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合并中度或重度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增加了患胃癌的危险性,应尽早进行治疗。对本病辨证分型与胃癌大致相同,只是本病病情轻浅,故治疗相对容易些。造成本病的原因,多是由于长期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致脾胃损伤;或因脾胃素虚,以致中焦运化无力,不能化生水谷精微,反生痰浊。痰湿内蕴,壅塞气机,使脾胃失
其升降之职;或肝气郁结,肝胃不和,使痰气交阻于胃络,血液运行不畅,聚集日久而成本病,治疗上可根据辨证论治,随证加减。通过胃镜观察到胃粘膜凹凸不平,结节状形成状态的,可以软坚散结为主治疗,但还需随证加减。
临床常分为脾胃虚弱,肝脾湿热,胃络瘀血,胃阴不足四型。具体对策如下:
1.脾胃虚弱型 治以健脾和胃、温阳补气。此法对增生性病变也有不同程度的软化和促进吸收功能,故对胃粘膜固有腺体的再生、肠化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中药研究提示,黄芪、太子参、百合等药物能调整胃泌素的分泌功能,调节胃蛋白酶的活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整体机能状态。健脾方药可调节植物神经和机体免疫功能,升高Camp/Cgmp比值,可改善临床症状,同时某些健脾药可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修复组织损伤。
2.胃络瘀血型 治以软坚散结。临床常以软坚散结方剂(方用三棱、莪术、山慈菇化瘀通络、软坚散结,九香虫温通散结、行气止痛,皂刺化痰结,花粉润燥结,生麦芽、鸡内金运脾化滞)治疗胃粘膜萎缩伴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总有效情况治疗组为95.5%,内镜见萎缩性炎变的浅表炎症消失,肠化生及异型增生消失,胃酸分泌基本正常,临床症状改善。有研究表明,活血化瘀可增加胃粘膜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可减少炎性渗出,促进炎症吸收。
3.脾胃湿热型 治以利湿解毒。临床发现黄苓、黄连、黄柏、大黄、桂枝、紫花地丁、玫瑰花、土茯苓、高良姜、乌梅、山楂等对HP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可间接起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
4.胃阴不足型 治以养阴清虚热,促进胃粘膜修复。
目前对CAG研究的报道虽多,但因诊断标准和病例选择过于笼统,治疗选用轻、中度异型增生病例较多,而中度、重度病例较少,肠化生分类也不详细,故缺乏说服力,特别是病理活检取样前后难一致,给治疗结果判定增加了困难。因此建立统一的分极量比标准,加强CAG的机理研究,成为今后研究的目标。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胃癌晚期治疗方法 下一篇:胃癌切除后怎么治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