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医讯
最新医讯 热点关注 学术会议 专家博文
肿瘤
常识
致癌因素 癌症检查 癌症预防 有问必答
肿瘤
治疗
中医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肿瘤
护理
术后护理 放化疗护理 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当前位置:首页 > 胃癌 > 胃癌转移 > 正文

胃癌的肝转移诊断与治疗

来源:抗癌在线 作者:e医生 时间:2011-07-28 13:36:20 浏览次数: 20

    胃癌的转移是到了中晚期常见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严重的影响了胃癌的治疗,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胃癌是如何向肝转移的?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是采用什么手段进行治疗的呢?
   (1)胃癌肝转移的可能:
    多为经血行转移,有报道经血行转移很多见于肝脏和骨髓,占46.7%。国内宋心龙等报道:1970~1989年的1426例胃癌术后有肝脏转移者125例,占8.47%。胃癌施行冲腹探查62例中24例发生肝转移,占38.71%(24/62)。一般报道5%~7%,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报道6.3%,占姑息手术者11.1%,日本占姑息手术23.7%。
   (2)胃癌肝转移的过程:
    胃癌肝转移多见于BorrmannⅠ、Ⅱ型,早期胃癌的Ⅰ型及Ⅱa型。组织学多为乳头状及腺管腺癌。胃癌血行转移。途径主要是经门静脉或肝动脉。首先是瘤细胞膜电荷改变和溶酶体溶酶作用,使瘤细胞从原发瘤上脱离。脱离的瘤细胞藉阿米巴样运动侵入血管,但在血循环中出现瘤细胞并不意味着一定有转移发生。一般认为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在瘤细胞停滞,穿出血管壁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此外肿瘤转移的器官特异性。归纳起来:与器官血管血管解剖分布和血液动力学构成的机械性因素、器官的微循环及瘤细胞本身的性质有关。根据辛彦等研究:发生肝脏转移的胃癌均具有吸收功能分化,同时伴有合成与结合层粘连蛋白(Laiminin)的能力。可结合层粘连蛋白,说明此类型胃癌细胞具有层粘连蛋白受体活性。肿瘤宿主的血管内外基底底膜内含有层粘连蛋白糖蛋白,当具有层粘连蛋白受体活性的癌细胞遇到血管内皮基底膜时,即可以层粘连蛋白受体-层粘连蛋白为纽带呈特共性的结合,并侵入血管,血循环中癌细胞即可与肝细胞或肝窦内皮细胞特异性结合而着床,胃癌肝转移即形成。日本将胃癌转移分为H0(无肝转移);H1(一叶肝转移);H2(两叶少数散在转移)。H3(两叶多数散在转移)。 
   (3)临床表现及诊断:
    肝脏转移癌不同于原发性肝癌。在胃内临床上相对的比较少见。由于肝脏本身不像原发性肝癌具有肝炎及肝硬化背景。故无肝功能失代偿表现。如转移灶侵犯肝门时偶有黄疽及肝脏肿大。若侵犯左半肝时,病人常因上腹包块就诊。临床上多以胃部及上消化道症状及引起病人注意。B型起 声检查、CT扫描及核磁共振检查不难确诊。结合脾脏大小、门静脉直径的宽窄及甲胎蛋白、肝功能与乙肝系列等检查与原发性肝癌不难鉴别。
   (4)治疗:
    胃癌一旦经血循环转移,多属晚期,且常为多发性右半肝转移。再手术切除的可能性较少,故多采用经肝动脉插管或与门静脉双插管,以单药泵或/与双药泵,施行动脉及门静脉化疗药灌注及栓塞,也可在B型超声导引下进行转移癌灶内纯酒精注射治疗。近来国内报道放射治疗的效果亦不错,5年生存的可能56.3%。对于左外侧直接蔓延性肝转移,只要能够切除者可与 原发灶一并切除,若术后转移者亦可争取切除,术后肝残端施行放疗及肝动脉或/与门静脉插管药泵灌注化疗。治疗结果比带肝癌灶病例更好。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抗癌在线介绍

中国抗癌在线于1996年创建,是全国肿瘤防治的大型综合性肿瘤专业门户网站。抗癌在线提供更专业、更权威和更便捷的专业综合肿瘤信息,为大众搭建肿瘤疾病和医疗信息查询...[详细]

及时提问 快速解答

问:结肠癌术后中医治疗

答:结肠癌术后,巩固治疗方面建议根据病人的具体检查情况,结...[详细]

问:得了肝癌怎么治

答: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技术也是在不断的前进,然而肝癌患者...[详细]

*姓名:
*年龄:
*性别:
*电话:
*问题:

(以上信息均会为您保密,为了尽快获得专
 家答复,请填写真实有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