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为一种多见的消化系恶疾,常致胰管或胆管梗阻,病人可觉腹部不适及隐痛。腹痛在胰头癌患者还是很常见的症状。胰腺癌近年发病的可能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十年约增加15%。胰腺癌多发生在40岁以上,在青少年中亦少见。
由于对胰腺癌认识的缺乏,很多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后,被当做消化不良、胃炎、肝胆疾病治疗,结果延误了病情。临床调查显示,因发现晚,被确诊的胰腺癌患者中,仅不足20%具备手术条件,而他们即使手术,术后也易复发,生存期超过5年的仅约10%。胰腺癌早期发现的可能极低,且恶性程度高,严重影响了治治疗结果果,患者总的5年生存的可能不足5%,远低于甲状腺癌的90%、乳腺癌的80%、大肠癌的60%、胃癌的50%、食管癌的12%和肝癌的10%。胰腺癌若能早期发现并接受以完全医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规范化治疗,治治疗结果果可明显提高。
胰腺癌起病隐匿进展快,这给早期发现带来极大困难。调查显示,胰腺癌早期发现的可能仅5%至7%,在所有癌症中很低。40岁以上人群应至少每年到正规医院进行一次腹部B超检查,有吸烟、酗酒,高糖、高脂饮食,暴饮暴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者和糖尿病、慢性胰腺炎患者尤应注意;当出现持续腹部不适、黄疸、明显消瘦等症状时要及早就医,进行腹部B超等检查,这是及早发现胰腺癌的有效方法。
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每年腹部B超检查是捕捉早期病变的有效方法。随病情发展,患者往往很先出现以下症状:
1、上腹、脐周或右上腹绞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大多向腰背部放射,卧位及晚间加重,坐、立、前倾位或走动时减轻。
2、因肿瘤压迫,胆汁排泄不畅而导致黄疸,使皮肤、巩膜发黄。
3、厌食、乏力、明显消瘦,有的还伴有腹泻、便秘、腹胀、恶心等。
4、不明原因血糖升高。
出现这些症状时人们应及早就医,并提起“检查胰腺”这根弦,简单的腹部胰腺B超就能做到及早发现,避免误诊、漏诊。
胰腺癌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
1.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的目的是检查有无肉眼可见的黄疸、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检查有关的一些症状,如肝大、胆囊肿大、上腹部肿块等。
2. 实验室检查:
1) 一般实验室检查:胰头癌病例因胆道下端梗阻,血清胆红素可显著增高,主要为直接胆红素含量增高,其它如血清淀粉酶升高,空腹血糖升高等,但均无特异性。
2) 特殊实验室检查:如癌胚抗原(CEA)、胰胚抗原(POA)、胰腺癌相关抗原(PCAA)、CA19-9、胰腺癌特异抗原(PaA)和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LAIT)等,其中以CA19-9阳性比例较高。目前临床上所用的各种抗原对胰腺癌虽有一定阳性比例,但都不具有特异性,仅能供临床参考。通过联合测定CA19-9、CA242、CA724、CA125等四种胰腺癌标志物,可以明显提高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合B超及CT可作为胰腺癌的筛选检查。
3. 影像学检查:
1) B超:是疑为胰腺癌病人治疗的检查方法,本法可以早期发现胆道系统扩张,也可发现胰管扩张,对肿瘤直径在1cm以上者有可能发现,发现直径2cm的肿瘤可能性更大。本法的好处不仅安全无创、方便,而且可以反复多次追随检查。对于高危年龄组病人,有上腹不适、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和食欲减退者,即可用本法作筛选,发现可疑而不能肯定时,可进一步做CT检查。
2) CT:对疑为胰腺癌病人也可选用CT作为治疗诊断工具,其诊断准确性高于B超,诊断准确性可达80%以上,所接受的X线剂量很小,是安全的方法。可以发现胰胆道扩张和直径在1cm以上的胰腺任何部位的肿瘤,且可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肝内转移以及观察有无腹膜后癌肿浸润,有助于术前判断肿瘤可否切除。
3) 磁共振成像(MRI):可发现大于2cm的胰腺肿瘤,但总体成像检出效果并不优于CT。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结合三维成像重建方法能提供旋转360度的清晰图像,可替代血管造影检查。M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可部分替代侵袭性的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有助于发现胰头癌。
4) X线检查:行钡餐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可发现十二指肠受胰头癌浸润和推移的影像。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DSA)对胰腺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ERCP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可达95%,因为是创伤性检查,故仅在B超和CT不能确诊时采用,通过ERCP还可采集胰液或刷取细胞进行检查。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ET)对胰腺癌亦有较高的检出比例,可惜检查费用昂贵。
5) 放射性核素胰腺显像:用75Se-蛋氨酸作胰腺显像剂对较大的胰腺癌有一定诊断价值。
4. 其它检查:
1) 胰管镜检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胰管镜已进入临床应用,它可直接进入胰管内腔进行观察,并可收集胰液、脱落细胞进行分析,检测K-ras基因等。
2)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B超或CT的引导下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80%以上可获得正确的诊断。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胰腺癌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下一篇:有效检测胰腺癌的常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