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胰腺癌秉承了我国医学精髓,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以及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临床上有着数以万计人次的病例验证、研究和发展,为中医治疗胰腺癌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胰腺癌总的病因是脾胃虚弱、肝气郁结致气滞、血瘀、湿热为患,久而结成坚块。胰头癌以湿热表现为多,胰体、胰尾癌则多见脾虚气滞之证。
胰腺癌中医认为常由正气亏损,肝郁气滞,湿热蕴积肝胆,脾胃实热所致,病变与肝、胆、脾、胃功能失调相关,其病位在胰。
脾居中州,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内伤忧思,抑郁伤脾,脾气郁结,升降失常,水津不运,血行不畅,津停为痰,血停而瘀,痰血阻脾,结聚成瘤。李东垣在《兰室秘藏》中认为:“推其百病之源,皆因饮食劳倦而胃气元气散解,不能滋荣百脉,灌溉脏腑,卫护周身之所致也。”“脾病,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动气筑筑然,坚牢如有积而硬,若似痛也。甚则亦大痛,有是则脾虚病也。”故见上腹痛和肿块。
湿气通于脾,脾性恶湿,职司运化。外感湿毒,损伤脾气,脾运失司,水湿不化,郁而化热,湿热内蕴,热毒结瘤。湿热毒三者交阻,而发“黄疸”。
腹水的产生与水液敷布失常有关。《医门法律》记载:“凡有癥瘕、积块、痞块,即是胀病之根,日积月累,腹大如箕瓮,是名单腹胀。”
胰腺癌总的病机系脾胃虚弱、肝气郁结致气滞、血瘀、湿热为患,久而结成坚块。胰头癌以湿热表现为多,胰体、胰尾癌则多见脾虚气滞之证。
胰腺癌的症状:
1、腹痛:为常见的症状,约75%以上的患者有此表现。
2、黄疸:是胰腺癌患者的重要症状,约70%的患者在病程中出现,黄疸主要见于胰头癌患者,属梗阻性黄疸。
3、消瘦:体重下降明显为胰腺癌常见症状,90%的患者有消瘦症状。
4、消化道症状:包括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便秘或黑便等。
5、发热:至少有10%的患者有发热症状。包括低热、高热、间歇热或不规则热等。
6、神经症状:部分患者有焦虑、抑郁、失眠、个性改变等表现。
胰腺癌症状胰腺癌中医治疗方法,一般将胰腺癌分为下列五型进行辨证治疗。
1。肝胃不和证
症状:恶心、呕吐,嗳气,胸胁胀满,腹痛据按,心烦易怒,发热,黄疸,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或燥,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疏肝解郁,和胃清热
方药:加味柴胡舒肝散。白英30克,八月札30克,生苡仁60克,莪术15克,广木香9克,香附15克,元胡15克,柴胡9克,枳壳10克,白毛藤30克,焦三仙各15克。菝葜30克。
2。湿浊阻恶
症状:胸脘痞闷,头身困重,恶心欲吐,纳呆,腹部隐痛,身目俱黄,黄色晦暗,口干不欲饮,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或沉迟。
治法:健脾利湿,化浊解毒
方药:茵陈五苓散加减。茵陈30克,猪苓12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泽泻15克,桂枝10克,菝葜20克,陈皮10克,法夏10克,石见穿30克,山慈姑30克,甘草5克。
3。气血淤滞证
症状:胸腹胀满,恶心,呕吐或呃逆,纳差,疼痛持续不移,或阵发性加剧,夜间尤甚。腹中痞块,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舌质青紫或瘀斑,脉细弦或涩。
治法:理气止痛,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五灵脂9克,制香附12克,乌药9克,延胡索30克,红花9克,赤芍15克,丹参30克,炮山甲9克,八月札15克,浙贝母15克,菝葜30克,藤梨根30克。
4。气血两亏证
症状:面色苍白,消瘦,倦怠无力,爪甲色淡,腹胀,胸腹隐痛,腹部包块,舌质淡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沉细数。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散结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生黄芪15克,党参15克,全当归15克,炒白术12克,熟地15克,云苓15克,猪苓15克,鸡血藤30克,炙鳖甲9克,枸杞子12克,浙贝母15克,炮山甲9克。
5。阴虚内热证
症状:低热不退,精神疲惫,上腹胀满,大便干,小便黄,纳差,舌光红苔少乏津,脉虚细而数。
治法:养阴生津,泻火。
方药:一贯煎合清凉甘露饮加减。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30克,花粉10克,知母15克,甘草10克,地骨皮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土茯苓10克,焦神曲30克,大黄6克。
胰腺癌中医治疗的方法 胰腺癌的治疗应根据疾病不同阶段或攻、或补、或攻补兼施。早期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适当化疗,结合长期中医药治疗,有可能取得良好治疗结果;中期以手术姑息治疗,如手术不能切除,可行胆囊空肠吻合术以缓解黄疸,并中医药治疗为主,也可配合放疗、化疗等;晚期则以中医药和对症治疗为主,或结合小剂量化疗。胰腺癌中医治疗多采用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理气健脾之法。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胰腺癌晚期的治疗方法 下一篇:胰腺癌晚期有哪些治治疗结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