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为一种较为多见的恶性癌肿,在诸多诊疗理念中,初期病者仍以手术为治疗。其中,全胰腺切除术是实施的手术,为了提高胰腺癌的完全医治比例。这种手术由于胰腺组织均被切除,而使胰腺功能全部丧失,给手术后的生活带来许多问题。很主要的有两大问题,其一是血糖的调节、控制;其二是消化吸收发生障碍。下面就消化吸收发生障碍问题应该注意的有关家庭护理内容介绍如下:
因为胰腺的全部切除,胰液的分泌功能丧失,因此引发脂肪性腹泄、贫血、低蛋白血症的出现。这是这类患者面临的又一个难题,家属必需精心观察及时处理。
护理措施与方法:
(1)常规服药
手术后通常天天需要口服胰酶10-30克,以利于食物中脂肪、蛋白的吸收。
(2)精心观察
注意观察排便的性状,发现有腹泄或便秘的症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遵医嘱服,用止泻药或缓泻药。作为胰腺的重要功能,即胰腺的内分泌功能,可分泌胰岛素、高血糖素等,用来参与调节机体糖的代谢,使人体从食物中摄入的糖,转变成机体可以利用的糖源,发挥其重要的生理功能。而胰腺全部切除后,这一调节机制失去了,血糖调节便成为一大难题。
胰腺癌术后其它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
1、胰瘘
常是胰腺切除手术后致命和常见的并发病。多发生于手术后5~7天。患者出现腹胀、腹痛、高热,腹腔引流液增加,如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升高,可确定为胰瘘。一般采用非手术诊疗理念,因手术难以修复。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方法对预防胰瘘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专家总结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118例,采用Whipple法的42例中10例发生胰瘘,其中6例死亡;而采用Child法75例中2例发生胰瘘,1例死亡。Child法胰瘘发生的可能明显低于Whipple法。
目前国内较少采用Whipple法重建消化道。术中注意胰肠吻合的严密,尤其是主胰管内导管的放置及引流,腹腔引流要充分,很好采用潘式引流管,必要时加双腔引流管引流。早期持续应用抑制胰液分泌的药物,如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
2、腹腔出血
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出血常在手术早期,多为鲜血自引流管流出,多由于手术中止血不完全或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应严密观察,立刻输液和输血,应用止血药物,若病情不见好转,应立刻开腹探查。
继发性出血多发生于手术后1~2周,多由于胰瘘胰液流入腹腔,消化腐蚀周围组织导致,应积极采取非手术治疗;如有活跃出血时,可考虑血管造影检查,但有时仍难以发现出血部位,手术止血常难以成功,应持慎重态度。
原发性出血还可发生在胰腺或空肠的切缘,主要是术中止血不完全,造成术后局部出血和形成血肿,血肿压迫更进一步使吻合口血运不好,造成吻合口瘘或胰瘘,所以局部出血经常和各种瘘相关联,需密切观察引流管情况,如有持续性出血,应立刻再次手术。
预防主要是术中止血完全,此外还可将生物蛋白胶涂于胰腺断端和吻合口周围,一方面止血,另一方面还可有适当的黏合作用。
3、肠胃道出血
手术后早期出血可考虑胃粘膜下止血不完全或凝血功能障碍。手术后1周左右出血多认为是应激性溃疡出血,可按应激性溃疡出血处理,术后早期常规应用抗酸药。
4、腹腔内感染
是一种严重并发病,多由胰瘘、胆瘘或腹腔渗血合并感染导致。可有腹痛高热,身体消耗,发生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加强浑身支持治疗,应用高效广谱抗菌素。
5、胆瘘
较少发生,一旦发生主要靠通畅引流,一般可以治疗,引流不畅及有腹膜刺激征者应手术探查。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