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是一种高发的恶性肿瘤疾病,并且其死亡人数较高。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2万人死于食道癌,我国是食道癌高发区,因食道癌死亡者仅次于胃癌居第二位,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但近年来40岁以下发病者有增长趋势。食道癌的发生与亚硝胺慢性刺激、炎症与创伤,遗传因素以及饮水、粮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有关。
一、食管癌转移扩散方式
食管癌的扩散与转移一般有三种形式:
①直接扩散:一般是沿粘膜向下层扩散。由于食管无浆膜,肌层如受累,病变容易穿透肌层,延伸至食管内外并可侵犯到邻近器官如肺、气管、支气管、胸膜、心包、主动脉等。
②淋巴道转移:转移发生一般较早,以低分化鳞癌及未分化癌多见,可转移到锁骨上区、肺门淋巴结、后纵膈、膈下及腹腔淋巴结
③血道转移:转移一般发生较晚,常见转移部位有胃、肝、肺、肾、胸膜、腹膜、肾上腺及胰腺等。以下具体介绍一下这3种方式:
1、直接播散与浸润 食管壁内直接扩散,很早出现于食管粘膜层或粘膜下层,因食管粘膜及粘膜下层在丰富的淋巴管,可沿食管固有膜或粘膜下层淋巴管浸润,表面呈苍白或小结节形成。大多数粘膜下扩散在肉眼无明显异常,只有镜检才能证实。沿淋巴扩散的结节,酷似第二个原发癌,这种食管壁内的扩散方式,有时可距离原发灶5-6cm,因此手术切除的长度适当与否很重要。因食管无浆膜层,肿瘤累及食管肌层后,很轻易穿过疏松结缔组织直接浸润相邻器官。根据部位不同,它所累及的器官也不同。上段食管癌可浸润支气管形成食管气管瘘,也可侵入胸导管、奇静脉、肺门。少数病例癌组织侵及主动脉弓形成主动脉瘘,导致大出血死亡;下段食管癌可侵及心包、膈肌、贲门及肝脏左叶。主动脉弹力膜与椎体粘膜对浸润有一定抵御作用。一般认为直接扩散在上段癌较多,下段癌较少。
2、淋巴结转移 食管的淋巴道转移较常见,一般认为食管低分化鳞癌或未分化癌淋巴结转移较早,转移部位与食管淋巴引流方向有关,上段食管癌可侵犯食管旁、喉后、颈深和锁骨上淋巴结,如出现声嘶,多由于转移淋巴结压迫喉返神经。中段食管癌常发生食管旁或肺门淋巴结转移,也可向上或向下转移。下段食道癌可侵犯心包旁及腹腔淋巴结,偶然可见向上转移至上纵隔或颈部锁骨上淋巴结,淋巴结呈现淋巴跳跃转移"现象。
3、血行转移 食管癌和血行转移较少见,多发生于晚期病例,转移部位依次为肝、肺门、骨、肾、肾上腺、胸膜等,以肝及肺较常见,在尸检资料中1/3的病人食管局部病变始终较局限,因局部合并症梗阻、气管瘘、大出血、恶病质等死亡,故食管癌患者经综合治疗,许多病例可获得良好的结果。
二、食管癌淋巴转移的范围
食管癌淋巴转移的范围比较广泛,而且有一定的转移规律。当发现某段食管癌肿时,要侧重观察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这样对治疗和分期更有好处。淋巴结除了引起局部转移外,可以向上转移到纵隔,向下转移到胃小弯。因此在CT扫描时,发现淋巴结转移时,扫描范围要大,除胸部常规外,必要加扫上腹部,这样对膈下转移才不至于漏诊钡餐造影对观察淋巴结转移意义不大。如果患者有明显的食道梗阻症状,且有纵隔转移的临床征象,增强MRI检查是有效的检查方法。食管癌是指下咽部到食管胃结合部之间食管上皮来源的癌,由食管黏膜正常上皮细胞受体内外各种因素刺激逐渐形成。食管癌术后出现淋巴转移,比较常见,约占病例的2/3。中段食管癌常转移至食管旁或肺门淋巴结,也可转移至颈部、贲门周围及胃左动脉旁淋巴结。下段食管癌常可转移至食管旁、贲门旁、胃左动脉旁及腹腔等淋巴结,偶可至上纵隔及颈部淋巴结。淋巴转移部依次为给隔、腹部、气管及气管旁、肺门及支气管旁。
三、食道癌淋巴转移症状
食管癌术后出现淋巴转移,临床上比较常见,约占食管癌病例的2/3食道癌的主要转移方式为淋巴道转移,食管癌淋巴转移范围也比较广泛,且有一定的转移规律。当发现某段食管癌肿时,要偏重观察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这样对食道癌治疗和食道癌分期更有好处。
淋巴道转移是食道癌的主要转移方式,因为食管下层有广泛的淋巴管丛,其发出的淋巴管有的直接穿出食管壁,有的先在黏膜下层向上或向下直行15cm甚至达12cm然后再穿出食管壁到局部淋巴结。
食管下层有广泛的淋巴管丛,其发出的淋巴管有的直接穿出食管壁,有的先在黏膜下层向上或向下直行15cm甚至达12cm然后再穿出食管壁到局部淋巴结。
上段食道癌主要转移到颈部及肺门淋巴结;中段食道癌主要转移到肺门、主动脉旁及纵隔淋巴结;下段食道癌主要转移到食道、胃贲门旁及胃左动脉淋巴结。其中以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和局部淋巴结肿大占多数,胃小弯淋巴结转移为次。这可能与淋巴引流有一定的关系。
食管癌淋巴转移范围比较广泛,而且有一定的转移规律。当发现某段食管癌肿时,要偏重观察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这样对治疗和分期更有好处。
淋巴结除了引起局部转移外,可以向上转移到纵隔,向下转移到胃小弯。因此在CT扫描时,发现淋巴结转移时,扫描范围要大,除胸部常规外,必要加扫上腹部,这样对膈下转移才不至于漏诊钡餐造影对观察淋巴结转移意义不大。如果患者有明显的食道梗阻症状,且有纵隔转移的临床征象,增强MRI检查是有效的检查方法。
临床证实,食道癌淋巴结转移存在以下几点:
1、发生较早,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时转移的可能即可达25%;
2、随原发肿瘤浸润深度增加,淋巴结转移的可能亦明显增加;
3、肿瘤位置亦会影响转移范围,胸上段肿瘤颈部、上纵隔转移的可能较高,胸下段肿瘤转移多集中于下纵隔及上腹部,胸中段肿瘤转移则广泛见于颈胸腹;
4、颈淋巴结转移的可能(19.5%与上纵隔(25.3%中纵隔(23%及上腹部(24.1%淋巴结转移的可能相似,标明颈淋巴结转移在食管癌中同样常见。另外,随访显示颈淋巴结转移者术后2年生存的可能与无颈淋巴结转移者相似,可见颈淋巴结转移更宜被视作区域淋巴结转移而非远处转移。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放疗后的食管癌注意事项 下一篇:食道癌民间偏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