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已经成为危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很大的恶性肿瘤中的一种。在影响胃癌预后的诸多因素中,病灶的浸润深度和淋巴转移是很重要的因素,其次是治疗方法,包括手术类型、淋巴结清扫范围、综合治疗措施的应用等。其他如肿瘤的病理类型及生物学特征,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对预后亦有一定的影响。
在我国,随着近年来早期胃癌发现的可能的提高,手术方法的改进和综合治疗的应用,胃癌的治治疗结果果有所提升,大多数报道胃癌的5年生存的可能为20%~30%。5年生存的可能是指在胃癌人群中,从发现该病到第5年末,病人生存的百分比例。例如,假设一个有100名胃癌病人的人群,从发现得病开始到第5年末,存活的病人人数是20~30人。
要想改变胃癌的预后,很根本的途径是提高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比例。因为,在其他条件包括疾病的特性、治疗措施等相同的情况下,疾病越是处于早期,就越容易被控制,病人获得预后性也就越大。有报告表明,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的可能、10年生存的可能分别可以达到95%和90%。
预后是医学术语,是指在给予治疗或不予治疗的情况下,某种疾病的发展方向,即治疗、好转、控制、恶化、死亡等情况。疾病的预后受疾病本身的自然病程、疾病发现的早晚(即疾病在被发现时的严重程度)及采取何种治疗措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而胃癌的预后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结果发现病程、肿瘤分化程度、侵犯深度、生长方式、间质炎细胞密度、淋巴结转移的多少和胃旁淋巴滤泡增生等与预后关系密切。目前分析胃癌的预后,多从以下几点着眼。
1、发病部位 一般认为胃体部癌预后较好,胃底贲门和窦部较差,广泛浸润者很差。
2、胃癌在胃壁内浸润扩散,比突破胃浆膜扩散到腹腔和邻近器官预后要好,淋巴结转移的数量多、距离远,5年生存期明显下降。
3、侵犯深度 肿瘤侵犯胃癌的深度依次为粘膜固有层,粘膜下层、浅肌层、深肌层、浆膜层及浆膜外,浸润程度越深,5年存活的可能越低。
4、肿瘤大小 一般说肿瘤越小,预后越好,如微小胃癌,术后5年生存可达100%,但并不是一定的小比大好,还要结合肿瘤的生长方式及病理分型等因素分析。
5、大体类型 进展期胃癌中局限性溃疡型预后较好,弥漫浸润型预后很差,凡浸润不明显,或周围界限较清者预后较好,而弥漫性广泛浸润呈皮革胃者预后很差。
6、组织学形态 一般说分化较好的乳头状腺癌及管状腺癌预后较好,而未分化癌、粘液细胞癌预后较差。组织学结构中具有明显纤维性硬化性间质即所谓硬癌预后很差。
7、癌周间质反应 为人体抗癌反应之一,是肿瘤周围炎症细胞反应,主要指淋巴-浆细胞反应;一般认为,淋巴-浆细胞反应程度明显则预后较好。另一种反应为纤维间质反应,即癌周间质中常出现浆细胞、嗜酸性白细胞浸润和单核巨噬细胞的肉芽肿反应,肿瘤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包裹肿瘤的现象,这种反应对原发瘤及转移瘤之预后均有重要意义。反应增生包裹肿瘤明显者预后较好。局部淋巴结反应,包括B淋巴细胞增生、T淋巴细胞增生、局部淋巴结的窦组织细胞增生,不论为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反应,都在一定程度土说明宿主的免疫反应状态,有学者根据三类细胞增生程度进行分级,表明重度增生比轻度增生预后好,且差异明显。
8、淋巴及血管瘤栓 淋巴瘤栓与淋巴转移有关,对预后有一定影响。
9、其他因素 近年来研究表明青年胃癌患者预后较老年者差,可能与青年患者诊断较易被忽视而延误诊断,病变恶性程度高、术后或化疗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关。性别对预后关系不大。诸如手术方式、术后综合治疗措施、患者的精神状况、休养环境、营养情况及是否患有其它疾病等均与预后有关。
总之,在影响胃癌预后诸多因素中,以肿瘤浸润生长能力及转移扩散情况、癌周间反应特别是淋巴细胞、浆细胞反应等对预后影响很大。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胃癌的预后及预防应怎样? 下一篇:老年人应怎样预防胃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