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调查结果证实,肾癌的发生的可能占肾脏癌肿的百分之七十五,多发生在四十到六十岁的男士,儿童中少见;男女之比为2、5 :1。肾癌可发生在肾脏的任何部位,以发生在肾上居多,常为单个生长,生长快慢不一,肿块大小不一。肾癌的另一特点是容易发生远处转移,远处转移的常见部位有肺、肝、骨、胸腔、腹腔、盆腔、会阴及四肢的软组织等。
那么究竟肾癌肺转移情况严重吗?
显微镜检查:癌细胞类型主要为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等,其中以透明细胞癌为常见。透明细胞癌体积大,边缘清晰,呈多角形,核小而均匀、染色深;细胞质量多呈透明色。细胞常排列成片状、乳头状或管状。颗粒细胞呈圆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态,暗色;细胞质内充满细小的颗粒,胞质量少;核略深染。还有一种恶性程度更高的肾癌,其细胞呈梭形,核较大或大少不一,有较多的核分裂象,呈肉瘤样结构,称为未分化癌。
肾癌肺转移如何确定?
1、临床上有肾癌病史,肺部有肿瘤病灶。
2、肺部病灶符合转移瘤影像学特征。
3、细胞学以及病理学检查明确为肾癌肺转移。
肾癌的肺转移途径包括:
肾癌可通过原发肿瘤逐步向邻近组织和器官侵犯而播散,也可通过淋巴管或静脉向外转移。直接浸润、淋巴途径和血运三种途径是肾癌的转移途径。肺和骨髂是常见的转移部位。
1、直接浸润:
低度恶性的肿瘤常保持完整的包膜,虽然体积巨大,仍可没有转移。恶性较高的肾癌,虽肉眼看来肿瘤包膜完整,但在显微镜下癌细胞往往已浸润和穿出包膜,随着肿瘤的长大而侵入肾周围脂肪。肾癌的继续向外发展可穿破肾周围筋膜而侵入邻近器官,其中较常见者为结肠。此外,尚可侵入肝、脾、胰腺、肾上腺及横膈等。向内侵入肾盂后常发生血尿,在肾盂造影图上的表现类似肾盂肿瘤。
2、淋巴途径:
据统计15%~30%的肾癌可经淋巴途径转移。左侧转移到肾蒂、主动脉前和左外侧淋巴结;右侧累及肾门附近、下腔静脉前淋巴结、主动脉和下腔静脉间淋巴结。
3、血运转移:
是肾癌重要的转移途径,癌细胞侵犯静脉,从毛细血管、肾内静脉至肾静脉,在静脉内形成瘤栓,可进一步伸入下腔静脉到达右心房,并向肺、骨髂和其他脏器,引起广泛的血运转移。
已有远处转移的肾癌,除下列情况外一般不宜行姑息性肾切除术。
①原发肿瘤发生大量血尿、疼痛、高血压、肝功能障碍等严重症状,用内科治疗不能缓解者;
②转移数目很少,估计可用手术全部切除者;
③只有骨骼转移者是手术的相对指征,因患肾行姑息性切除后,1年存活的可能高达36%。
为了较准确地估计治疗肾癌的效果以及判断其预后,一般可依据手术结果的病理分期进行推测。分成下列4期:第I期:肿瘤局限于肾包膜之内,肾周围脂肪、肾静脉及区域淋巴结未受侵犯。第Ⅱ期:肿瘤已侵入肾周围脂肪,但尚局限于肾周围筋膜之内,肾静脉及区域淋巴结未受侵犯。第Ⅲ期:肿瘤已向区域淋巴结转移。肾周围脂肪、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已有或受到侵犯。第Ⅳ期:肿瘤已侵及邻近器官(肾上腺除外)或已有远处转移。
早期肾癌转移的可能有多大?
据悉,肾癌无论在早期还是晚期很难避免的情况就是癌症的复发和转移,肾癌可通过原发肿瘤逐步向邻近组织和器官侵犯而播散,也可通过淋巴管或静脉向外转移。
低度恶性的肿瘤常保持完整的包膜,虽然体积巨大,仍可没有转移。恶性较高的肾癌,虽肉眼看来肿瘤包膜完整,但在显微镜下癌细胞往往已浸润和穿出包膜,随着肿瘤的长大而侵入肾周围脂肪。肾癌的继续向外发展可穿破肾周围筋膜而侵入邻近器官,其中较常见者为结肠。此外,尚可侵入肝、脾、胰腺、肾上腺及横膈等。向内侵入肾盂后常发生血尿,在肾盂造影图上的表现类似肾盂肿瘤。
有25%左右的肾癌都有淋巴结转移,主要是肾蒂、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周围的淋巴结(区域淋巴结)。
肿瘤有向静脉侵入的倾向。在静脉(肾内静脉、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形成癌栓,并可通过静脉向远处转移。肾癌的转移可早可晚。少数恶性很高的肾癌在原发肿瘤体积还很小或还没有被发现时已有远处转移。也有些病例在肾癌切除多年之后可出现转移。
Bennington和Kradjian报道在523例有转移的患者中,55%有肺转移,33%有淋巴结转移,33%有肝转移,32%有骨转移,19%有肾上腺转移,11%有对侧肾转移,5%有脑转移,5%有心脏转移。肿瘤直径达10~20cm者,多数已向外侵犯或转移。
为了较准确地估计治疗肾癌的效果以及判断其预后,一般可依据手术结果的病理分期进行推测。过去都按Flocks和Kadesky的分期方法,后来Robson和同事们作了改进,分成下列4期:
第I期:肿瘤局限于肾包膜之内,肾周围脂肪、肾静脉及区域淋巴结未受侵犯。 第Ⅱ期:肿瘤已侵入肾周围脂肪,但尚局限于肾周围筋膜之内,肾静脉及区域淋巴结未受侵犯。 第Ⅲ期:肿瘤已向区域淋巴结转移。肾周围脂肪、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已有或尚未受到侵犯。 第Ⅳ期:肿瘤已侵及邻近器官(肾上腺除外)或已有远处转移。
已有远处转移的肾癌,除下列情况外一般不宜行姑息性肾切除术。
1.发肿瘤发生大量血尿、疼痛、高血压、肝功能障碍等严重症状,用内科治疗不能缓解者;
2.转移数目很少,估计可用手术全部切除者;
3.只有骨骼转移者是手术的相对指征,因患肾行姑息性切除后,1年存活的可能高达36%。
中医药如何防治肾癌转移?
临床发现,肾癌患者术后出现转移多在3 年之内,若手术不完全,转移出现的时间会更快。因而在这个时期,在治疗原则上,应把控制肿瘤转移作为“重中之重”。对肾癌患者来说,手术无疑是对机体的一次重大的打击,在手术后1 年内应侧重在术后调养上做文章。由于手术致机体正气亏虚,使癌瘤“乘虚而入”,而引发肿瘤的转移,所谓“至虚之处,乃容邪之所”。
因此,在治疗上,应针对手术所造成的气、血、阴、阳虚损之证,采取益气、养血、补阴、温阳加以纠正,使癌瘤无藏身之所。而对因手术造成的痰、瘀、毒聚的邪实之证,应予化痰解毒、活血化瘀之法加以祛除,使机体不因痰、瘀、毒之邪而造成机体功能失调,引发肿瘤的转移。
放疗为肾癌常用治疗手段之一,临床上,要有60- 70 %的肾癌患者接受过放疗。临床上,放疗所引发转移这一现象,被形象地喻为“赶鸭子”。有专家认为:“放疗是1/ 3 烤好,1/ 3 烤跑,1/ 3 没效。”目前,对于放疗促转移的原理考虑是放疗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肿瘤的转移。中医药在放疗过程中,常用养阴生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法则配合治疗。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放疗同时应用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的抗肿瘤转移的作用。
化疗对于肾癌肿瘤有控制作用。但是,在临床上也常常见到由于化疗剂量大、病人体质差等因素,使病人免疫力下降,而促使肿瘤转移加快。因此,在治疗上,应遵循个体化等原则化疗。中医药常采用扶正培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法则伍用化疗。以扶正培本为主,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控制肿瘤转移的目的。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照b超能不能检查出肾癌! 下一篇:肾癌术后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