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晚期胃癌常见各个部位的癌细胞转移。其中胃癌肝转移常见的癌细胞的器官转移。多数情况胃部癌细胞是经门静脉血行转移至肝脏,并形成多结节性的转移灶。据胃癌尸检资料显示,肝转移在胃癌器官转移的38.1%,居胃癌器官转移的首位。
胃癌肝转移多发于局限型胃癌,其组织学类型为高分化管状腺癌和乳头状癌;而浸润型分化差的胃癌反而不易发生肝转移。这可能与癌细胞与血管壁的距离远近有关,高分化管状腺癌和乳头状癌的癌细胞紧密附着在血管壁上或管壁周围;而浸润型分化差的胃癌虽然其恶性程度高,但其癌细胞远离血管壁而不易发生肝转移。此外,相关资料显示,黏膜内癌无肝转移。
二、胃癌肝转移的症状
胃癌肝转移多见于BorrmannⅠ、Ⅱ型,早期胃癌的Ⅰ型及Ⅱa型。组织学多为乳头状及腺管腺癌。胃癌血行转移。途径主要是经门静脉或肝动脉。首先是瘤细胞膜电荷改变和溶酶体溶酶作用,使瘤细胞从原发瘤上脱离。脱离的瘤细胞藉阿米巴样运动侵入血管,但在血循环中出现瘤细胞并不意味着一定有转移发生。一般认为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在瘤细胞停滞,穿出血管壁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此外肿瘤转移的器官特异性。归纳起来:与器官血管血管解剖分布和血液动力学构成的机械性因素、器官的微循环及瘤细胞本身的性质有关。
胃癌肝转移患者多以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并伴有上腹部包块、肝肿大等为主,有时亦可出现黄疸。与原发性肝癌相比胃癌肝转移多无肝炎及肝硬化等肝病史,因此多无肝功失代偿的表现。临床上,患者多因上腹部包块就诊。
临床上常用于胃癌肝转移诊断的检查方法有B型超声检查、放射性核素肝扫描、CT扫描及细针肝穿刺细胞学检查等,通过上述检查作出明确诊断并不困难。并且结合门静脉直径的宽窄、脾脏大小及甲胎蛋白、肝功能等检查,也比较容易与原发性肝癌相鉴别。
三、胃癌肝转移的治疗
胃癌肝转移途径多为血行转移,胃癌肝脏转移癌不同于原发性肝癌,胃癌一旦经血循环转移,多属晚期,且常为多发性右半肝转移。所以胃癌肝转移治疗一定要慎重,而且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很少。一般来说,胃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胃癌肝转移手术治疗
仅10%~20%的胃癌肝转移患者适宜肝切除术,对于左外侧直接蔓延性肝转移,只要能够切除者可与原发灶一并切除,若术后转移者亦可争取切除,术后肝残端施行放疗及肝动脉或与门静脉插管药泵灌注化疗。治疗结果比带肝癌灶病例更好。
2、胃癌肝转移放化疗
临床报道胃癌肝转移放化疗用紫杉醇+氟脲嘧啶+顺铂化疗6周期,治疗结果明显。肝脏病灶控制后,行胃癌和肝转移灶同时完全医治术。选择放化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具体分析,对于身体较弱不能承受的患者不要使用,而且很好配合中药使用。
3、胃癌肝转移的介入治疗
胃癌肝转移的介入治疗已取得了较多的临床经验,目前已成为治疗胃癌肝转移的有效手段之一。 胃癌肝转移介入治疗适应症:
(1)不能手术切除的胃癌肝转移患者。
(2)作为手术前的准备,通过介入治疗,使肿瘤缩小,使手术容易切除,另外介入后可减少肿瘤的扩散和复发。
(3)肿瘤切除不完全者,术后复发或其他方法治疗失败的患者。
(4)癌肿病灶未破裂出血。
(5)肝肾功能无严重损害。
(6)无严重的黄疸及腹水的患者。
(7)全身情况良好,无严重出血性疾病的患者。
四、胃癌肝转移的四位一体诊疗理念
四位一体诊疗理念结合治疗,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饮食治疗、体育治疗来综合诊治胃癌肝转移。
药物诊疗理念
应用“慈丹胶囊”和“参灵胶囊”或“扶正固本胶囊”。取“慈丹胶囊”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益气养血之功和“参灵胶囊”或“扶正固本胶囊”提高免疫、抑制肿瘤之效。两药相配,既能增强慈丹胶囊益气养血之功,又能通过激活自身免疫抗癌系统,达到加强抑制肿瘤的作用。两药扶正抗癌并用;具有缩小肿瘤、杀灭癌细胞而无不良作用的功效。这种结合是肿瘤整合治疗的具体体现,是很理想抗癌治疗方式。
心理诊疗理念
是抗癌诊疗理念的前提,是以医学心理学的各种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各种心理学技术包括医护人员的语言、表情、行为或通过某些仪器以及一定的训练程序,改善病人的心理条件,增强抗病能力,以消除身心症状。心理治疗的机制是通过改变病人的心理活动,达到治疗的目的,具体地说是通过影响或改变病人的认知、情绪、行为等来达到治疗目的。
饮食诊疗理念
胃癌病人一般不宜进食过冷的食物。饮食中很好增加一些易于消化的蛋白质和脂肪,同时在饮食中适当增加一些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A、维生素C等成分的食物,都对身体和病期有好处。此外,胃癌病人应该少吃多餐,少吃可以减少对胃液分泌的刺激,避免胃肠负担过大。
体育治疗
患者可通过“慈丹抗癌健身法”的锻炼,达到增强免疫力,提高消化系统的机能,并使心理状态逐渐好转。
五、典型病例
王某,女,58岁。
患者于1978年6月自觉中上腹隐痛,进食后稍缓解未医,而于1980年3月旧病复发,并伴有嗳气吞酸。
来本院就诊,作ct等检查,诊为“胃小弯巨大溃疡”(4.5cm4.5cm)。11月30日收入病房,行胃次全切除术,标本病理切片提示为未分化腺癌,手术时发现肝右叶顶部2cm2cm结节,诊断为胃癌肝转移,1981年4月30日出院,因用化疗药后胃纳减少、白细胞下降而停服西药,改用中药治疗。
患者神疲纳少,舌质红,苔根花剥。大凡剖腹之后,正气已虚,气阴两伤,瘀毒由胃及于肝脏,前途未可乐观。书云:“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治以扶正固本,化瘀解毒。
方药:
①党参、生黄芪、白术、麦冬、玉竹、八月扎、石斛、生鳖甲、生牡蛎、石见穿、白花舌蛇草、地枯髅、生甘草。上方随证加减。
②慈丹胶囊、复方莪术消瘤胶囊、扶正固本胶囊,每日4次,每次各5粒,随中药同服。
连服至7月中旬,自觉症状消失,b超提示:肝内未见占位性病变,舌质淡红微暗,苔薄而润,气阴渐复,余毒未尽,再以前方出入,减石斛加猫人参、败酱草等。
服至1984年3月,身体壮健,胃纳正常。
全军肿瘤研究治疗中心原副主任,卫生部中国医促会中医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陈宴主任认为:胃癌肝转移的治疗中,中医治疗有其独特的优点,依据其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按脾胃论治,可有效改善症状,同时降低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如想了解此患者的更多就诊详情,可致电话(010-67360406)联系该病人的主诊医师: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肝病科肿瘤专家陈英笙主任咨询详情。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