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癌占肾肿瘤总数的10%左右,其发病的可能有地区差别。大多数为移行上皮癌,少数为鳞状上皮癌及腺癌。肾盂长期受到慢性安慰,如结石和炎症,有时可诱发肾盂鳞状上皮癌或腺癌。鹿角形肾结石有较高的移行上皮癌并发症。30~50%肾盂移行上皮癌患者可同时呈现膀胱移行上皮癌。如肾盂与输尿管同时有肿瘤,则呈现膀胱癌的可能性增至75%。肾盂癌常见的症状为血尿。肾盂造影常可显示肾盂内有充盈缺损。CT检查有助于观察肿瘤形态为乳头状抑广基型并可明显地区别肾癌与肾盂癌。恶性水平较高者尿中找到癌细胞的阳性比例较高。有条件时,可行输尿管肾盂镜检查及擦刷活检。肾盂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肾盂移行上皮癌患者应将患肾连同输尿管及输尿管口周围膀胱壁一起切除。这类患者如行肾盂癌局部切除,高度恶性者近乎100%将复发,低度恶性肿瘤50%左右复发。
我们临床中治疗统计611例肾癌转移的患者中,其中有55%的肾癌肺转移,有33%肾癌淋巴结转移,有33%肾癌肝转移,有32%肾癌骨转移,有19%肾癌肾上腺转移,有11%肾癌对侧肾转移,有5%肾癌脑转移,有5%肾癌心脏转移。肿瘤直径达1020cm者,多数已向外侵犯或转移。
总的来说,肾癌转移与播散分4个阶段。
第I期:肿瘤局限于肾包膜之内,肾周围脂肪、肾静脉及区域淋巴结未受侵犯。
第Ⅱ期:肿瘤已侵入肾周围脂肪,但尚局限于肾周围筋膜之内,肾静脉及区域淋巴结未受侵犯。
第Ⅲ期:肿瘤已向区域淋巴结转移。肾周围脂肪、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已有或尚未受到侵犯。
第Ⅳ期:肿瘤已侵及邻近器官(肾上腺除外)或已有远处转移。
肾癌发生转移往往较早,当原发灶很小时就可出现转移,而且转移的位置多变,几乎见于人体的任何部位。约2035例的肾癌病人在就诊时即已发生了转移,另有约615例病人是因肿瘤转移灶的症状而前来就诊。除了肺、肝、脑、骨骼等罕见肿瘤转移部位外,肾癌还常常转移到其他少见部位,如胆总管腔内、纵隔、拇指甲下、阴道、脉络膜、外耳道和眼眶等。由此可见,对于呈现在身体任何部位的异常物,尤其是不明来源者,都应想到肾癌转移的可能。
肾癌可通过直接浸润、淋巴途径和血运三种途径转移。肺和骨髂是罕见的转移部位。
1.直接浸润:肾癌逐渐长大,穿破肿瘤包膜朝四周扩散,向内侵入肾盂,向外突破肾包膜侵及肾周脂肪和筋膜,蔓延到邻近组织如结肠、肾上腺、肝、脾及横膈等。
2.淋巴途径:据统计15%30%肾癌可经淋巴途径转移。左侧转移到肾蒂、主动脉前和左外侧淋巴结;右侧累及肾门附近、下腔静脉前淋巴结、主动脉和下腔静脉间淋巴结。
3.血运转移:肾癌重要的转移途径,癌细胞侵犯静脉,从毛细血管、肾内静脉至肾静脉,静脉内形成瘤栓,可进一步伸入下腔静脉到达右心房,并向肺、骨髂和其他脏器,引起广泛的血运转移。
中医治疗肾癌转移
肾癌辨证施治
1.湿热蕴肾证:肢体浮肿,小便有利,灼热刺痛。色黄或红,腰背胀痛,口腻纳呆,渴不欲饮,身胀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清热化湿。
代表方:西安大唐汉方4号汤方加减。
2.脾肾阳虚水停证:浮肿明显,面色惨白,畏寒肢冷,腰腿酸软,神疲乏力,纳呆或便溏,小便短少或清长,少腹可荆及水囊样包块,舌嫩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或沉迟无力,温补脾肾,利水消肿。
代表方:西安大唐汉方4号汤方加减。
3.肾虚血瘀水聚证:肢体浮肿,小便短少,腰膝酸软,耳鸣,口唇色暗,眼眶发黑,指甲紫暗,腰胀痛或刺痛,小腹包块有压痛,舌淡暗,脉细涩。补肾利水,活血化瘀。
代表方:西安大唐汉方4号汤方加减。
4.肾虚火旺证:小便短赤带血,头晕耳鸣,神疲,颧红潮热,口干咽燥,腰膝酸软,舌质红,脉细数。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代表方:西安大唐汉方4号汤方加减。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