视,舌质暗红、青紫或见瘀斑瘀点,舌苔薄白,脉细涩。
    病机分析:肝郁气滞,气血凝滞阻络则头痛,视物模糊或复视,积聚成块,则见颃颡瘤成,鼻咽肿块,舌质暗红、青紫或见瘀斑瘀点,舌苔薄白,脉细涩即为气血凝结之证。
    治法:行气活血,软坚散结。
    方剂:丹栀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药物组成:丹皮10g,栀子10g,赤芍15g,红花15g,苍术10g,川芎10g,郁金10g,柴胡10g,茯苓20g。
    加减:本证多见于鼻咽癌患者伴有颅底骨侵犯或颅神经受损者。若同时伴有热毒症者,可加黄连10 g,栀子10 g,七叶一枝花20g,石上柏30g;面麻、舌歪、复视加蜈蚣5条、僵蚕6g、钩藤15g。
    四、火毒困结证
    主证:头痛,鼻塞,涕中带血,口腔溃烂疼痛,口干,尿黄便结。舌质红或紫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数。   
    病机分析:肝郁化火日久,火毒由生,上灼颃颡,故头痛、鼻塞、涕中带血,腐膜蚀肉,则口腔溃烂疼痛,口干,尿黄便结。舌质红或紫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数均为火毒困结之证。
    治法:泻火解毒,消肿散结。
    方剂:柴胡清肝汤《外科正宗》加减。
    药物组成:柴胡10g,黄连15g,赤芍15g,牡丹皮15g,毛冬青15g,连翘15g,黄芩15g,栀子10 g,牛蒡子15g,桃仁10g,生地黄15g,七叶一枝花20g,石上柏30g,甘草5g。
    加减:本证多见于火热体质鼻咽癌患者,临床表现为火毒困结症状。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g。
    五、正虚毒滞证
    主证:放化疗中后期,精神不振,头晕倦怠,口鼻干燥,消瘦,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苍白,食少纳呆,口淡无味,舌淡红或淡暗,脉细或弱。
    病机分析:禀赋不足,驱邪无力,邪留为患,表现为精神不振,头晕倦怠;患病日久,脏腑失调,营血不和,邪毒滞留,致生癌肿,表现为口鼻干燥,消瘦,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苍白,口淡纳呆。癌症后期,气血渐耗,脏腑日衰,失却荣养,但癌毒内存,亦可表现为正虚毒滞。
    治法:调合营血,补虚解毒。
    方剂:人参养荣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加减。
    药物组成:人参10g,白术15g,茯苓15g,当归10g,熟地10g,白芍10g,大枣10g,黄芪20 g,鸡血藤20g,远志15g,五味子15g,白花蛇舌草20g,石上柏15g,半枝莲15g。
    加减:本证多见于鼻咽癌放化疗急性期过后。放化疗后兼纳差、恶心呕吐,加竹茹10g,法半夏10g,陈皮10g,鸡内金10g;咽喉疼痛、吞咽困难加薄荷10g,射干10g,木蝴蝶10g;张口困难加丹参20g,鸡血藤10g,赤芍10g;腹胀加大腹皮10g,砂仁10g,厚朴10g。
    六、气阴两虚证
    主证:放化疗后,口干咽燥,间有涕血,头昏目眩,耳鸣,气短乏力,舌质红,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脉细或细数。
    病机分析:放射线为火毒之邪,放射线在杀伤鼻咽癌毒的同时也同时耗气伤阴,致气阴两虚,出现口干咽燥,间有涕中带血,头昏目眩,耳鸣,气短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
    方剂: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合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药物组成:太子参30g(或西洋参15g),五味子15g,麦冬15g,生地黄15g,白芍15g,天花粉20g,茯苓15g,甘草6g。
    加减:回吸性鼻涕中带血者加仙鹤草、旱莲草、侧柏叶各15g;咳嗽无痰者加北沙参30g、百合20g,川贝母10g(另研末,冲服)、桔梗10g;倦怠无力或白细胞减少至3×109/L以下者加何首乌、黄精各20g,补骨脂15g,鸡血藤、黄芪(或党参)各30g;兼见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者,加女贞子20 g,山茱萸10 g,枸杞子20 g。
    七、脾胃失调证
    主证:放化疗后,面色白或萎黄,神疲乏力,形体消瘦,胃纳欠佳,恶心呕吐,呃逆心烦,便溏,舌淡白,苔薄白,脉细弱。
    病机分析:放疗后期或化疗中后期,脾胃受损,胃纳欠佳,恶心呕吐,呃逆心烦,日久影响脾胃运化,气血生化乏源,出现面白或萎黄,神疲乏力,形体消瘦。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止呕。
    方剂: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加减。
    药物组成: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当归10g,香附10g,白芍10g,砂仁10g,黄芪20 g,鸡血藤30g
    加减:若面麻、舌歪、头痛、复视,加僵蚕10g,全蝎5g,蜈蚣5条,生南星10g(注:生南星味苦、辛,性温,有剧毒,具有化痰散结之抗癌功效,使用时宜久煎,一般煮沸2小时以上,可减轻毒性,并在餐后服,孕妇慎用);脾虚纳差者,加山楂15 g,山药20g,麦芽20g。
    八、肾精亏损证
    主证:放化疗后,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咽喉干燥,心烦失眠。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
    病机分析:患者素体虚弱,或反复经放或化疗,耗伤肾元,肾精亏损,出现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肾精亏损,虚火上炎,则出现潮热盗汗,咽喉干燥,心烦失眠。
    治法:补肾固本,滋肾降火。
    方剂:滋水清肝饮《医宗己任编》加减。
    药物组成:熟地黄、生地黄、西洋参、玄参、茯苓各15g,山药、麦冬、女贞子各20g,泽泻、山茱萸、五味子各10g,知母、丹皮、栀子各12克,白花蛇舌草20g,石上柏15g,半枝莲15g。
    加减:可随证酌情加减。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抗癌在线介绍

中国抗癌在线于1996年创建,是全国肿瘤防治的大型综合性肿瘤专业门户网站。抗癌在线提供更专业、更权威和更便捷的专业综合肿瘤信息,为大众搭建肿瘤疾病和医疗信息查询...[详细]

及时提问 快速解答

问:结肠癌术后中医治疗

答:结肠癌术后,巩固治疗方面建议根据病人的具体检查情况,结...[详细]

问:得了肝癌怎么治

答: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技术也是在不断的前进,然而肝癌患者...[详细]

*姓名:
*年龄:
*性别:
*电话:
*问题:

(以上信息均会为您保密,为了尽快获得专
 家答复,请填写真实有效信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