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约两到四成的肾癌病例是因健康体检或其他原因体检而发现的,无任何症状或体征,且其发现的可能逐年升高,大部分为较早期病变,预后较好。血尿、腰痛、腹部肿块“肾癌三联征”,在临床出现比例已<15%,常预示病变已至晚期。大部分病人只出现“三联征”中的一个或二个症状。
1. 血尿:约40%~50%的肾癌病人出现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少数情况为镜下血尿。大量血尿有血块形成时可出现肾绞痛、排尿痛、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
2. 肿块:肾脏位于腹膜后,位置深,腹部触诊时摸不到,只有当肿瘤较大或位于肾下极才可触及到肿块,约10%~40%患者可扪及腹部肿块。
3. 疼痛:肿瘤出血致肾被膜下血肿可出现钝痛或隐痛,有血块形成致尿路梗阻时可出现绞痛和排尿困难。肿瘤侵犯临近组织器官如腰大肌或神经可引起持续而严重的腰背部疼痛。疼痛发生的可能为20%~40%。
肾癌引发内分泌紊乱的症状:
根据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报道,肾癌能分泌多种内分泌素引起系列症状,一种肿瘤分泌多种内分泌素是肾细胞癌的特征。肾癌患者合并红细胞增多症的约占2%.10%~15%的肾癌病人有高血压。肾癌患者中的3%~16.8%有高钙血症,且大多为晚期病变。有研究报道肾癌组织内分泌肠高血糖素和血内高糖原分解素样活性物质,导致胃肠道动态及吸收功能异常。少数肾癌并发促性腺激素增高,在男性引起乳腺增大、乳晕色素沉着及性欲减退,女性则引起多毛及闭经等。
肾癌临床实践中除了上诉问题也还有可能会有其他情况,所以病人和医生都要谨慎细微,力争早发现早治疗肾癌患者。
肾癌患者的全身症状:
10%~40%的患者出现副瘤综合征,表现为高血压、贫血、体重减轻、恶病质、发热、红细胞增多症、肝功能异常(Stauffer’s syndrome)、高钙血症、高血糖、红细胞沉降比例增快、神经肌肉病变、淀粉样变性、溢乳症、凝血机制异常等。约2%~3%的病例出现精索静脉曲张或腹壁静脉扩张。
1. 发热:见于10%~20%的病人。肿瘤广泛转移、出血、坏死可致发热,由肾癌细胞分泌的IL-6等细胞因子也可致发热。
2. 贫血:见于15%~40%的病人,在预后不良的病例中较多见。
3. 全身乏力:约见于1/3的病人。
4. 食欲减退、体重减退、消瘦:约见于1/3的病人,与针对肿瘤内神经组织的抗原抗体反应导致末梢神经功能障碍有关,不一定是晚期的表现。
5. 高血压:肾癌患者15%~40%有高血压,为肾素增多引起,肾切除后血压可降至正常水平。
6. 高钙血症:见于10%的病人,与肾癌分泌类似于甲状旁腺激素的物质有关,原发肿瘤切除后血钙下降。血钙不降或降后再升高,预示转移或复发。
7. 肝功能异常:为肾源性肝功能异常,又称Stauffer’s综合征,表现为肝功能试验异常、白细胞减少、发热和肝内区域性坏死,但无肝内转移。肾切除后肝功能恢复正常,88%患者生存超过1年。Stauffer’s综合征持续或复现,说明有转移或复发。
8. 精索静脉曲张或腹壁静脉扩张:约见于2%~3%的病例。肿瘤侵犯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形成癌栓使静脉回流受阻,可出现精索静脉曲张、腹壁和下肢静脉扩张。左侧的精索静脉直接汇入左肾静脉,左肾静脉癌栓形成时,可以突发左侧精索静脉曲张。下腔静脉癌形成致腹壁或下肢静脉扩张则是逐步发展的。
9. 转移症状
约10%病人以转移症状就诊。初诊病例中25%~30已有转移,可由于肿瘤转移所致的骨痛、骨折、咳嗽、咯血等症状就诊。尸检发现常见转移部位是肺(50%~60%)、淋巴结(30%~40%)、骨(30%~40%)、肝(20%~40%)、同侧肾上腺(20%~25%)、对侧肾上腺(10%~20%)、脑(5%~8%)、心(5%~6%)、脾(5%)、小肠(4%)和皮肤(2%~3%)。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肾癌发生骨转移有哪些表现? 下一篇:肾癌的五大临床表现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