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调查研究发现,美国癌症患者中大约有百分之二以上可能是因CT检查时放射性辐射引起的。对此,这份很新研究报告是基于美国医疗背景推出的,是面向美国医疗机构的学术性提示。对于我国患者来说,不必过于恐慌,应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目前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关于CT检查者与患癌风险之间关系的大样本调查研究。而且,此研究文章并不是从接受CT检查的患者中调查出来的,而是根据在美国核工业领域40万工作者和日本25000例原子弹爆炸案幸存者的情况推断出来的,研究者认为上述两方面人员受辐射影响类似于多次CT检查。
另外,文章中主要论据美国2006年CT检查人数约6200万人次。而在我国,以江苏省为例,该省2006年数百台CT检查只有400万人次左右,因此担心进行CT检查增加患癌风险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事实上,CT扫描技术具有无创伤、快捷、成本相对低廉等多种优点,只要科学合理运用,CT扫描技术是非常安全的。
但要强调的是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CT检查,对甲状腺、性腺等特殊部位进行CT扫描时,需进行相应防护,以减少伤害。
基因突变有时未必是坏事,基因突变的肾癌病人反而比其他病人活得长。癌症是一系列突变引起的,就如一个人的性格是受到年幼时期多个因素影响。VHL突变起着重要影响,它在突变后会促进血管生长。因此,原本以为基因突变会缩短病人寿命。研究却显示,那些体内VHL基因出现突变的肾脏病人比另一组病人寿命平均长约半年。
容易误诊为肾癌的疾病
这意味着医学界可能得检讨一些医疗思维,从不同的方法去寻找新诊疗理念。
许多新癌症药物的目标是减少血管生长,以避免肿瘤扩散。但是研究显示,控制血管生长也许不足以控制癌症扩散。这也许可以解答为什麽许多现有癌症药物都无法使癌症断根。
肾癌可通过原发肿瘤逐步向邻近组织和器官侵犯而播散,也可通过淋巴管或静脉向外转移。
低度恶性的肿瘤常保持完整的包膜,虽然体积巨大,仍可没有转移。恶性较高的肾癌,虽肉眼看来肿瘤包膜完整,但在显微镜下癌细胞往往已浸润和穿出包膜,随着肿瘤的长大而侵入肾周围脂肪。肾癌的继续向外发展可穿破肾周围筋膜而侵入邻近器官,其中较常见者为结肠。此外,尚可侵入肝、脾、胰腺、肾上腺及横膈等。向内侵入肾盂后常发生血尿,在肾盂造影图上的表现类似肾盂肿瘤。
据统计,有25%左右的肾癌都有淋巴结转移,主要是肾蒂、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周围的淋巴结(区域淋巴结)。
肾癌有向静脉侵入的倾向。在静脉(肾内静脉、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形成癌栓,并可通过静脉向远处转移。肾癌的转移可早可晚。少数恶性很高的肾癌在原发肿瘤体积还很小或还没有被发现时已有远处转移。也有些病例在肾癌切除多年之后可出现转移。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无痛血尿应想到肾癌 下一篇:肾癌应该做哪些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