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胰腺癌的诊断有较大难度,有时会出现类似于胃痛等腹部疼痛、消瘦、黄疸等症状,胰腺癌由于早期没有特异性症状。多数患者被误诊为胃炎或肝炎,延误了有效治疗时期,导致胰腺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患者发现多属晚期,西医总体治治疗结果果不佳,多在一年内死亡,国外研究报道胰腺癌是肿瘤中死亡人数较高的肿瘤之一,由于西医对早期胰腺癌的诊断手段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医在胰腺癌的诊断方面有独道的见解,能够为早期胰腺癌的诊断提供新的途径,许多中医专家认为脾虚是胰腺癌患者患病的根本,尽管有时有热毒、湿阻、痰凝、气滞血瘀等表现,但都是脾虚基础上衍生而来。这样就可以将看似不典型的症状(胃痛等腹部疼痛、消瘦、黄疸)等一系列都归为脾虚症状。
一、为什么中医中的“脾积”能相当于西医中“胰腺癌”
中国虽无胰腺癌的名称,关于胰腺癌的病例古代书籍即有记载,按照症状表现,其类似于“伏梁”、“积聚”等疾病。据史记载关于胰腺癌的病因病机,古代中医典籍多认为气机不畅、脾湿困郁是本病首要病因;正气虚弱、脏腑失调是发病的内在条件。这些观点散见于《兰室秘藏》、《医门法律》、《张氏医通》、《儒门事亲》等著作。许多中医专家认为脾虚是胰腺癌患者患病的根本,尽管有时有热毒、湿阻、痰凝、气滞血瘀表现,但都是在脾虚基础上衍生而来。胰腺癌属中医脾积、积聚、黄疸范畴,其病位在脾,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有:(1)外感湿毒,损伤脾气,脾运失司,水湿不化,郁而化热,湿热内蕴,酿毒结瘤;(2)脾居中州,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内伤忧思,抑郁伤脾,脾气郁结,升降失常,水津不运,血行不畅,津停为痰,血停而瘀,痰血阻脾,结聚成瘤;(3)饮食不节,内伤酒食,伤脾损胃,聚湿生痰,痰湿瘀血结聚于脾,日久不散,酿生癌瘤。
二、中医脾虚症状对早期胰腺癌诊断的意义
1、类似于肝炎症状的脾虚症状
黄疸发生在胰头部的癌肿,很早就出现黄疸。黄疸会一天天很快加深,患者粪便呈陶土色,皮肤瘙痒。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而转氨酶却往往只有轻度升高。所以,如果黄疸很深而转氨酶低于400单位,应该高度怀疑是阻塞性黄疸,不要轻易当做是肝炎。
2、类似于胃痛的脾虚症状
腹痛癌肿如果发生在胰体、胰尾部,很早就出现腹部钝痛或隐痛,但患者一是说不准究竟在哪个部位;二是平卧时疼痛加重,在弯腰、坐、立或走动时疼痛反而减轻;三是腹痛与饮食无关。
3、类似于糖尿病的脾虚症状
消瘦大多数胰腺癌患者迅速出现消瘦。快速消瘦除了癌肿的消耗外,还有以下原因:进食少;胰液分泌不足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吸收;发生了继发性糖尿病。
如果中老年人忽然出现了很快加深的无痛性黄疸,或出现了不像是胃病的腹痛,结合体重迅速减轻,就应该想到胰腺癌的可能。进行相应的西医诊断,如果时间抓得紧,对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争取早期手术治疗大有好处,可以改善预后。
研究报道:回顾性分析研究1027例确诊的胰腺癌患者的各种症状,并从性别、年龄、血型、肿瘤部位等方面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027例患者首发症状常见为腹痛、黄疸、上腹不适,主要症状常见为腹痛、黄疸、体重下降及纳差,少见症状各异。年龄、肿瘤部位对胰腺癌症状有重要影响,血型对症状有一定影响。提示胰腺癌症状虽然不典型,但仍具有一定中医脾虚特征,临床医师应注意识别,促其早期诊治。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胰腺癌的诊断主要的要点 下一篇:胰腺癌的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