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一种多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致胰管或胆管梗阻,病人可觉腹部不适及隐痛,腹痛在胰头癌患者还是很常见的症状。胰腺癌近年发病的可能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十年约增加15%。胰腺癌多发生在40岁以上,在青少年中亦少见。
1、起病多无明显诱因;
2、上腹不适的部位较深,范围较广;
3、不适的性质较模糊;
4、不适与饮食的关系不一,有的初期感到餐后不适,随后渐渐转为持续存在,也可能与饮食无关;
5、无消化性溃疡的周期性,却有进行性加重,出现隐痛、胀痛和腰背痛;
6、伴有乏力和进行性消瘦;
7、不能解释的糖尿病。
一般认为40岁以上病人近阶段出现下例临床表现时,应考虑本病,但此时往往已属晚期:
1、进行性胆汁淤积性黄疸;
2、原因不明的顽固性上腹痛、腰背痛;
3、不能解释的进行性体重减轻;
4、近阶段出现的脂肪泻、糖尿病或糖尿病突然加重者,应尽快根据客观条件进行上述有关检查。如诊断仍不能明确,应考虑剖腹探查,争取手术切除肿瘤。
很主要确诊胰腺癌的方法是通过以下两种:
1、血液检查
(1) 血清胆红素:胰头癌患者由于胆道下端的阻塞,血清胆红素呈进行性增高主要为直接胆红素含量增高。
(2) 血糖:多数病例在早期出现葡萄糖耐量试验不正常,由于癌肿破坏胰岛,可出现高血糖。
(3) 血清癌胚杭原(CEA):多呈阳性,但特异性不强,因多数消化道肿瘤均可有CEA升高。消化道癌相关抗原(CA19-9)阳性被认为是诊断胰腺癌较特异性指标。
(4) 血请酶捡查:淀粉酶、脂肪酶、r-谷氨酰转酞酶(r-GT)、半乳糖酰转移酶同工酶Ⅱ等均可增高。
2、尿液检查
阻塞性黄疽出现时,尿胆红素大量增加,而无尿胆原。血糖增高时,尿糖呈阳性。中、晚期病人的胰腺外分泌功能减退,尿BT-PABA试验结果可明显低于正常。
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易混淆,有时临床表现、B超和CT检查均很相似,如X线腹部平片、超声或 CT发现胰腺部位有钙化斑点,则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有帮助。经CT、B超引导或手术下胰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确定诊断。
胆道癌、Vater壶腹癌与胰头癌的解剖位置邻近,三者的临床表现十分相近,但手术治疗结果和预后不同,应留意鉴别。
胰腺癌的诊断常识:
1、超声检查比CT费用低,易于得到,并可见到肝脏、肝内和肝外胆管肿瘤,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超过90%。超声波诊断的准确性受到操作者的技术、病人肥大的体形和胃肠道气体的限制。通常,超声检查这种胰腺癌的诊断方法可作为CT的补充检查来运用。
2、核磁共振(MRI)在确诊胰腺癌方面并非比CT更有用,此胰腺癌的诊断方法不能表现出比CT更有优势,但是做为这一领域的专门技术,从发展的观点看,将来可能会起作用。
3、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确定胆管结石,对胆管损害进行诊断以及获取十二指肠和壶腹部癌的组织活检方面均特别有用。如发现有压缩或堵塞的情况,可诊断小的胰头损害。
除此之外,磁共振(MRI)在胰腺癌诊断方面并非比CT更有用,它不能表现出比CT更有优势,但是做为这一领域的专门技术,从发展的观点看,将来可能会起作用。
细胞学检查,在CT或超声引导下的细针抽吸(FNA)细胞学检查对胰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可达76%~90%,其特异性几乎可达100%。当没有手术指征或不愿意接受手术时,无论对胰尾、胰体损害或转移病灶,细胞学都可能特别有用。
1、起病多无明显诱因;
2、上腹不适的部位较深,范围较广;
3、不适的性质较模糊;
4、不适与饮食的关系不一,有的初期感到餐后不适,随后渐渐转为持续存在,也可能与饮食无关;
5、无消化性溃疡的周期性,却有进行性加重,出现隐痛、胀痛和腰背痛;
6、伴有乏力和进行性消瘦;
7、不能解释的糖尿病。
一般认为40岁以上病人近阶段出现下例临床表现时,应考虑本病,但此时往往已属晚期:
1、进行性胆汁淤积性黄疸;
2、原因不明的顽固性上腹痛、腰背痛;
3、不能解释的进行性体重减轻;
4、近阶段出现的脂肪泻、糖尿病或糖尿病突然加重者,应尽快根据客观条件进行上述有关检查。如诊断仍不能明确,应考虑剖腹探查,争取手术切除肿瘤。
很主要确诊胰腺癌的方法是通过以下两种:
1、血液检查
(1) 血清胆红素:胰头癌患者由于胆道下端的阻塞,血清胆红素呈进行性增高主要为直接胆红素含量增高。
(2) 血糖:多数病例在早期出现葡萄糖耐量试验不正常,由于癌肿破坏胰岛,可出现高血糖。
(3) 血清癌胚杭原(CEA):多呈阳性,但特异性不强,因多数消化道肿瘤均可有CEA升高。消化道癌相关抗原(CA19-9)阳性被认为是诊断胰腺癌较特异性指标。
(4) 血请酶捡查:淀粉酶、脂肪酶、r-谷氨酰转酞酶(r-GT)、半乳糖酰转移酶同工酶Ⅱ等均可增高。
2、尿液检查
阻塞性黄疽出现时,尿胆红素大量增加,而无尿胆原。血糖增高时,尿糖呈阳性。中、晚期病人的胰腺外分泌功能减退,尿BT-PABA试验结果可明显低于正常。
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易混淆,有时临床表现、B超和CT检查均很相似,如X线腹部平片、超声或 CT发现胰腺部位有钙化斑点,则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有帮助。经CT、B超引导或手术下胰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确定诊断。
胆道癌、Vater壶腹癌与胰头癌的解剖位置邻近,三者的临床表现十分相近,但手术治疗结果和预后不同,应留意鉴别。
胰腺癌的诊断常识:
1、超声检查比CT费用低,易于得到,并可见到肝脏、肝内和肝外胆管肿瘤,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超过90%。超声波诊断的准确性受到操作者的技术、病人肥大的体形和胃肠道气体的限制。通常,超声检查这种胰腺癌的诊断方法可作为CT的补充检查来运用。
2、核磁共振(MRI)在确诊胰腺癌方面并非比CT更有用,此胰腺癌的诊断方法不能表现出比CT更有优势,但是做为这一领域的专门技术,从发展的观点看,将来可能会起作用。
3、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确定胆管结石,对胆管损害进行诊断以及获取十二指肠和壶腹部癌的组织活检方面均特别有用。如发现有压缩或堵塞的情况,可诊断小的胰头损害。
除此之外,磁共振(MRI)在胰腺癌诊断方面并非比CT更有用,它不能表现出比CT更有优势,但是做为这一领域的专门技术,从发展的观点看,将来可能会起作用。
细胞学检查,在CT或超声引导下的细针抽吸(FNA)细胞学检查对胰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可达76%~90%,其特异性几乎可达100%。当没有手术指征或不愿意接受手术时,无论对胰尾、胰体损害或转移病灶,细胞学都可能特别有用。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胰腺癌常用检查方法 下一篇:发现胰腺癌需要做什么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