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的小周是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马上要步入社会,开启自己的美好工作生涯,但弟弟突然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弟弟到医院就诊,很快找到了骨骼配型成功,但高昂的治疗费成了周家很大的困扰。小周表示:“我一直觉得上天是照顾我们这个家的,弟弟的骨髓配型很快找到,也很成功,我相信弟弟一定会好起来的”。
由于父亲一直体弱多病,已经不再工作了;母亲因为要照顾弟弟不得不辞去广东的工作。弟弟病后,家庭的重担落在了小周身上。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读书的她选择了休学来扛起家中的重担。为了节省住院所需费用,每天上午母女俩一起送弟弟治疗,下午和父亲在医院附近售卖红薯,晚上还要将弟弟接到住处。好心人不少,10块钱拿2个红薯的大有人在。

每月1200元的房租是她们能找到医院附近很便宜的住房,小周弟弟一直是乐观对待,他感谢姐姐为自己付出的一切,感谢家人的陪伴,希望自己终有一天可以重新“站”起来。爱心人士捐款高达15万元,但这并不能满足治疗的全部所需,却极大地鼓舞着全家人的信心。三期化疗下来,已经花费了30余万,目前骨髓移植的缺口还在50万元左右。
了解到这一情况,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医务人员纷纷献爱心,希望可以帮到不幸患白血病的小周。院长郑伟达教授表示:白血病称之为血癌,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同时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
临床发现:通过合理有效的治疗,白血病预后得到了极大的改观,相当多的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可以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白血病是“不治之症”的时代过去了。那么,究竟是什么改变了过去呢?郑伟达教授通过临床三十余年的丰富经验,得出结论:即使白血病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但也不会代表疾病痊愈,因为术后5年内发生复发转移的可能是非常高的,术后患者重点在于防复发转移。
术后如何防复发转移?如何减轻患者痛苦?郑教授表示:中医药在术后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但能够促进患者机体健康,还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能继续发挥抗癌作用,对降低患者死亡人数和提高生存的可能大有帮助。
郑伟达教授向患者朋友推荐:国家抗癌新药—慈丹胶囊!
郑伟达教授研制发明的国家抗癌新药是总结二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实验研究,研制而成的国家抗癌新药,1999年,抗癌系列药物在第12届全国发明展览会荣获金奖;2000年香港国际发明展览会又获金奖;2001年再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2004年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2005年获得国家专利,慈丹胶囊列入“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研究课题,挽救生命,创造一个个奇迹!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郑伟达教授当选第六届常务理事 下一篇:癌症末期老太为老伴备余生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