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手术术后疼痛不可避免。但是,疼痛的种类因手术的侵袭大小、范围而不同,临床上应根据疼痛的特征进行处理。
(一)乳腺癌术后疼痛的特征
乳腺癌术后的疼痛,主要以切口部、上臂部为中心,有时疼痛也发生在肩关节的背侧、背部和腰部,也有表现为头痛、咽喉痛者。但是疼痛的程度比开胸手术、开腹手术较轻,多数情况仅在术后几日内需要镇痛。乳房切除手术时,分离皮下组织,也切断了感觉神经,所以术后很少感觉剧痛,而是在刨口处有麻木的感觉。因此手术区域的疼痛大多为压迫样钝痛。
另一方面,感到肩关节背部疼痛的出现比例较低,若发生则多为剧烈疼痛。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引流管的尖端直接刺激了支配背部的感觉神经(腋神经等)或通过间接刺激引起的牵涉痛。背部痛、腰痛为钝痛,是由于从术中到术后持续被动地采取同一姿势引起。头痛、咽喉痛是因麻醉和插管的影响而引起的。从创口部到上臂的疼痛,在术后可长期存在或间歇的发生。上臂部的疼痛还可能由于手术操作或术后照射损伤了臂丛神经,这种情况下可考虑神经阻滞。
(二)术后疼痛的预防
术后的疼痛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疼痛的预防重要的是消除原因。
首先,术前要对患者详细讲解有关麻醉及手术方法、术后疼痛的程度、健康锻炼的问题。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通常采用吸人麻醉,有时并用硬膜外麻醉,目的是为了术后控制疼痛。为了预防上臂的感觉异常,在术中操作时要避免损伤臂丛神经及肋间臂神经。另外,留置引流管时,小心不要碰到神经。如果保留了肋间神经,上臂内侧感觉麻木的范围会控制在很小范围内。
(三)术后镇痛常用的方法
1、椎管内镇搞 国内外对椎管内注射药物用于术后镇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药物进入脑脊液与脊髓后角阿片受体结合,通过激动阿片受体产生镇痛作用。椎管内给药镇痛与穿刺间隙关系不大,而与镇痛的剂量和药物在脑脊液中的弥散有关。硬膜外镇痛作用强,可降低手术后的应激反应,对缺血性心脏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心肌保护作用。
(1)阿片类药物:椎管内应用阿片类药物是常见的术后镇痛方法之一,占椎管内给药镇痛的80%一90%。常用药物有吗啡、芬太尼、哌替啶、舒芬太尼等。
(2)局麻药:硬膜外单次或连续应用局麻药物均能达到有效的术后镇痛,硬膜外注射局麻药物用于术后镇痛的理想目标是阻滞感觉神经而不阻滞运动神经,不影响患者的活动。常用药物有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
另外,咪唑安定、可乐定、氯胺酮也可用于术后镇痛,进行椎管内给药。
2、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Ued analgesia,PCA)是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和自身情况,预先设置镇痛药物的剂量,再交给患者“自我管理”的一种镇痛技术。PCA是一种新型镇痛药给药装置。患者佩带输液控制装置,当意识到疼痛时,通过控制器将一次镇痛药物注入体内,从而达到止痛目的。PCA是现代疼痛治疗的较好方法,是术后镇痛的重要手段。
PCA与传统的肌内注射镇痛药物相比,有明显的优点:
①在镇痛治疗期间,镇痛药物的血药峰浓度较低,血药维度波动小,呼吸抑制发生的可能低,减少镇痛治疗时过度镇静的剐作用;
②镇痛效果好;
③PCA能克服镇痛药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个体差异,做到按需给药;
④减少患者疼痛时等待医护人员处理的时间;
⑥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根据PCA给药途径的不同,将其分为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静脉患者自控镇痛、神经丛患者自控镇痛和皮下患者自控镇痛。乳腺癌术后主要应用静脉患者自控镇痛,常用药物有吗啡、苏芬太尼、阿芬太尼、克托洛拉等。
3、其他镇痛方法还有口服给药、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等。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什么是乳腺原位癌? 下一篇:乳腺癌术后水肿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