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是产生于肾实质的恶性癌肿,其产生原因复杂,除了男士和年龄大于六十岁的人群高发外,还包括吸烟、肥胖、高血压和某些职业因素,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癌发生的可能是正常人的30倍。本病多偶然发生,少数与遗传因素有关。病理类型主要是透明细胞癌(约占85%),其次是颗粒细胞癌和肉瘤样肾癌,后者预后较差。
肾癌早期常无症状,中晚期以血尿、腹部肿块和疼痛为主症,三者同时出现者不足10%。此外还可伴有发热、贫血、乏力、消瘦等症状;晚期肺转移时的咳嗽、咯血;骨转移时的疼痛、骨折;脑转移时的头痛、肢体偏瘫等。偶见精索静脉曲张、红细胞增多症、高钙血症、淀粉样变和非转移性肝功能衰竭。
通过腹部X线平片、肾盂造影、B超、CT、MRI可明确诊断。
肾癌治疗方法有:
①手术。完全医治性肾切除为早期、局限性肾癌的主要方法,I、Ⅱ期肾癌术后存活的可能>60%;对孤立肾肾癌和双肾肾癌或低期肿瘤较小者可采取肾部分切除术。
②放、化疗对于肾癌均不敏感,5.FU及其代谢产物有10%~20%的治疗结果。
③生物调节剂IFN、IL一2小剂量联合,用于晚期、转移性肾癌的姑息治疗有一定的治疗结果。
此外,细胞因子(LAK)及激素类如醋酸甲地孕酮、氟硝丁酰氨/或雌激素可作为辅助治疗。
本病属中医的“肾积”、“溺血”等范畴。病因病机为素体内虚,过度劳累,年老体弱而致肾气亏损,水湿不化,湿毒内生,结于腰腑;或外感六淫,寒湿内蕴,化热蓄毒,气滞血瘀,阻结水道,致成本病。日久由肾及脾,脾肾两虚,正气衰微,病位在肾,牵及心脾。病性多表现为虚实相夹,早期以实为主,中晚期正虚而邪实,完全医治术后为正虚邪未尽。
治疗上中西医结合,中医中药用于各期肾癌治疗,配合手术、放化疗,可以增效减毒,防复发、转移;对晚期肾癌,中药扶正祛邪,控制病情,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本病临床概括为湿热蕴结,瘀血内阻,脾肾两虚、阴虚血热、阴血不足等证型。治疗原则为清热利湿、健脾益肾、解毒祛瘀、滋阴凉血、气血双补。
治疗肾癌的民间偏方:
偏方一、
八月扎120克、猪苓30克、石上柏15克、苡仁60克、防己12克、夏枯草30克、石见穿30克。水煎服,每天一剂。
偏方二、
生地30克、山药30克、山萸肉15克、茯苓30克、寄生30克、鳖甲30克(先煎)、三七末6克(冲服)、阿胶12克(烊化)、小蓟12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水煎服,每天一剂。
偏方三、
大黄12克、水蛭3克、土鳖虫6克、莪术15克、生地30克、红参10克(嚼服)。水煎服,每天一剂。疼痛剧烈加元胡15克,郁金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出血多加炒蒲黄10克、阿胶15克(烊化),三七末6克(冲服)。水煎分次服,每天一剂。
偏方四、
鲜活鱼1条(500克)、香片茶10克。将鱼肚切开,用盐酒腌十几分钟,把泡开的茶叶放入鱼肚中装盘,再在盘边摆放十几片茶叶。武火蒸20分钟,出锅后淋上爆香的葱、姜丝即可。主治肾癌无痛性血尿。
中药药方缓解肾癌疼痛症状!
因为晚期癌症患者因为癌细胞消耗性大体质虚弱,癌细胞大多已经多处转移,西医局部治治疗结果果不佳,而且患者也不能耐受手术与放化疗,服用中药可以全面调理机体内环境,补气养血,扶正祛邪,有效控制病情,缓解痛苦,延长生命。
晚期患者以控制癌细胞扩散延长患者生命为治疗目的,中医中药保守治疗可控制病情稳定,中医认为治疗肿瘤的原则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利湿,软坚散结,补气养血,滋阴培元提高免疫力和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为目的。
中医对肾癌的治疗,早在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就已论及。以后历代医家不断充实补充,特别是近代医家在大量临床实践中确定了辨证施治,攻邪扶正的辨治模式。进一步证明了通过中医治疗,不但能为肾癌者手术化疗创造条件,并可减轻不良反应,同时在消灭抑制残余癌,提高生存的可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1. 气血双亏证。
主证:腰部或腹部包块日见增大,腰痛加剧,伴有乏力气短,心悸心烦,面色苍白,贫血消瘦,口干,低热,脉沉细数,舌淡有瘀点,苔白或黄。
治法:补气养血,化瘀解毒。
方药:八珍汤(《正体类要》)力口减。黄芪30g,太子参30g,云苓10g,猪苓20g,干地黄20g,当归10g,赤白芍各10g,女贞子20g,地骨皮15g,干蟾10g,僵蚕10g,半枝莲60g。
分析:八珍汤即四君子汤和四物汤合方,四君子汤健脾补气,四物汤滋阴补血,二者合而用之,阴阳兼顾,气血双补。因见本证,已属晚期,气血大亏,不克攻伐,故以扶正补气养血为主,重用半枝莲解毒清热;干蟾、僵蚕攻毒散结,以减轻痛苦,延以时日。
2. 肾阳虚衰证。
主证:腰部肿块明显,尿血不多,腰痛,四肢不温,溲清便溏,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法:温阳补肾,祛瘀解毒。
方药: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肉桂6g,附片30g,熟地15g,山药30g,山茱萸15g,茯苓30g,淫羊藿30g,三七粉6g,人参10g,丹参3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
分析:肾气丸为温阳补肾之代表方。肉桂、附子温肾助阳为主药;配以熟地、山药、山茱萸肉益阴摄阳。用茯苓淡渗利水,淫羊藿温补肾阳,三七丹参活血祛瘀,人参大补元气;再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以攻癌瘤。诸药合用共达温阳补肾以扶正,解毒祛瘀以攻邪之目的。
3. 湿热瘀滞证。
主证:腰部或腹部肿块日见增大,腰痛加剧,血尿不止,伴有发热、口渴、纳少、恶心呕吐,脉滑数,舌质暗红,苔黄白。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散结。
方药:龙蛇羊泉汤(《中医肿瘤学》)加减。白英30g,龙葵30g,蛇莓30g,半枝莲30g,霍麦20g,黄柏15g,元胡10g,土茯苓30g,大小蓟各30g,仙鹤草30g,竹茹、竹叶各10g。
分析:白英、龙葵、蛇莓、半枝莲、黄柏、土茯苓清热解毒抗癌;瞿麦、竹叶清热利尿;大小蓟、仙鹤草清热止血;元胡活血止痛;竹茹清热和胃。诸药合用以达清热解毒利湿止血抗癌之目的。
4. 心肾阴虚证。
主证:腰部包块较小,边缘清楚,质中硬,固定不移,腰痛喜按,心慌,手足心热,小便色黄带红,舌尖红,苔薄,脉沉细。
治法:滋阴补肾,凉血止血。
方药:六昧地黄汤(《小儿药方》)加减。生地30g,山药30g,山茱萸15g,茯苓30g,桑寄生30g,鳖甲30g,三七粉6g,阿胶12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
分析:六味地黄汤为滋阴补肾之代表方。方中生地滋阴补肾为主药;辅以山茱萸养肝益精;山药补脾阴而摄精微,三药合用,以达三阴并补之功。配以茯苓淡渗利湿,桑寄生补肾健腰,鳖甲滋阴补肾。并用三七、阿胶凉血止血。再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以制癌瘤。备药合用滋阴不留邪,止血不留瘀,攻邪不伤正。适合肾癌早期心肾阴虚患者服用。
5. 气血瘀结证。
主证:腰部或腹部包块日渐增大,腰痛较剧,血尿加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无华,溲赤便坚,舌边舌尖有瘀点,苔薄,脉细涩。
治法:活血消结,祛瘀止痛。
方药:大黄瘙虫丸(《金匮要略》)加减。
大黄12g,水蛭3g,瘙虫6g,莪术15g,生地30g,红参10g,黄芪30g,甲珠15g,赤芍12g。
疼痛剧烈者加玄胡、郁金、乳香、没药。出血多者加炒蒲黄、阿胶、三七粉。
分析:大黄瘙虫丸为《金匮要略》中破血消结之代表方。瘙虫即地鳖虫、化瘀通经为主药,配大黄、水蛭、莪术活血行瘀,入络搜邪;再用生地、甲珠、赤芍,益阴养血;红参、黄芪益气固本。诸药合用,攻补兼施以达祛邪挟正之目的。适合于肾癌气血瘀结之患者服用。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