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中医药优势防治肿瘤
作为治疗癌症的三大常规武器:西医的手术、化疗、放疗技术在 20世纪以来取得了长足进展,使癌症治疗的治疗结果有相当程度的提高,为人类战胜癌症作出了巨大贡献。
长期以来,由于西方医学科技的发达和领先地位决定了全球治疗癌症的评判标准,以至长期以来传统中医药似乎主要定位于预防西医三大治疗方法的合并症,以减少血象下降、呕吐、腹泻、肝功受损等副作用,或当患者病情进入晚期,西医三大治疗已无能为力时,退而采用中医中药。也就是说,在以往癌症的治疗中传统中医药只能处于辅助治疗的地位。
直至上世纪80年代,面对不断上升的癌症发病的可能和死亡人数,人们开始对治疗癌症须以降低生存质量,而且可能并不显著延长生命为代价的治疗方法提出质疑,从而探索更为科学的治疗方法,对癌症的治疗逐渐发生了观念性的改变。医学工作者经过研究分析发现:癌症之所以难治,就在于癌症的多发、复发和转移,而西医的治疗标准往往注重瘤体是否切除干净、癌细胞是否全部杀死,其三大诊疗理念并不能解决肿瘤复发和转移问题,因为放化疗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正常的细胞,促使易发性肿瘤患者的整体条件更加恶化。
那么,在肿瘤防治领域,我国中医药学如何发挥优势呢?
中医药学的特点是以"人"为本的整体观点,以调整阴阳的辨证施治为其核心。现代医学已经证实,肿瘤是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现,肿瘤的治疗是属于整体性的内科病,不是单纯局部性治疗就可以解决。癌症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致癌物参与人体代谢、癌症的启动、促进,DNA损伤,然后进入癌前病变,发展成原位癌,再从原位癌发展成具有浸润和转移能力的进展期癌,这一发展阶段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治疗空间。因此,首先,传统中医药学应该在癌症预防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第二,中医药学在患者手术、放化疗后防止复发和转移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第三,就是目前常用的运用中医药配合手术、放化疗,减轻其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结果;第四,对西医无法解决的晚期患者应用中医药治疗,可以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甚至延长生命。
我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中渐渐悟出了肿瘤治疗是一个战略问题,而不仅仅是战术。要摒弃以往只见肿瘤不见人的以"瘤"为中心的治疗原则,治疗肿瘤的目的是高质量地延长患者的生命,而不是仅仅把肿瘤切除了事。
以人为本,科学抗肿瘤
我把多年研究和临床经验归纳总结出《治癌新十论》。在新十论中,我总结发现,恶性肿瘤本身虽然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但不排除有些病人会"怕死、毒死、冤死、饿死"。针对"四死",我提出了"四疗论",就是我们医院临床使用的"伟达慈丹抗癌健康四位一体诊疗理念"。
该诊疗理念的主要内容是以心疗为前提,药疗为核心,食疗为基础,体疗为补充。将心疗、药疗、食疗、体疗贯穿肿瘤治疗全过程,各诊疗理念整体协同、优势互补、各施所长、整合治疗,这是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在临床治疗中的具体化。
心疗是前提:通过与患者深入交流,帮助他们消除恐癌心理,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念,保持心情愉快。临床中主要采取两种方式,即个体治疗和集中治疗两种,同时请已经健康的患者现身说法、传授抗癌经验。我们都知道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也有三宝:精、气、神。只要人的精、气、神不倒,就有希望战胜癌症。
药疗是核心:如何选用有效的药物成为决定治治疗结果果的关键。临床中我们应用以国家三类抗癌药"慈丹胶囊"为主的系列药物辨证治疗,衍生出"基本诊疗理念"与"冲击诊疗理念"两种。基本诊疗理念是"慈丹胶囊"加"参灵胶囊";冲击诊疗理念是"慈丹胶囊"加系列药,比如肺癌运用"慈丹胶囊"加"莪术消瘤胶囊";腹水、胸水运用"慈丹胶囊" 加"三元逐水丸"等。
食疗是基础:就是科学用膳,达到饮食平衡,中医认为,要结合" 阴阳血气",辨证配膳,达到"阴平阳秘,气血调和,百病不生,身体如铁"。我们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国中医研究院的食疗专家开展了多年的研究,根据肿瘤疾病的寒热表现及患者自身阴阳盛衰的具体情况,辨证施膳,从组方、筛方到实验,研究出一系列抗肿瘤药膳,并很好地应用于临床治疗。
体疗是补充:实验证明,运动能使人吸收比平常多几倍至几十倍的氧,机体处在运动状态时,每小时从血液中分泌出的干扰素较平时要增加一倍以上,而干扰素的抗癌能力,早已在观察中得到证实;运动后出汗可使体内的致癌物质随汗水排出体外。
临床实践证明:"四位一体诊疗理念"能很大程度地改善临床症状、稳定病情、抑制肿瘤发展。 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院长郑伟达
(本文是郑伟达教授在2005年7月16日举办的首届发挥中医药优势防治肿瘤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吴宇森被爆患喉癌已住院4个月 下一篇:癌症不再是不治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