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际上检测早期胃癌主要是靠胃镜检查,比如胃癌高发区之一——日本,在全世界排第一。日本是搞普 查,超过40岁以上一年普查一次。日本的胃癌治治疗结果果比中国好很多,早期胃癌非常多,他们就是用胃镜 来普查,胃镜下去以后,如果发现一个地方有问题,咬小米粒那么大一块组织,病理报告如果是胃癌就明确诊断。
症状可能暂时缓解。如病变发生在胃窦部,可发生十二指肠功能改变,出现节律性疼痛,类似溃疡病 的症状,也易被误诊为十二指肠溃疡而延误治疗。但这些症状都会在一段时间后复发。因此,凡是有上腹 不适症状,如又伴有其他高风险因素,或在治疗后反复发作者,必须提高警惕,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期及 早发现,及早治疗。千万不要盲目的寻求胃癌晚期治疗偏方 。这样只会耽误治疗的时机!
食欲减退、厌食纳差、恶心呕吐、食后胃胀、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也是一组常见而又缺乏特 异性的胃癌早期信号。食欲减退可能是胃癌的早期症状,且不伴胃部疼痛的症状,若与胃痛症状同时出现 并可以排除肝炎时,尤应引起重视。有些病人因在进食后出现腹胀、嗳气而自动限制日常饮食,致使体重 下降而消瘦、乏力。胃癌的早期症状也可出现食后饱胀感并伴有轻度恶心。贲门部肿瘤开始可出现进食不 顺,逐步发展为吞咽困难和食物反流。胃窦癌进一步发展可因幽门梗阻而出现呕吐。
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精神不振也是一组常见而又缺乏特异性的胃癌信号,而且呈进行性日益加重 。有些是继发于消化不良症状,病人因在进食后出现腹胀、嗳气而自动限制日常饮食,致使体重下降而消 瘦、乏力。另外,恶心、呕吐也可进一步丢失营养,造成营养不良,加重消瘦乏力症状。当然进展期 胃癌晚期的症状消瘦乏力就更明显了。
中青年警惕胃癌来势汹汹!
我国每年癌症新发病人数约180-200万,死亡约140-150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上升。“癌症已不是患者的个人的问题,其不良预后往往波及亲友及家庭,影响社会稳定”,专家表示:“通过一年开展的‘携手希望’项目,过亿大接受了肺癌、胃癌、乳腺癌等主要高发癌症的防治知识,‘癌症可防可治’的理念,正通过政府、媒体以及患者的共同努力,不断传播扩散,并逐步影响着整个社会。”
比例高:每2~3分钟就有1名中国人死于胃癌
据世界卫生组织癌控项目的统计数据,全球每年死于癌症的患者高达700万,其中死于胃癌的患者占了70万例。专家介绍:“全球每年934,000新发病例,42%(近40万)的新发病例数在我国,胃癌在我国的患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约每2~3分钟就有1名中国人死于胃癌。相比其他国家,中国的胃癌形式更加严峻。”
随着胃镜及现代影像学技术的普遍应用,早期胃癌的诊断比例有所提高,可达到10%左右,早期治疗的可治疗比例也高达95%,但目前我国住院病例中超过90%的胃癌病人是进展至中晚期才就医的,此时的5年生存的可能小于20%,即便是国内领先的医院,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的可能也只能达到46.3%,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中青年警惕“胃癌”来势汹汹
除了要提高早期诊断比例之外,胃癌发病的年轻化趋势也非常值得关注。胃癌的发病的可能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发病的高峰年龄在50岁-80岁。但这并不意味着胃癌离年轻人很遥远,但从临床情况来看,中青年人的胃癌发病的可能增加迅速。近5年来,19岁至35岁青年人胃癌发病的可能比30年前翻了一番。
“除去多数专家认同的与性别、遗传、曾经的慢性良性胃部疾患、腌熏饮食、烟尘环境等有关因素外,睡眠严重不足、饮食几无规律、工作和心理压力过大,以及对胃部不适或胃部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不以为然,都是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患胃癌的主要因素” ,专家强调:“年轻人患的胃癌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加之容易误诊,确诊胃癌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此时才治疗,效果不佳,因此需要格外注意。”
专家提醒年轻人,要保持健康生活习惯,远离胃癌风险。一旦出现上腹部不适、心窝隐痛、食后饱胀感,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经常呕吐隔夜宿食和不含胆汁的胃液,或有大便呈黑色柏油样等症状者,应及早就医,不可延误。而那些胃癌的高危人群,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及恶性贫血、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和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更要定期做胃镜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什么是胃癌的形态分类? 下一篇:早期男性胃癌有哪些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