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癌诊断检查
随着近年来医学界对于胃癌了解的不断深入,临床上对于胃癌的诊断方法越来越多,包括影像学检查、病理细胞学检查、肿瘤标记物等等。X线诊断:
(1)早期胃癌的X线诊断:早期胃癌系指肿瘤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而不论其范围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胃低张力双重对比造影的调线检查结合纤维胃镜检查对发现早期胃癌具有很大的价值。
(2)进展期胃癌的X线诊断:进展期胃癌的调线表现
体征 早期无特殊体征,晚期可见上腹肿块,直肠指诊可及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 肿大,同时贫血、消瘦、腹水等恶液质表现。
症状 早期表现为上腹不适,约为80%患者有此表现,将近50%胃癌患者有明显 食欲减退或食欲不振。晚期可出现乏力,腰背疼及梗阻后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困难。肿瘤表面溃疡时出现呕血、黑便。
实验室检查 早期可疑胃癌,游离胃酸低度或缺,如红血球压积、血红蛋白、红细 胞下降,大便潜血。血红蛋白总数低,白/球倒置等。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化验异常。
纤维内窥镜检查 是诊断胃癌很直接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
脱落细胞学检查 有的学者主张临床和x线检查可疑胃癌时行此检查。
B超 可了解周围实质性脏器有无转移。
CT检查 了解胃肿瘤侵犯情况,与周围脏器关系,有无切除可能。
X线表现气钡双重造影可清楚显示胃轮廓、蠕动情况、粘膜形态、排空时间,有无充盈缺损、龛影等。检查准确性近80%。
免疫学CEA、FSA、GCA、YM球蛋白等检查。
⒈临床表现
胃癌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时有恶心、呕吐、胃部隐痛等,易混同于一般胃病;如症状持续不缓解,并伴有消瘦,贫血则应进一步检查,有发生胃癌的可能。胃癌晚期则伴有胃部疼痛、呕血、黑便等,贫血、消瘦进一步加重。如癌肿发生在贲门部,则进食不畅,胸骨后隐痛,哽噎症状会较早出现;如癌肿发生靠近幽门部,则较早出现幽门梗阻,表现为频繁呕吐。
⒉影像学检查
包括上消化道造影、B超、CT等。上消化道造影为治疗的基本检查手段,主要观察:胃黏膜是否紊乱,胃壁是否僵硬,胃黏膜充盈缺损范围及高度,胃部龛影是否外形规整、环堤是否均匀、边界是否清楚,胃腔是否变小等等。B超主要观察胃周围及腹腔淋巴结是否肿大,肝、胰等脏器是否有转移。CT为术前必备检查,既可了解区域淋巴结情况,又可观察腔外是否受侵及远处转移情况。
⒊病理细胞学检查
以胃镜检查为主。包括纤维胃镜和电子胃镜,目前多用电子胃镜,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胃镜在直视胃黏膜病变范围下取活检。此外如患者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或腹水,也可通过锁骨上淋巴结活检明确病理,或通过腹水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
⒋肿瘤标记物
早期胃癌的X线诊断:早期胃癌系指肿瘤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而不论其范围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胃低张力双重对比造影的调线检查结合纤维胃镜检查对发现早期胃癌具有很大的价值。
胃癌常用的肿瘤标记物有CEA、CA19-9、CA72-4。CEA特异性不强,多种癌肿均可升高,胃癌的阳性比例20~30%;CA19-9多种消化系肿瘤均可升高,胃癌时阳性比例30%~40%;CA72-4对胃癌特异性可达95%,目前认为是诊断的治疗指标。
进展期胃癌的X线诊断:进展期胃癌的调线表现与大体病理分型有密切关系。不同部位胃癌与胃溃疡癌变的特殊X线表现。
胃双重对比造影:
1923年Renduch首先应用胃双重对比造影调线检查,但由于当时钡剂颗粒粗,涂布不满意,未能得到推广。1937年Hampton应用稀钡(40%~80%,w/V),不加低张的胃双重对比法,使影象质量明显改善。至今还在应用。 1950年白壁彦夫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双重对比造影,并检出了Ⅱc型早期胃癌。 1975年Laufer出版了胃双重对比造影专著,系统论述了其成象原理。
内镜超声:
内镜超声是一种比较新的技术,检查者可以直接地看到胃壁的各层,了解肿瘤的全貌,有助于胃癌的诊断和TNM分期。内镜超声在美国的许多中心应用较广,现在已经能够经普通内镜活检通道插入超声探头,用于临床检查。
CT检查:
CT检查可显示胃癌累及胃壁向腔内和腔外生长的范围卢下近的解剖关系以及有天转移等。胃癌通过血道转移均可在CT上清楚地显示。
内镜诊断:
纤维胃镜对胃癌的诊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可以发现早期胃癌,对良恶性溃疡进行鉴别,确定胃癌的类型和病灶浸润的范围,井可对癌前期病变进行随访检查。对癌前期病变患者进行定期的胃镜随访检查和监视具有一定的意义。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不同时期的胃癌病人其胃镜表现有何 下一篇:胃癌早期在体检时有哪些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