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妈55岁了现在是乳癌晚期,转移肝,化疗两个疗程,没有效果。治疗后一年后,复发转移了。现在吃饭一般,原来化疗了六个疗程,没有放疗,是今年年后检查复发了。我们也想停下不化了,但是他在刀口处,长了很多大的疙瘩,现在我心里很难受,在这里想问一下还有必要化疗么?应该怎么治呢?
专家回复:乳癌是以乳房部结块,质地坚硬,高低不平,病久肿块溃烂,脓血污秽恶臭,疼痛日增为主要表现,发生于乳房的癌病类疾病。乳癌病名,癌之发于乳房部位者.乳癌的致病因素: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与大于17岁相比,乳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2.2倍.闭经年龄大于55岁比小于45岁者发生乳癌的危险性增加1倍.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是乳癌很主要的两个危险因素.遗传因素:有研究发现,其母亲在绝经前曾患双侧乳癌的妇女,自身患乳癌的危险性为一般妇女的9倍,而且乳癌病人的第二代出现乳癌的平均年龄约比一般人提早10年左右.姐妹当中有患乳癌的女性,危险性为常人的3倍.需要强调的是,乳癌并不是直接遗传,而是一种"癌症素质"的遗传,乳癌病人的亲属并非一定患乳癌,只是比一般人患乳癌的可能性要大.
婚育: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女性虽婚而不育或第一胎在30岁以后亦为不利因素,但未婚者发生乳癌的危险为婚者的2倍.专家认为,生育对乳腺有保护作用,但仅指在30岁以前有足月产者.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哺乳对乳癌的发生有保护作用,主要是对绝经前的妇女.电离辐射:乳腺是对电离辐射致癌活性较敏感的组织.年轻时为乳腺有丝分裂活动阶段,对电离辐射致癌效应很敏感,而电离辐射的效应有累加性,多次小剂量暴露与一次大剂量暴露的危险程度相同,具有剂量-效应关系.日本长崎原子弹爆炸时的幸存者中,患乳癌的比例明显增加,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接受过胸部放疗的,长大后患乳癌的机会也增加.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造成乳癌的可能明显上升,乳癌的发病的可能和死亡人数与人均消化脂肪量有较强的关系.有些公司职员高收入造成高生活水准,饮食上发生了改变,人们的饮食都主要以肉类和海鲜类产品为主,逐渐形成了现在比较"流行"的酸性体质.人们大多都形成不科学的、不健康的"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习惯,结果导致乳癌的发病的可能大大提高.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些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的女性白领坐多动少,缺乏锻炼,接触阳光少,在阳光下多做运动多出汗,科尔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酸性垃圾.但现在人以车代步现象愈来愈多,运动量个大大减少,长久便会导致酸性代谢物长期滞留在体内,导致体制的酸性化.大多数职业女性由于工作关系,长时间紧箍着乳罩,难得给乳腺"松绑";还有些职业女性迫于工作的压力或追求事业的成功,过着单身贵族或丁克族生活,不成家,不要孩子.这些因素都与乳腺病有关.精神抑郁和过度紧张:据调查,性格内向,精神长期抑郁,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当这种压力得不到释放的时候便会对身体造成影响,从而导致体质的酸化.早期生活不幸福,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因素.都市年轻女性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精神长期处于应激紧张状态,导致情绪上的不稳定,不平和.这些精神因素与不良生活工作方式加在一起对乳房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激素:乳癌与人体内分泌平衡失调有关系,在各种内分泌因素中,很重要的是雌激素、孕激素.研究结果表明,雌激素刺激乳房腺体上皮细胞过度增生,是造成乳癌的重要原因,常使用激素用品及妇女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疗可增加乳癌的发病危险.药物:有些药物如降压药利血平、吩噻唑等及甾体类药物有增加乳癌患病人数的作用.有些保健品、护肤品、化妆品中含有致癌成分,在使用中也要特别慎重.另外,空气中的有害成分,蔬菜、水果上的残留农药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癌成分.没有效果的话,可以停止化疗。肿瘤很科学的治疗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既要体现西医的优势,又要突出中医的特色,各取所长,各蔽所短.才可达到预期的效果。放、化疗是无法完全医治的,治标不治本,一旦放化疗停止,肿瘤将继续发展,而且对人体的损伤性是很大的,所以患者可以适可而止。患者的情况可以采取中医进行抗肿瘤治疗。我院是以中医治疗为主,采用“四位一体诊疗理念”综合治疗和调养,通过治疗一方面可以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另一方面可以全面预防和控制肿瘤生长或转移,达到带瘤生存的目的。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乳腺癌体内积水怎么治疗? 下一篇:乳腺癌早中期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