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胃癌放化疗后低烧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癌细胞影响了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另一方面,大部分胃癌病人会因肿瘤本身或接受放化疗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尤其是白细胞偏低的病人,常因感染引起发烧。如果白细胞低引起的发烧,目前建议积极升白细胞治疗(打针,打到升到4千甚至1万以上)和适当消炎治疗。
一般胃癌化疗药物不会引起发热,但某些化疗药物可引起发热。如博莱霉素有时可引起过敏反应,引起患者寒战、高热,甚至休克危及生命。第1次注射可先用小剂量作试验性注射,严密观察体温、血压,如发热及时使用退热剂,避免严重后果。某些蛋白质制剂如门冬酰胺酶亦易引起过敏反应,出现发热,使用时也须密切注意,并做皮试。阿霉素引起的发热常常是一过性的,体温升高不超过38℃,数小时后体温又恢复正常。另外,化疗药物在研制中混有“杂质”,掺入致热原后也会引起发热。
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消化科肿瘤专家陈英笙主任特别提醒,胃癌放化疗后低烧不是正常现象,需高度重视,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二、胃癌放化疗后低烧的护理
胃癌放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在临床上收到显著的效果,但由于胃癌病人身体较衰弱,同时给予大量的放化疗药物,对患者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故做好放化疗病人的护理十分重要。
1、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疾病和治疗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类患者在心理和躯体上受到双重折磨,尤其是术后放化疗的病人大部分都存在心理障碍,特别是大剂量联合放化疗的病人,由于放化疗反映较重,往往出现疑虑、恐惧、紧张心理,故应给予病人安慰、同情、鼓励,并应向其说明放化疗的必要性及有关放化疗的知识、认识、注意事项、副作用,使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起到积极的配合治疗的作用。
2、做好胃癌放化疗用药期间的护理
在输入放化疗药物时,应做到:勤观察,多巡视,及时发现药物外渗或针头刺穿血管壁所引起的药物外瘘,做到及时发现,早期处理,一旦出现药物外渗或外瘘应立即停止用药,抬高患肢,并做好局部的外敷或局部封闭等处置。
3、好患者散热工作
胃癌患者低烧应注意散热,保持空气流通,穿着棉质衣物,勤翻身,但是应注意的是不能给患者采用吹风扇、吹空调的方法。
4、预防受凉
胃癌放化疗后常由各种原因引起出汗增多,予及时擦干,麻醉清醒后及时添衣服,避免坐起、拍背、吸痰、下床活动时身体暴露受凉,换药检查时先准备好用品,完毕后及时盖被,避免长时间露出腹部导致受凉。
5、营养护理
胃癌病人的身体较弱,所以需要营养护理,既要吃得好,还不能增加胃的负担。加强营养护理,纠正负氮平衡,提高放化疗耐受力和放化疗后恢复的效果。能进食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维生素食品)饮食,食物应新鲜易消化(消化食品)。对于不能进食或禁食病人,应从静脉补给足够能量(能量食品)、氨基酸(氨基酸食品)类、电解质和维生素,必要时可实施全胃肠外营养(TPN)。对放化疗的病人应适当减少脂肪、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多食绿色蔬菜(蔬菜食品)和水果(水果食品),以利于消化和吸收。
三、中药缓解胃癌放化疗后低烧
1、胃癌放化疗后低烧的中医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胃癌发热是癌症的一种常见症状,属于“内伤发热”的范畴,因癌症患者病程多迁延日久、正气不足、阴血耗损、阳气虚衰,而致湿热蕴遏、瘀血内结、痰浊郁伏、情志郁久不畅或因放疗、化疗损伤等均可导致机体阴阳气血耗损,或阴阳气血逆乱而成为内伤发热。如张介宾《景岳全书杂病谟》中记载“至若内生之热,则有因饮食而致者,有因劳倦而致者,有因酒色而致者,有因七情而致者,有因药饵而致者,有因过暖而致者,虽其所因不同,……在内者但当察脏腑之阴阳”。癌性发热的病因病机纷繁复杂,但总而言之不外由于人体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加之以外邪乘虚而入,可见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三类。
2、中医对胃癌放化疗后低烧的分类和具体应对方法,详细介绍如下:
(1)肝气郁滞证 临床症状主要有:低热或潮热,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郁,胁肋胀痛,烦躁易怒,口干口苦,纳食减少,舌红苔黄,脉多弦数。治宜舒肝解郁,理气清热。
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药物选用牡丹皮、栀子、柴胡、薄荷、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郁金、香附、青皮、黄芩等。
恶性肿瘤病人常常会发生情志方面的变化,“癌”往往会对他们造成巨大的精神打击,进而产生气机逆乱。笔者在临床上就曾亲见因得知自己得癌后情志错乱而发为狂证的病人,其中肝气郁滞的病人占有很大比例。故在以药物调节情志、气机的同时,也应注意心理方面的开导。
(2)阳明腑实证 症状主要有:高热,多为潮热,重则神昏谵语,手足運然汗出,舌红,苔黄燥或焦黑燥裂,脉沉实。治宜通腑泄热。
主要选用大承气汤,若有伤气伤阴表现,可酌用小承气汤或调胃承气汤。药物选用大黄、枳实、厚朴、芒硝、甘草、玄参、麦冬等。
肿瘤患者中此类发热较为多见,一方面是因为患者不知中医辨证,滥用补药,以致助热;另一方面,多数肿瘤患者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镇痛,其主要副作用就是便秘。二者皆会导致阳明腑实证的发生。
(3)痰湿郁热证 症状主要有:低热,午后热甚,心中烦热,胸闷脘痞,不思饮食,渴不欲饮,呕恶,大便粘滞不爽,舌苔黄腻,脉濡数。
湿性粘滞,湿热相合,如油入面,初应治以渗利,如不解,可辅以辛燥。故治法为甘淡渗湿或辛苦燥湿,方剂可选用三仁汤、甘露消毒丹或达原饮。药物选用杏仁、白豆蔻、薏苡仁、竹叶、厚朴、木通、滑石、茵陈、石菖蒲、草果、槟榔、厚朴等。
(4)血瘀血热证 症状主要有:午后或夜晚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一部位发热,口干不欲饮,面色晦暗,舌质青紫,或有瘀斑、瘀点,脉涩。
本证病机要点是火热亢盛,血滞为瘀,瘀热搏结,故而治疗当以凉血散血为基本大法。凉血分之热,不致煎熬血液成瘀;散血中之瘀,可防止瘀郁生热,化火酿毒。方选血府逐瘀汤合犀角地黄汤。药物选用当归、川芎、赤芍、生地黄、桃仁、红花、牛膝、水牛角等。我师在临床上应用此法治疗血瘀发热,效果奇佳。
(5)阴虚发热证 症状主要有: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热,烦躁,少寐多梦,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甚至无苔,脉细数。
本证多见于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化疗后伤及阴液。治宜滋阴清热,方剂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药物选用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知母、黄柏、地骨皮、银柴胡等。
(6)气虚发热证 症状主要有:发热,热势或高或低,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剧,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于感冒,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宜甘温除热,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汤或升阳散火汤。药物选用人参、甘草、陈皮、白术、黄芪、升麻、柴胡等。
(7)阳虚发热证 症状主要有发热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少气懒言,头晕嗜卧,腰膝酸软,纳少便溏,面色白光白,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此证多出现在晚期病人,常为病危时刻,治宜引火归原法,方选四逆汤佐以重镇之品。药物选用炮附子、干姜、甘草、龙骨、牡蛎、磁石等。
胃癌放化疗后低烧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癌细胞影响了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另一方面,大部分胃癌病人会因肿瘤本身或接受放化疗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尤其是白细胞偏低的病人,常因感染引起发烧。如果白细胞低引起的发烧,目前建议积极升白细胞治疗(打针,打到升到4千甚至1万以上)和适当消炎治疗。
一般胃癌化疗药物不会引起发热,但某些化疗药物可引起发热。如博莱霉素有时可引起过敏反应,引起患者寒战、高热,甚至休克危及生命。第1次注射可先用小剂量作试验性注射,严密观察体温、血压,如发热及时使用退热剂,避免严重后果。某些蛋白质制剂如门冬酰胺酶亦易引起过敏反应,出现发热,使用时也须密切注意,并做皮试。阿霉素引起的发热常常是一过性的,体温升高不超过38℃,数小时后体温又恢复正常。另外,化疗药物在研制中混有“杂质”,掺入致热原后也会引起发热。
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消化科肿瘤专家陈英笙主任特别提醒,胃癌放化疗后低烧不是正常现象,需高度重视,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二、胃癌放化疗后低烧的护理
胃癌放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在临床上收到显著的效果,但由于胃癌病人身体较衰弱,同时给予大量的放化疗药物,对患者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故做好放化疗病人的护理十分重要。
1、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疾病和治疗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类患者在心理和躯体上受到双重折磨,尤其是术后放化疗的病人大部分都存在心理障碍,特别是大剂量联合放化疗的病人,由于放化疗反映较重,往往出现疑虑、恐惧、紧张心理,故应给予病人安慰、同情、鼓励,并应向其说明放化疗的必要性及有关放化疗的知识、认识、注意事项、副作用,使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起到积极的配合治疗的作用。
2、做好胃癌放化疗用药期间的护理
在输入放化疗药物时,应做到:勤观察,多巡视,及时发现药物外渗或针头刺穿血管壁所引起的药物外瘘,做到及时发现,早期处理,一旦出现药物外渗或外瘘应立即停止用药,抬高患肢,并做好局部的外敷或局部封闭等处置。
3、好患者散热工作
胃癌患者低烧应注意散热,保持空气流通,穿着棉质衣物,勤翻身,但是应注意的是不能给患者采用吹风扇、吹空调的方法。
4、预防受凉
胃癌放化疗后常由各种原因引起出汗增多,予及时擦干,麻醉清醒后及时添衣服,避免坐起、拍背、吸痰、下床活动时身体暴露受凉,换药检查时先准备好用品,完毕后及时盖被,避免长时间露出腹部导致受凉。
5、营养护理
胃癌病人的身体较弱,所以需要营养护理,既要吃得好,还不能增加胃的负担。加强营养护理,纠正负氮平衡,提高放化疗耐受力和放化疗后恢复的效果。能进食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维生素食品)饮食,食物应新鲜易消化(消化食品)。对于不能进食或禁食病人,应从静脉补给足够能量(能量食品)、氨基酸(氨基酸食品)类、电解质和维生素,必要时可实施全胃肠外营养(TPN)。对放化疗的病人应适当减少脂肪、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多食绿色蔬菜(蔬菜食品)和水果(水果食品),以利于消化和吸收。
三、中药缓解胃癌放化疗后低烧
1、胃癌放化疗后低烧的中医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胃癌发热是癌症的一种常见症状,属于“内伤发热”的范畴,因癌症患者病程多迁延日久、正气不足、阴血耗损、阳气虚衰,而致湿热蕴遏、瘀血内结、痰浊郁伏、情志郁久不畅或因放疗、化疗损伤等均可导致机体阴阳气血耗损,或阴阳气血逆乱而成为内伤发热。如张介宾《景岳全书杂病谟》中记载“至若内生之热,则有因饮食而致者,有因劳倦而致者,有因酒色而致者,有因七情而致者,有因药饵而致者,有因过暖而致者,虽其所因不同,……在内者但当察脏腑之阴阳”。癌性发热的病因病机纷繁复杂,但总而言之不外由于人体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加之以外邪乘虚而入,可见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三类。
2、中医对胃癌放化疗后低烧的分类和具体应对方法,详细介绍如下:
(1)肝气郁滞证 临床症状主要有:低热或潮热,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郁,胁肋胀痛,烦躁易怒,口干口苦,纳食减少,舌红苔黄,脉多弦数。治宜舒肝解郁,理气清热。
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药物选用牡丹皮、栀子、柴胡、薄荷、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郁金、香附、青皮、黄芩等。
恶性肿瘤病人常常会发生情志方面的变化,“癌”往往会对他们造成巨大的精神打击,进而产生气机逆乱。笔者在临床上就曾亲见因得知自己得癌后情志错乱而发为狂证的病人,其中肝气郁滞的病人占有很大比例。故在以药物调节情志、气机的同时,也应注意心理方面的开导。
(2)阳明腑实证 症状主要有:高热,多为潮热,重则神昏谵语,手足運然汗出,舌红,苔黄燥或焦黑燥裂,脉沉实。治宜通腑泄热。
主要选用大承气汤,若有伤气伤阴表现,可酌用小承气汤或调胃承气汤。药物选用大黄、枳实、厚朴、芒硝、甘草、玄参、麦冬等。
肿瘤患者中此类发热较为多见,一方面是因为患者不知中医辨证,滥用补药,以致助热;另一方面,多数肿瘤患者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镇痛,其主要副作用就是便秘。二者皆会导致阳明腑实证的发生。
(3)痰湿郁热证 症状主要有:低热,午后热甚,心中烦热,胸闷脘痞,不思饮食,渴不欲饮,呕恶,大便粘滞不爽,舌苔黄腻,脉濡数。
湿性粘滞,湿热相合,如油入面,初应治以渗利,如不解,可辅以辛燥。故治法为甘淡渗湿或辛苦燥湿,方剂可选用三仁汤、甘露消毒丹或达原饮。药物选用杏仁、白豆蔻、薏苡仁、竹叶、厚朴、木通、滑石、茵陈、石菖蒲、草果、槟榔、厚朴等。
(4)血瘀血热证 症状主要有:午后或夜晚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一部位发热,口干不欲饮,面色晦暗,舌质青紫,或有瘀斑、瘀点,脉涩。
本证病机要点是火热亢盛,血滞为瘀,瘀热搏结,故而治疗当以凉血散血为基本大法。凉血分之热,不致煎熬血液成瘀;散血中之瘀,可防止瘀郁生热,化火酿毒。方选血府逐瘀汤合犀角地黄汤。药物选用当归、川芎、赤芍、生地黄、桃仁、红花、牛膝、水牛角等。我师在临床上应用此法治疗血瘀发热,效果奇佳。
(5)阴虚发热证 症状主要有: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热,烦躁,少寐多梦,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甚至无苔,脉细数。
本证多见于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化疗后伤及阴液。治宜滋阴清热,方剂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药物选用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知母、黄柏、地骨皮、银柴胡等。
(6)气虚发热证 症状主要有:发热,热势或高或低,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剧,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于感冒,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宜甘温除热,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汤或升阳散火汤。药物选用人参、甘草、陈皮、白术、黄芪、升麻、柴胡等。
(7)阳虚发热证 症状主要有发热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少气懒言,头晕嗜卧,腰膝酸软,纳少便溏,面色白光白,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此证多出现在晚期病人,常为病危时刻,治宜引火归原法,方选四逆汤佐以重镇之品。药物选用炮附子、干姜、甘草、龙骨、牡蛎、磁石等。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