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病人在接受一系列治疗后,切不能放松警惕,一定要做好癌症再次发作的预防工作!我们都要知道癌症的全身转移并无一定的规律,全身转移的病例应当用化疗药。
全身转移中的骨转移,可以用放疗减轻疼痛,控制病灶;脑转移可以用放疗控制病灶,缓解症状;至于肝和肺的转移,放疗、化疗的效果都极差。 即使出现全身转移,也不应放弃治疗,许多患者在治疗后仍然可以得到挽救,一些患者抱着强烈的求生欲望,以“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积极配合治疗,加上努力锻炼,气功诊疗理念,也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相反,一旦患者自身丧失了希望,就等于自杀。
还有一点如果癌症在局部复发,病灶是孤立的,可以给予放射完全医治,或手术完全医治加术后放疗。这样的治疗也适用于远位转移中单个孤立的转移病灶。因为远处转移是血行转移而来,因此应当再给予全身治疗,消灭隐匿在血管里的癌细胞;如果癌症的复发远位转移的,而且是多发的转移,局疗放疗和全身化疗只能起到姑息治疗的作用。 不管如何都要有信心来面对生活。
胰腺癌的转移途径主要是淋巴结和直接浸润,其次为血道播散及沿神经鞘蔓延。胰腺癌确诊时,大约仅10%患者癌肿仍局限于局部,90%的患者已发生转移,其中50%以上转移至肝脏,25%肠系膜转移,20%以上侵犯十二指肠。
1.直接侵润
胰内扩散,多数胰腺癌早期即可穿破胰管壁,以弥漫浸润方式沿小叶内淋巴管向胰内转移,并向周围组织浸润、转移。胰周组织的浸润,前方浸润胃及结肠,后方浸润门静脉、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及腹膜后组织,上方浸润肝十二指肠韧带,下方浸润十二指肠、肠系膜根部及肠系膜上血管。
2.淋巴转移 为早期很主要的转移途径,手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可能可高达75%~80%。
3.神经转移 沿神经扩散是胰腺癌转移的特有方式。癌细胞首先侵犯胰内神经,进而沿神经扩散至胰外神经。
4.腹膜种植 癌细胞可种植到腹腔的其他部位。
5.血行转移
胰腺癌可直接累及门静脉、肠系膜血管、脾静脉及下腔静脉。血行转移通常由门静脉转移至肝,再转移至肺,继而转移至肾上腺、肾、脑及骨骼等组织。
胰腺癌治疗极为困难,对放化疗不敏感,局部容易侵犯转移、粘连而不易手术切除。5%~15%的胰癌病人可做胰癌完全医治性切除,即使手术切除,5年生存的可能仍不超过15%,中位生存期仅12个月左右。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胰癌治疗更为棘手,绝大多数在1年内死亡。近来年研究显示,中药在胰腺癌的保守治疗方面有特殊治疗结果,特别是以中医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零毒抑瘤”、“王道”调理,内服外用中药,标本兼治,常可使一些早、中、晚期胰腺癌病人获得多年长期生存。
所以,我们认为:胰腺癌治疗的关键是否及时采用中医药的诊疗理念,治疗中辨证论治的治则与用药、治疗时间的长短等等,都是非常关键因素。
由消极被动地接受治疗,变为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这是恶性肿瘤健康治疗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点,仅靠医务人员一方的努力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有广大癌症患者的支持。
什么叫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是指患者首先要克服消极情绪,树立起一定能够战胜癌魔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的治疗。要以坚强的意志克服治疗中出现的一切不良反应,坚持不懈地参加各种体能锻炼。患者参与治疗绝非指患者自我设计治疗方案,这是极其错误和有害的,因为,真正了解病情的是主治的医生而不是患者本人,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治疗方案很合理,也应是掌握肿瘤专业知识的医生来决定。肿瘤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知识更新很快,各种新诊疗理念、新技术不断涌现,绝非一般患者所能掌握。
实践证明:组织癌症患者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活动,广泛深入细致地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癌症患者健康期的一项重要内容。癌症患者在接受了正规系统地治疗之后,保持心态的乐观,情绪的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不但可以巩固临床的治疗结果,同时,也是临床治疗的继续。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胰腺癌中医治疗能延长寿险命吗? 下一篇:胰腺癌转移了,是否适合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