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故亦称支气管肺癌。近50多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的可能和病死比例均迅速上升,死于癌病的男性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40多年前,在中国因肺部疾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中,绝大多数为肺结核,次之为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肺化脓性感染疾病,肺癌病例为数不多。
肺癌的早期表现:
1、咳嗽。肺癌因长在支气管肺组织上,通常会产生呼吸道刺激症状而发生刺激性咳嗽。
2、低热。肿瘤堵住支气管后往往有阻塞性肺叶存在,程度不一,轻者仅有低热,重者则有高热,用药后可暂时好转,但很快又会复发。
3、胸部胀痛。肺癌早期胸痛较轻,主要表现为闷痛、隐痛、部位不一定,与呼吸的关系也不确定。如胀痛持续发生则说明癌症有累及胸膜的可能。
4、痰血。肿瘤炎症致坏死、毛细血管破损时会有少量出血,往往与痰混合在一起,呈间歇或断续出现。很多肺癌病人就是因痰血而就诊的。
全世界都在探讨肺癌的筛查早诊方法。上个世纪70-90年代主要是胸部X片加痰细胞学,虽然查出了一部分的早期肺癌,但是没有把肺癌病人的治疗可能和长期生存的可能提高。近年来,国际国内使用低剂量螺旋CT加痰细胞学进行肺癌筛查早诊,把肺癌早诊比例提高了,但是对长期生存没有产生明显效果。近刚刚公布的国外的研究数据显示,低剂量螺旋CT加痰细胞学不但使肺癌早诊比例提高了,同时患者的五年生存的可能也提高了。
肺癌是一个环境因素与内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致癌剂作用于支气管上皮后发生单细胞的癌变大约需要10-20年,从单细胞癌变发展到普通X光片能够发现需要8-10年。因此以前的早诊方法是有问题的,现在应该前移,一个是用薄层的螺旋CT可以发现直径〈10毫米的微小病灶。但是,临床上也有直径〈10毫米的微小病灶在诊断时已有纵膈淋巴结核远处转移。因此,人类应该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的理论和技术,去筛选和鉴定出一些能把早诊更前移的分子标志物群,用于肺癌的筛查早诊和肺癌易感人群和易感个体的筛查。目前,国内国际都在寻找一些能够早期诊断肺癌的方法,比如血液的标志物、痰细胞学的标志物等,但是目前还没用敏感性、特异性均很好的分子标志物,同时还缺乏大样本量的研究结果。我想未来十年这项工作会有大的突破。
未来的肺癌早诊筛查不是已经患了肺癌才去诊断,更重要的是我们以后要去预测和诊断什么样的人群和个体会患肺癌,什么样的人患肺癌以后,他的治治疗结果果如何。肺癌筛查早诊还会前移,将来我们进医院不是找医生诊断患没有患肺癌,而是去看一下我这辈子会不会得肺癌,如果得,对什么药物敏感,怎么能够预防,这才是很重要的。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预防肿瘤日常生活中要做的两个方面 下一篇:现代人该如何科学防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