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患有胰腺癌将会遭受多大的折磨,但是对于如何治疗很多人却茫然不知。临床上,通常会出现两种现象很值得关注。
一是治疗不规范。在胰腺癌的治疗中缺乏规范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不适用手术的,偏偏要用手术治疗,不能用放、化疗的,也偏偏用放、化疗,这种现象致使至少15%的胰腺癌患者加速死亡。
二是过度治疗。放化疗剂量不断加大、次数不断增多,再加上手术的折磨,患者经受的摧残越来越严重。相关统计数据让人吃惊:接近三成的胰腺癌死亡者是直接或间接由过度治疗引起的。
1、脾虚气滞
主证: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按之舒适,面浮色白,纳呆,消瘦,便溏,恶风自汗,口干不多饮,舌质淡,苔薄或薄腻,脉细或细弦。
治法:健脾理气
方药: 党参30g白术15g茯苓30g木香10g砂仁10g柴胡12g陈皮10g法半夏12g八月扎30g生苡仁30g
2、湿热蕴结
主证:上腹部胀满不适或胀痛,发热缠绵,口渴不喜饮,或见黄疸,小便黄赤,口苦口臭,便溏味重,心中懊恼,舌红苔黄或腻,脉数。
治法:清热化痰
方药:生苡仁30g叩仁10g杏仁10g茵陈30g炒山栀30g白术15g猪苓30g茯苓30g泽泻12g莪术15g
3、气血瘀滞
主证:上腹部疼痛,痛无休止,痛处固定,拒按,腹中痞块,脘腹胀满,恶心呕吐或呕逆,纳差,面色晦暗,形体消瘦。舌质青紫,边有瘀斑,苔薄,脉弦细或涩。
治法:理气止痛,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药: 延胡索、丹参、拔葜、藤梨根各30g,赤芍、浙贝母各15g,制香附12g,桃仁、红花、枳壳、八月扎、炮山甲(先煎)、五灵脂(包)各10g,乌药9g,甘草6g
4、气血两亏
主证:腹痛隐隐,扪及包块,腹胀,纳差,消瘦,面色苍白,倦怠乏力,爪甲色淡。舌质淡,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散结
方药:黄芪、党参、归尾、熟地、茯苓、白芍、赤芍、川芎、延胡索、各15g,鸡血藤、蚤休各30g,炒白术、枸杞各12g,炮山甲、炙鳖甲各9g,甘草6g。
5、阴虚内热
主证:上腹部胀满,或隐痛不适,低热不退,口干不欲饮,神疲乏力,纳差,大便干结,小便黄。舌少津,苔光或少,脉细弱而数。
治法:滋阴生津,泻火。
方药:生地、地骨皮、白花蛇舌草、焦神曲各30g,枸杞、知母各15g,北沙参、麦冬、天花粉、甘草、土茯苓各10g,制军10g
【辨病用药】
沙参、白术、白芍、莪术、茯苓、佛手、蛇舌草、蚤休、半支莲、半边莲、山豆根、山茨菇、夏枯草、米仁、八月札、藤梨根、黄芪、人参、川牛膝,等等。
【对症加减】
1、腹痛:郁金、降香、沉香、元胡;
2、腹胀:槟榔、陈皮、厚朴、枳壳;
3、黄疸:茵陈、虎杖;
4、纳差:谷芽、麦芽、山楂、神曲,等等。
【特殊兼症的治疗】
1、发热。由于肿瘤坏死、毒素吸收、癌肿转移或并发感染所致,如排队感染因素,多系癌肿本身引起发热。称为癌热。常用消炎痛、保泰松等药物对症治疗;中医可通过辨证施治加以治疗,症属阳明有热者居多,宜清阳明实热,代表方为白虎汤,如属湿邪留滞中焦者宜清热却邪,方用苍术白虎汤加减。
2、疼痛。左上腹疼痛是肝癌很常的症状,随着癌肿的增大,疼痛亦可加重,如发生骨转移,可引起相应部位的疼痛或剧痛,常需注射吗啡、度冷丁等止痛剂;一般左上腹疼痛可选一些止痛剂。治疗量由轻而重,中药常用疏肝理气这剂如逍遥散、金铃子散或失笑散等。或可使用外用制剂湿敷、干敷或膏剂,亦有一定治疗结果。
3、黄疸。胰腺癌发展过程中,常因肿块增大,压迫胆管而产生黄疸,黄疸多属阻塞性,呈进行性加重,伴有皮肤瘙痒,小便呈浓茶样,大便呈灰白色。中医常用成方逍遥散,中药茵陈、虎杖、玉米须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