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在我国为一种多见的恶性癌肿之一,严重威胁了人们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胰腺癌的临床症状同肿瘤的发生部位密切相关,因大多数肿瘤发生于胰腺的头部,因此许多患者在初诊时可因胆道阻塞而伴有黄疸、疼痛、恶心及呕吐等症状。其它常见症状包括体重减轻与搔痒等。另外人患者亦可伴有因急性胰脏炎、胃肠道出血、腹水及胃肠道梗阻等引起的相应症状,如呕血,黑便,腹胀及呕吐胃内容物等。
胰腺癌的诊断通常需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与病理检查。除了常规实验室检查以及血清胆红素与碱性磷酸酶检查外,影像学检查与病理检查是胰腺癌诊断所必不可少的。诊断胰腺癌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手段包括用于探查胆、胰管扩张的腹部超声检查,可显示胰腺状况并可收集胰脏分泌液以用于细胞学检查的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又称ERCP),以及腹部CT扫描等。在CT或超声引导下的肿瘤组织活检,则是可以确立胰腺癌诊断的重要步骤。
某些肿瘤标志物如CEA 或CA l9一9等也可用于胰腺癌的诊断(如70%~90%的胰腺癌患者会出现CA l9一9的升高)。然而,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较低,因此只可作为诊断的辅助手段,以及用于评估肿瘤复发或终末期胰腺癌,而不可用于胰腺癌或其他恶性肿瘤的筛查。
胰腺癌的辅助检查方法总结如下:
(1)血清生化检查:早期可有血、尿淀粉酶增高、空腹血糖增高,糖耐量试验阳护理学专业护师资格考试指导性;有黄疸时,血清胆红素增高,碱性磷酸酶升高,转氨酶轻度升高,尿胆红素阳性;无黄疸的胰体尾癌可见转肽酶升高。
(2)免疫学检查:目前未找到有特异性胰腺癌标记物。癌胚抗原(CEA)、胰胚抗原、胰腺癌相关抗原(PCAA)、胰腺癌特异抗原(PaA)、糖类抗原19-9(CAl9-9)等均有增高,但在其他消化道癌、肺癌、乳癌等患者血清中也有增高,无特异性。故临床上倾向于联合检测,以提高阳性比例和特异性。
(3)影像学检查:由于影像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胰腺癌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作用。可发现早期癌、癌瘤对周围组织浸润及远处转移的判断。
A B型超声波检查:可发现直径<2cm的小胰癌。超声内镜检查,可发现直径<1cm的微小胰癌。
B CT:可发现直径仅为l.0cm的很小肿瘤,也可显示胰、胆、肝的病变。
C X射线钡餐检查:一方面可排除胃十二指肠本身的病变;二可显示十二指肠因胰头癌而发生的改变。
D ERCP:可观察十二指肠乳头病变,通过造影显示胆管、胰管病变,可收集胰液进行细胞学、生化和酶学检查,但可诱发胆道或胰管感染。
E 细胞学检查:通过十二指肠插管、内镜、FICD引流管或在B超、CT指导下,用细长针经皮穿刺可疑病变部位的胰腺,取标本作细胞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本病无特异症状。首发症状极易与胃肠、肝、胆等疾病相混淆,因此往往被忽视,延误治疗。常见的有腹痛、黄疸和消瘦。
(1)上腹痛和上腹饱胀不适:是常见的首发症状。早期由于胰、胆管梗阻,管腔内压增高,呈上腹钝痛、胀痛,可放射至后腰部。少数患者呈剧痛。多数患者对早期症状不在意,未能早期就诊而延误诊断和治疗。
胰体部癌则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夜间较白天明显。晚期癌浸润神经丛,使腹痛加重,日夜腹痛不止,常取膝肘位缓解疼痛。
(2)黄疸:是胰头癌很主要的症状和体征。黄疸一般是进行性加重,可伴有瘙痒症。大便呈陶土色。
(3)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部分患者可有恶心呕吐。晚期癌瘤侵及十二指肠或胃可出现上消化道梗阻或出血。
(4)乏力和消瘦:患病初期即有乏力、消瘦体重下降。是由于饮食减少、消化不良、休息、睡眠不足和癌瘤增加消耗等因素所致。
(5)其他:少数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因有胆道梗阻合并感染引起,可有寒战。易与胆石症、胆道感染相混淆。晚期偶可扪及上腹部肿块,质硬、固定,可有腹水。晚期呈现恶病质,肝、肺或骨骼等转移癌表现。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有效检测胰腺癌的常用方法 下一篇:胰腺癌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