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治疗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很多时候都会发生复发的情况。胃癌术后需要定期的复查,复查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癌症的复发,如果复发,一定要及时的得到治疗。胃癌术后复查应知道哪些?
胃癌是我国发病的可能很高的的恶性肿瘤,年发病的可能高达50/10万人。有些病人以为手术后就万事大吉,对术后系统化疗及随访的意义认识不足,导致生存期缩短。有资料表明,胃癌术后残胃复发癌和再发癌的发病比正常人高15-20倍。大多数发生在术后5年内。因此,对胃癌术后无症状患者定期胃镜随诊检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它能及时、尽早发现残胃复发癌、原胃重复癌及残胃癌,争取再次手术机会,使患者得到系统治疗,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此外,胃癌术后胃锐随诊也能及时诊断和针对性治疗残胃及其它非癌性病变,如吻合炎症、溃疡、息肉、异物等,这时防止其发展为残胃镜有着积极作用。
胃癌术后的复查项目一般包括以下几项:
1、一般检查:手术后1年内体格检查,大便潜血试验,CEA,CA19-9,肝肾功能等检查,每三个月检查一次。如有异常每月1次;术后2年至5年,每6个月1次;术后5年以上,每年检查1次。
2、胃镜检查:术后至术后3年内,每6个月1次;胃癌术后3年以后,每年1次至终生。
3、影像学检查:CT推荐术后4周检查一次。3年内每半年一次,3年至10年,每年一次。腹部彩超(肝、胆、胰、腹膜后等、肾脏),术后3个月检查1次;此后1年至3年内,每半年检查一次,3年以后,每年1次至终生。
4、X线胸片、X线钡餐、MRI等酌情选用。
5、特殊检查:骨扫描检查术后1年内,每半年1次;术后1年至3年内,每年1次;以后酌情选用。
对于胃癌术后采取了中药治疗的患者来说,复查结果也正好可以说明中药治疗是否有效,是否控制了病情的发展,对生存期的延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胃癌术后复查应注意哪些?
胃癌病人经过手术治疗后,在健康期间,胃癌术后复查至关重。但往往病人会给予忽视掉!认为术后除了身体上的恢复好,没有什么大碍了。其实那个观点是错识的。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胃部术后复查对患者来说是必须做的。这样就可以胃癌病人治疗得到保障。以免延误诊治。
哪些患者应定期进行胃镜复查呢?复查时机又是什么时候?
1、胃癌手术后患者:胃癌切除术后,在1~2年内,吻合处可能有残留癌细胞复发,故应胃镜复查。一般说来,胃癌术后1年内3~5个月复查1次,1年后半年左右复查1次,3年后改为每年复查1次。
2、良性胃疾病手术后患者:一般在术后5年以上可发生残胃癌,多数残胃癌发生在术后20年左右。胃镜复查时很好在吻合口行活检,防止微小的早期残胃癌漏诊。复查以每年检查1次为好,有不适时可及时检查。
3、萎缩性胃炎患者:是胃癌的癌前病变,通常应每年复查一次胃镜,并要在胃窦,胃体,胃角等多处取活检。
4、胃溃疡患者: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会癌变,但少部分胃溃疡会癌变,特别要注意胃体、胃底溃疡,即使病理报告是良性病变,也要在治疗一个疗程后复查。
5、病理报告为异型增生、肠化生患者:异型增生肠化生与癌变关系较为密切,应引起重视,应定期复查。
6、反流性食管炎:反复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病人,食管黏膜因反流物的长期、慢性刺激,可引起Barrett食管,异型增生等。出现上述情况,应定期复查胃镜。
7、以往行胃镜检查为良性病变但近况出现变化者:包括患者近来症状加重,或出现症状与以往不同,或有胃出血、梗阻及消瘦、贫血等情况,均应再次胃镜检查。
要讲的是,随着无痛胃镜普及开展及超细内镜的应用,胃镜检查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延伸阅读--
胃癌诊断的误区
误区1、呼气试验能替代胃镜
随着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病中作用认识的统一,不少医疗单位开展了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呼气试验。但一些不恰当的宣传,如“轻轻吹口气,就能查胃病”误导了不少病人。
呼气试验的作用仅仅是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呼气试验阴性不等于没有胃病,事实上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或胃癌可以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或由于服用了某些药物影响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出现假阴性。呼气试验阳性也不能够判断是何种胃病。因此呼气试验不能替代胃镜检查,要知道患何种胃病,需要胃镜检查。
误区2、胃镜检查很痛苦
有消化不良症状的病人到医院就诊时,医生往往会要求病人进行胃镜检查。一些病人因害怕胃镜检查会有痛苦,而犹豫不决。事实上,随着胃镜镜子质量的不断提高(更细、更软,操控性更好)和操作医生技术的不断熟练,半数以上病人接受胃镜检查时仅有轻度不适感。一般熟练医生在3-5分钟内即可完成胃镜检查(包括拍照、取活检等操作),遇到复杂病人也很少超过10分钟。因此多数病人是能够承受的。
胃镜检查一般不会产生疼痛,主要不适是恶心和感觉到呼不出气。由于病人的恐惧心理和胃镜通过咽部插入食管时的反射,多数病人会有暂时憋气,这就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掉在水里一样,会不自主憋气。当病人实在憋不住后才呼气,就会出现恶心。因此胃镜检查时病人不憋气和调匀呼吸是关键。由熟练的医生进行胃镜操作,检查时病人的不适程度主要由病人因素所决定,一般高度恐惧、中青年、男性、体型较胖、吸烟、刷牙容易恶心的病人,胃镜检查时反应较大,不适程度高。这些病人可通过使用镇静药物使他们处于无意识状态而消除检查时的不适,即可采用“无痛”胃镜检查。
误区3、胃镜检查会加重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胃镜检查的指征之一,但当医生动员病人做胃镜检查时,部分病人和家属会有顾虑,担心胃镜检查会加重出血。事实上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胃镜检查在直视下进行,也就是说在直接看到食管、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情况下进行检查,因此一般不会碰到病灶加重损害,除非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配合不佳,剧烈恶心,间接造成出血。
胃镜检查,特别是出血48小时内进行胃镜检查(称为“急诊胃镜检查”),在上消化道出血处理中有重要作用。第一,可明确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以便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由于糜烂等表浅病变在治疗48小时后可能愈合,因此要强调及早做胃镜。第二,可对活动性出血和可造成活动性出血的病灶进行胃镜下止血。
误区4、X-钡餐检查能替代胃镜检查
一些病人因害怕胃镜检查,要求用X-钡餐检查替代胃镜检查。其实胃镜检查与X-钡餐检查相比存在不少优点。首先胃镜检查在直视下进行,可直接看到食管、胃、十二指肠粘膜,可观察到表浅的病变如胃粘膜表浅溃疡、萎缩、糜烂、血管病变以及胆汁反流等。其次,胃镜下可取胃粘膜活检,这对胃粘膜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的确诊是必须的,同时活检标本还可作幽门螺杆菌检测。胃镜检查中的这些发现对胃病的治疗有很大帮助,因此多数情况下X-钡餐检查不能替代胃镜检查。
误区5、年轻人不需要做胃镜检查
年轻人胃病是否需要胃镜检查取决于病人症状、当地胃癌发病的可能和治疗后的治疗结果。当病人有报警症状包括消化道出血或贫血、吞咽困难、消瘦或反复呕吐等,不论年龄大小,都需要做胃镜检查。有其他消化不良症状者是否立即行胃镜检查,取决于当地胃癌发病的可能。胃癌发病的可能很低的国家或地区,如美国将立即进行胃镜检查的年龄界限定为55岁,多数国家定为45岁。当然,一些治治疗结果果不佳的年轻病人也需要做胃镜检查,以明确病情,针对疾病治疗。由于胃癌病人不一定有报警症状,上海地区胃癌发病的可能相对较高,而胃镜检查费用相对较低,因此为了避免漏诊胃癌,胃镜检查的指征应放宽,包括多数消化不良的年轻人也应该行胃镜检查。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