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代医学治疗方法中的手术、放疗、化疗,在胃癌的治疗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是越来越多的胃癌专家意识到,手术放化疗治疗胃癌后,患者所付出的代价也相当大,健康期生活状态并不好。随着中医学的不断进步,中医对放化疗具有减毒增效作用,可大大提升胃癌治疗成功的可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这一观念已得到业界广泛认可。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多发于40-60岁,男性比女性约多3倍。目前,西医治疗胃癌仍以手术、放疗、化疗为治疗。但由于放疗对胃癌的敏感性低、治疗结果差,加之胃部周围重要脏器多,放射治疗常伤及机体的正常细胞和组织,故一般较少采用(个别情况下,常使用放疗与手术配合以提高手术切除的可能),多是先行手术切除。手术的很大优点是快捷了当地将肿瘤切除,解决了机体当前的致命伤。手术切除对局部治治疗结果果极佳,不过,对全身治疗与提高机体防御反应毫无作用。
化疗的优点是可进行全身治疗。现代医学认为,肿瘤是全身疾病的一种局部表现。如果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忽略以人为本的全身治疗,则有可能为日后复发转移埋下祸端。在这一点上,化疗具有其先进性。同时,化疗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力很强,不管对原发的、残留的、扩散的或转移的,均有独到作用,有些胃癌病人如果不化疗,往往于短期内死亡。同时也正是由于化疗药物的杀伤力强,但缺乏针对性,造成患者全身都遭受到某种程度的损害。化疗的造成的毒性反应主要有:
(1)骨髓抑制,很初多表现为白细胞下降,其中尤以粒细胞更为明显。随着剂量的增加,血小板和红细胞也会受到影响,有的甚至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因而在进行放疗和化疗过程中要定期检查血象。当白细胞降低至2000~3000/mM3,血小板降至5万~8万/mm3时,应暂时中止治疗。
(2)消化道反应,如口干、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
(3)免疫功能降低。免疫细胞可以吞噬癌细胞,化疗对免疫细胞的伤害可使患者抗感染能力下降,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4)皮肤、粘膜损害。如皮肤干燥、红斑、口腔溃疡、色素沉着、脱发及指甲变形等。
(5)有些药物对神经系统、心肌、肝、肾、肺等重要脏器可发生损害。
(6)残留癌细胞。化疗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是按体内癌细胞总数的百分比杀伤,因此无论化疗多少次,体内总是有残存少量癌细胞没有被消灭,这些残留的癌细胞是化疗后复发的根源。中药可克服化疗降低免疫和残留癌细胞的缺点。
对早期胃癌,应以手术为主,且效果良好,不过,由于胃癌初期常无显着症状,缺乏临床特征,多数患者到检查发现时已是较晚期,超出了完全医治切除范围,而化疗往往使患者忍受不了它的副作用,甚至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日趋恶化。如何才能减轻和消除手术和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又能提高胃癌治治疗结果果,帮助患者渡过放化疗这一关呢?胃癌专家王桂绵教授认为,在充分重视手术、放化疗治疗作用的前提下,更加发挥中医药扶助人体正气、全面调理、不良反应小的特点,中医、西医优势互补。
胃癌病变重心在胃,但与肝脾有着密切关系。其发病因素与饮食、情绪、病毒感染或家族基因等有关,引起机体肝胃不和,气郁血逆,脾运失常,湿痰凝聚,瘀热内蓄成毒,结于胃腑而成癌肿。从其整个发生、发展方面来探讨,总存在着“因虚(免疫功能偏低)致实(癌肿),因实更虚”的恶性斗争过程。
胃癌分为五型进行辨证论治:
一为肝气犯胃型,治则为疏肝理气,抗癌止痛,方药以柴胡疏肝散为主,加用抗癌中药半边莲、半枝莲。二为瘀毒内阻型,治则为化瘀解毒,清热和胃,方药以膈下逐瘀汤为主,加用三棱、莪术。三为脾胃虚寒型,治则为温中散寒,健脾抗癌,方药以附子理中汤为主,加薏仁、山萸肉、山药。四为气虚血瘀型,治则为补气活血,化瘀抗癌,方药以八珍汤为主,加丹参、川芎、半边莲。五为气虚血虚型,治则为补益气血,扶正抗癌,方药以十全大补丸为主,加黄芪、太子参、山萸肉。
实践证明,在胃癌早期即身体邪盛正未衰时,应以攻为主辨证治疗,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以毒攻毒,抑制肿瘤的生长,并与手术化疗相配合。在胃癌中晚期,正气已损,邪气嚣张,扶正培本治疗,寓攻于补,通过“人瘤共存”的胃癌治疗方式,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中药复方制剂在某种程度上既能抗肿瘤和改善微循环,又能显著增加胃癌患者的免疫力,与化疗药配合使用可起到增效减毒的良好作用。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老年晚期胃癌怎样中医治疗? 下一篇:胃癌晚期能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