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被称为女性健康的一大恶疾,有统计显示,早在1999年上海市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的可能已达52.98/10万,居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因素很多,本文以临床病理生物学角度分析乳腺癌的肿瘤大小、部位、病理类型、腋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生物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探讨病理生物学特征对乳腺癌临床诊治的重要性。
病理类型与腋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肿瘤的病理生物学特性及宿主对肿瘤的免疫力是影响肿瘤预后的两个主要方面。在肿瘤病理生物学特性中,对乳腺癌预后有影响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
研究乳腺癌的病理生物学行为与预后的关系,可以提高对早期乳腺癌发现的重要性认识,指导乳腺癌术式的选择和制定综合治疗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在乳腺癌的病理类型中,预后很差的是黏液腺癌和髓样癌,往往提示预后不良。观察肿瘤类型,很多的是浸润性导管癌,占全组的84.8%,且恶性程度高,淋巴结转移者多,预后也较差。在已死亡的125例乳腺癌病人中,浸润性导管癌占95.2%。
乳腺癌的分布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无关,印证了乳腺癌的分布以外上象限很多。主要原因可能是外上象限的腺体组织很丰富,易于发生病变,故应特别重视对外上象限的检查。而中央区的乳腺癌,其腋淋巴结转移的可能很高。这是因为中央区淋巴管丛密集,早期即易致淋巴结转移而产生全身性症状。故临床上应注意对中央区乳腺癌的淋巴结清扫。
分析本组乳腺癌的5年生存的可能可见较一般报道为高,这与近年来加强了乳腺癌的二级预防措施、强调手术的规范化和手术前后的综合治疗所取得的进步有关。
乳腺癌的大小与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两者对预后的影响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并以淋巴结的转移对预后的影响很大。
乳腺癌肿瘤的大小与腋淋巴结转移的可能、转移数呈正相关,与生存的可能呈负相关。所以大力提倡“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求发现早期肿瘤,减少淋巴结转移,对提高治疗结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国学者Valagussa等认为,当淋巴结阳性时,肿瘤的大小与生存的可能呈正相关;当淋巴结阴性时,肿瘤的大小与生存的可能无关。
本组为更全面地分析比较,特意将病理类型很多的浸润性导管癌立项观察,结果亦与Valagussa等的观点一致。因此观察肿瘤的大小和腋淋巴结转移是预测乳腺癌预后的两大生物学指标。特别在浸润性导管癌中,此项观点更趋鲜明。
综上所述:乳腺癌的病理生物学特性是预测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重视乳腺癌的病理生物学行为,可以指导乳腺癌的术式选择、确定手术前后的综合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结果。
肿瘤的分布与腋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腋淋巴结转移的可能以外上象限很高,中央区其次,内下象限很低,但5年生存的可能差异无显著性。
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相对危险性 乳腺癌的肿瘤大小与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肿瘤越大,腋淋巴结转移的可能越高。
把肿瘤直径≥5cm与≤2cm相比,腋淋巴结转移的相对危险性(RR)为15.9,具有明显的腋淋巴结高转移倾向。浸润性导管癌更为典型,RR高达23.4。所以肿瘤越大,淋巴结转移风险亦越大,转移的淋巴结数也越多。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如何进行乳腺癌患者的病理性分级? 下一篇:乳腺癌在临床上有哪些不同的病理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