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采用手术治疗癌症近几年来越来越完善,术后问题越来越少,其中采用手术治疗胰腺癌的主要目的有:①通过手术达到肿瘤的完全医治目的;②通过手术延病人的生命;③通过手术改善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④缓解及减轻患者的痛苦。
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有赖于肿瘤的部位、有无远处转移及胆道消化道的梗阻、全身状况及合并症、综合医疗条件及手术者的经验及能力。具体手术治疗方式有:
1.胰腺癌完全医治术:
①胰体尾切除术:适应症:直径小于2cm胰体尾癌、无胰胞膜侵犯、无胰周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
②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分为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改良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2.局限性胰切除术 多用于早期的胰体、尾部癌。
在胰腺切除术的适应证及其所选用的操作方法中,下列问题值得注意:
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手术创伤很大,应慎重考虑其适应证和可能性。不能单凭肉眼观察而必须经病理检查方可做出诊断。如癌肿的浸润和转移病灶已超出完全医治手术的范围,即使强行切除,也不能提高远期生存的可能。
胰残端的处理方法不一。单纯胰管结扎不作吻合而放引流,50-100%病人发生外漏,胰空肠粘膜对粘膜吻合者胰漏发生的可能为14%,将胰残端套入空肠内则为13%。各自可选用惯用的术式,但以不采用单纯胰管结扎术为好。
不论采用何种型式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重建术中的吻合口排列次序应以胰空肠吻合在先,其次为胆管空肠和胃空肠吻合,胰、胆管空肠吻合口与胃空肠吻合口之间的距离应超过30cm,方可避免胰、胆管的上行性感染。
由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吻合口溃疡的发生的可能为6-50%,是否加做迷走神经切断术尚存在争论。近Christ等报道加做迷走神经切断术的胃肠道出血发生的可能为12%,而未加做者为9%。Grace等报道,加做或不加做迷走神经切断术的胃肠道出血发生的可能分别为9%和12%,吻合口溃疡发生的可能分别为4%和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有一期和分期完成两种。分期手术延长疗程,又增加癌肿播散和转移的机会,再次手术粘连多,操作较困难,故应力争一期手术切除。但属下列情况还是以分期手术为妥:
①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未能明确诊断者;
②患者的病况过于严重而不能耐受一期手术者;
③患者术前黄疸较深并伴严重肝功能损害者。
分期手术,主要是先解除梗阻性黄疸,以改善胰腺癌患者的全身情况,第一期手术操作尽量简单,如胆囊造瘘术。如肝内胆管扩张明显,则先作PTCD,黄疸减轻后,再作切除手术。
3.胰腺癌联合脏器切除术:
施行胰体尾切除术加部分肝切除术,术后恢复快。
胰腺癌的完全医治方法为手术切除,由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不易,患者出现首发症状至确立诊断的时间约为4-9个月,手术切除的可能在24%以下,故多数报告的5年生存的可能在10%以下。胰腺切除术分为:
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适用于胰头癌和壶腹部癌。1935年Whipple采用这一手术以来,已有很多改进,包括切除范围以及重建的方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切除范围一般应包括部分胃、十二指肠、胰头部及胆总管下段,胰腺切端的处理方法有 ①胰管结扎后将胰腺切端缝合闭锁;
②胰腺切端与空肠作端侧吻合;
③胰腺切端与空肠作端端吻合。有的还在胰管内放置塑料管作支架。重建手术包括胆囊(或胆总管)空肠吻合、胰腺切端空肠吻合和胃空肠吻合。鉴于淋巴转移的比例很高,胰十二指肠切除的同时应常规加区域淋巴结清除,即在切除第1、2站手术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选择性清除第3站淋巴结。
2、保留胃和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978年Traverso首先创用此PPPD手术,其优点有:
①胃容量大,肠胃返流受到部份阻止,营养状况可见改善;
②手术时间缩短,不必行胃切除,十二指肠空肠吻合也较简便。
3、全胰腺切除术 近年来,胰腺癌的多中心发病学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胰头部癌除位于胰头的主癌灶外,在整个胰组织的其他部位也可发现多发性小癌灶,这一发现为全胰腺切除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近期报道胰腺癌多中心发病的可能为19-24%,并认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残胰复发癌大多与残胰内的多发癌灶有关。
全胰腺切除术从根本上消除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并发症的可能性,但有糖尿病和胰外分泌功能不全引起消化吸收障碍等后遗症,近研究全胰切除的近、远期治疗结果均无优点,故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目前尚不能替代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
4、扩大的胰腺癌完全医治术:
包括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区域性全胰切除术。扩大切除术是否能改善远期的生存,还需积累经验。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胰腺癌放疗技术的发展和局限性分析 下一篇:胰腺癌化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