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胃癌患者在我国的发病的可能逐渐增加,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症状越来越明显吗,其中疼痛是胃癌及其他癌症患者尤其是中晚期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持久而剧烈的疼痛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还会使一些人因“痛不欲生”而自杀。所以,让癌症患者无痛生存,一直是许多人孜孜以求的目标。
疼痛对病人的影响很大。一般不提倡西医止痛,其作用大多是通过麻醉神经实现,治标不治本,有些西药如杜冷丁容易上瘾及产生耐药性。建议采取中药保守治疗,通过切断癌细胞的复制功能达到止痛的目的。对于癌性疼痛的控制应该正确理解。
一、胃癌如何止痛
胃癌疼痛在带给患者肉体痛苦的同时,还使患者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绝望等恶劣心情,后者又会使疼痛进一步加重,形成恶性循环。那么,胃癌疼痛怎么办呢?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癌痛诊疗技术的提高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三阶梯止痛法的广泛推行,目前,对许多癌痛患者而言,只要其能认真做好以下几点,那么,要实现胃癌无痛的梦想已不太难。
1、早发现、早治疗:胃癌患者出现疼痛的原因多数是由于肿瘤生长或转移直接侵犯或压迫周围组织内的感觉神经所引起,因此,要使是癌症患者无痛,很好的办法是就是早发现、早治疗,把胃癌消灭在萌芽状态,让其无法致痛。其次,对于那些目前还无法做到早期诊断,或在发现时已属中晚期的胃癌患者,也不能放弃对癌症本身的处理。经验表明,对此类患者采取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局部治疗在内的各种措施进行积极治疗,同样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2、注意心理诊疗理念,解除患者的精神负担。研究表明,社会、心理、精神、文化等因素对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有明显影响,社会的歧视、亲属的厌恶、心理的孤独等恶劣情绪会使疼痛加重,而对患者关怀、安慰、以及患者本身乐观向上的精神则有助于打破疼痛的恶性循环,使疼痛减轻。因此,除社会各界应注意为胃癌疼痛患者创造轻松、热情的氛围,让患者能像正常人一样融于社会外;患者本身也应尽量克服孤独、绝望等不良情绪,积极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努力为家庭和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参与和奉献的快乐化解肉体上的疼痛。对伴有抑郁的癌痛患者,如经单纯心理治疗无效,及时加用阿米替林(每晚口服10毫克,渐增至每晚30-50毫克)或多虑平、氯米帕明等抗抑郁药常能很快收到改善睡眠、稳定情绪、抗抑郁及抗焦虑等效果。此外,这类药物本身还有止痛作用,其与上述止痛药联用,可明显加强后者的止痛效果。比如有人观察用炎痛喜康或消炎痛加多虑平治疗轻、中度癌痛的效果,发现其治疗结果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程度均优于使用哌替啶者。
3、注意联合用药:癌痛患者根据需要可将上述各级止痛药联合应用(应注意同级药物一般不联用),或将其与其它可加强其止痛作用的辅助药联用。研究表明,适当的联合用药可明显加强止痛效果,延缓药物升级的时间。比如有人观察发现,用上述1级药加1种辅助药,治疗中度癌痛;或用上述1级药加2级药或再加1种辅助药治疗重度癌痛等均有较好效果。常用的辅助药除上述的抗抑郁药外,还有安定、谷维素等。对脑、脊髓肿瘤所引起的疼痛,联用强地松或氟美松等激素类药口服,可加强止痛效果;新型抗惊厥药加巴喷丁、抗癫痫药拉莫三嗪以及老药卡马西平、慢心律、金刚烷胺等对癌症引起的病理性神经痛(如肿瘤引起的三叉神经痛或术后神经痛)及癌痛综合征等也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可作为此类患者的辅助用药。
4、积极选用药物止痛:药物止痛主要适用于那些因各种原因无法对肿瘤本身进行积极治疗或经治疗后疼痛仍然存在的癌痛患者,为有效帮助此类患者止痛,WHO早在1986年就倡导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三阶梯止痛法",经过近20年的实践和完善,目前该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简单性和可行性均已得到各国专家的广泛认可。大量研究表明,正确应用该方法,可以持续、有效地消除疼痛,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降低癌症患者因疼痛及治疗所带来的心理负担,并很大程度地提高其生活质量。由于三阶梯止痛法目前在我国仍没普及,众多的癌痛患者仍在接受着不规范治疗,并饱受其苦,所以,应积极加大该诊疗理念的宣传及推广力度。按照WHO的用药方案,三阶梯诊疗理念中很基本的用药原则是:
(1)按阶梯给药:即根据胃癌患者疼痛的不同程度选用不同药物,轻度疼痛选用非甾类抗炎药(1级药)如芬必得、扶他灵、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炎痛喜康、消炎痛等;中度疼痛选用弱阿片类药(2级药)如可待因、镇痛新等,也可选用非阿片类药如曲吗朵(奇曼丁)、平痛新、强痛定、颅痛定等;中到重度疼痛选用强阿片类药(3级药)如吗啡、缓释吗啡(美施康定)、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等。一般胃癌患者用药要由弱到强,由少到多,由单用到联用,逐渐加量。
(2)第3阶梯推荐使用吗啡类制剂,而不提倡使用目前我国常用的(杜冷丁):因为哌替啶的镇痛强度仅为吗啡的1/8,维持时间仅为吗啡的1/2,而且其代谢产物对神经系统及肾脏有较大毒性,加之该药口服生物利用度差,多需采用注射给药,而注射本身又会导致疼痛,所以不宜用于长期疼痛的患者。相比之下,吗啡有口服及注射2种剂型,一旦中毒也较易解救,明显优于哌替啶。
(3)按时给药:即不要等胃癌病人疼痛重新出现或难以忍受时才用药,而要有规律地按时用药,如每日1次或2次,使药物持久有效,避免因疼痛反复发作增加患者痛苦或形成难治性疼痛。
(4)口服给药:相对于注射给药,口服给药简单、方便、安全、经济、作用时间长且不易产生依赖性,所以,控制癌痛应尽可能采用口服用药,如不能口服应考虑经直肠或经皮给药;注射给药一般仅作为选择或临时性追加用药。
(5)个体化给药:即不受所谓常用量或"极量"限制,而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肿瘤的类型、用药后的耐受性和反应来选择药物和药量,以达到有效镇痛为目的。治疗时,随时注意疼痛的再评估和用药剂量调整。
二、胃癌非药物止痛法
1、注意力转移止痛法:
可根据病人的爱好,放一些快声调的音乐,让病人边欣赏边随节奏作拍手动作;或可让病人看一些笑话、幽默小说,说一段相声取乐。还可以让病人坐在舒适的椅子上,闭上双眼,回想自己童年有趣的乐事,或者想自己愿意想的任何事,每次15分钟,一般在进食后2小时进行,事后闭目静坐2分钟,这些都可以达到转移止痛的目的。
2、中药止痛法:
不提倡西医止痛,其作用大多是通过麻醉神经实现,治标不治本,有些西药如杜冷丁容易上瘾及产生耐药性。很好采取中药的方法,如河南省现代医学研究院医院的"三位一体诊疗理念",通过切断癌细胞的复制功能达到止痛的目的。
3、放松止痛法:
全身放松可有轻快感,肌肉松弛可阻断疼痛反应。让病人闭上双眼,作叹气、打呵气等动作,随后屈髋屈膝平卧、放松腹肌、背肌、缓慢作腹式呼吸。或让病人在幽静的环境里闭目进行慢而深的吸气与呼气,使清新空气进入肺部,达到止痛目的。
4、体表止痛法:
可通过刺激疼痛部位周围的皮肤或相对应的健侧达到止痛目的。刺激方法可采用按摩、涂清凉止痛药等,也可采用各种温度的刺激,或用65℃热水袋放在湿毛巾上作局部热敷,每次20分钟,可取得一定的止痛效果。
5、针灸止痛:可针刺中脘、下脘、章门、脾俞、胃俞、膈俞、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公孙、肾俞等穴位;配合中草药艾灸中脘、下脘、胃俞、脾俞、关元、神阙、足三里、三阴交,有止痛作用,还能使其它症状得到缓解。
6、暗示止痛:患者通过了解对胃癌的治疗过程,增强治癌信心,可减轻疼痛。医护人员同家人、病人交谈消灭癌肿的过程和道理,也有利于减轻癌痛。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要预防胃癌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下一篇:胃溃疡恶变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