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胰腺癌的切除术都是一种高难度的腹部外科切除术,存在着切除的可能低、病死比例高、并发症发生的可能高、术后生存期短的问题。因此,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以提高胰腺癌手术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胰腺癌术前患者的合理选择:
术前在排除明显远处转移的前提下,应结合患者的年龄、一般情况、合并疾病以及手术可切除性等作出判断。术前肿瘤可切除性的判断主要依据影像学表现,多层螺旋CT被认为是目前胰腺癌可切除性判断的有效手段,其判断正确性及敏感性均优于其他检查方法。我们目前采用的不可切除胰腺癌的征象包括:
①肝脏或腹膜转移;
②胰周主要血管(包括门静脉主干及其属支、腹腔干及其分支、肠系膜上动脉、下腔静脉、腹主动脉)的中断、闭塞,半环形至环形包埋;
③胰腺区域性或远处淋巴结肿大,且融合成团,包埋邻近大血管。
但是目前任何一种检查方法都不能一定正确地判断胰腺肿瘤能否手术切除。单纯门静脉系血管受累而无其他不可切除的征象者可切除肿瘤;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和肝动脉无明显移位和侵犯,血管周围间隙清晰可见者,一般认为能够手术切除。
实践证明,姑息性胰腺癌切除术有助于提高部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随着手术技术与手术安全性的不断提高,一些以往被认为无手术切除机会,如合并血管的明显侵犯或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在确保手术安全的前提下可考虑行手术切除。就目前的手术技术水平,对合并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的胰腺癌切除的手术安全性已不成为主要问题。
胰腺癌完全医治术合理切除范围:
1、淋巴结清扫范围:
胰腺属腹膜后脏器,周围紧邻许多重要器官及大血管,血管周围神经丛及淋巴结密集分布,胰腺癌对周围器官、大血管以及众多附近的淋巴结有较强的侵袭性,这些组织学特点是胰腺癌术后局部残留及肿瘤复发的可能高的原因。对于进展期胰腺癌,我们主张治疗经典的手术加第1站淋巴结清扫,而且要求必须达到标本切缘为阴性,必要时术中对切缘进行冷冻切片确认。
2、神经丛清扫:
胰腺周围存在丰富的神经丛。研究显示,胰腺导管腺癌有亲神经性,且会沿神经柬侵袭进展。研究显示,可在约75%的I期胰腺癌患者中发现有神经侵犯,提示胰腺癌对周围神经侵袭、扩散可能是一种早期事件。尽管目前仍不能明确肠系膜上动脉周围神经丛切除与患者预后是否直接相关,由于胰腺癌神经丛浸润的发生的可能较高,胰周神经丛切除可能有助于降低切缘阳性比例以及术后局部复发的可能。因此,我们主张完整切除患侧腹腔神经节,保留对侧1/3或半周肠系膜上动脉神经丛。
3、钩突癌及侵犯系膜根部肿瘤清扫:
由于紧邻肠系膜血管和系膜根部,胰钩突癌易通过淋巴系统以及神经丛浸润早期侵袭肠系膜根部及血管,导致手术切除困难,且难以做到R0切除。对于肠系膜上动脉未被肿瘤全周包绕、血管轮廓尚正常,长度<5cm的患者,我们采用通过横结肠系膜路径,先行游离肠系膜上动脉与肠系膜上静脉,将肠系膜上动脉从肿瘤组织中完整地分离出后,再切除肿瘤。
胰腺癌手术后患者预后差的原因包括局部复发、肝脏转移、淋巴结转移及腹腔种植转移。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分期标准,后腹膜、血管及淋巴结侵犯是胰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而淋巴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胰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做到病理检查显微镜下见切缘为阴性(R0)的切除是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远期生存的可能的关键。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怎样预防食道癌术后的各种并发症? 下一篇:怎么做好乳腺癌病人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