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诊断乳腺癌很为标准的方法就是病理性检查,同时也是很可靠的一种方法。它是将患病器官的分泌物制成涂片,或直接取下病灶小块组织制成切片或印片,放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形态,结构等,确定乳腺肿瘤的性质。
乳腺癌在病理学通常为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两大部分。病理学诊断不仅可判断乳腺肿瘤的良恶性及其预后,更重要的是为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但病理诊断也有局限性。
目前常用的各种病理检查均属抽样检查,在光镜下以的仅是病变的极小部分,有时不能代表整个病变。另外,病理诊断是否可靠也与病理标本的选取有关。有时也有假阴性的结果。对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符者,应及时筛查病理诊断,若病理诊断确切无误,可考虑病理标本的选取是否相当。必要时重新取材,做再次病理诊断,以免造成误诊,贻误治病时机。
虽然乳腺癌的病因学复杂,发病机制尚未真正了解,但一些病因学的研究表明,一些相关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病有关。
(1)家族史与乳腺癌有一定的相关性。早在1974年,Anderson等人就注意到一级亲属患乳腺癌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可能较无家族史者高2—3倍。若一级亲属在绝经前患双侧乳腺癌的话,相对危险性更是高达9倍。上海1988—198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妇女患乳腺癌的相对危险性为4.5,由此可见,家族史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2)生殖因素:由于乳腺细胞受体内激素水平周期性变化以及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的升高而发生生理性的增生改变,因而乳腺癌的发生与初潮年龄、停经年龄、月经周期、产次和有无哺乳史、婚姻状况有关,研究表明:未婚、初潮年龄早、停经晚、月经周期短、产次少、未哺乳的女性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较大。相反则危险性较小。
(3)性激素水平也是影响乳腺癌发病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小于20岁的女性发生乳腺癌是十分罕见的,而小于30岁的妇女也不常见此病。从35岁起乳腺癌的发病的可能逐年上升,且这种发病的可能的增长几乎贯穿妇女一生。在45—50岁之间,增长略微趋向平缓,以后又陡直上升。而外源性的雌激素的摄入将大大增加乳腺癌的发生的可能,例如:口服含雌激素的药物,丰乳液中的雌激素经皮吸收,以及口服避孕药等。
(4)营养饮食,脂肪高热量饮食,饮酒均使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5)既往有乳腺良性肿瘤史。其他因素还包括放射线、病毒、化学刺激及某些疾病,如糖尿病也会引起乳腺癌的发病的可能增加。 欲使乳腺癌对广大妇女健康的威胁降至很低限度,首先要进行病因预防,主要是针对上述病因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方面的措施。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某些是不可避免的。如月经、生育史等,但有许多因素是人为的,通过对饮食方面的调整,如减少过量热量摄入,降低脂肪的摄入量,减少过量摄入肉类、煎蛋、黄油、甜食等,适量增加绿色蔬菜、水果、胡萝卜素的摄入量,尽量避免暴露于电离辐射的范围内等均可降低乳腺癌的危险性。
建议:(1)大于18岁的女性,每月一次乳房自我检查。
(2)18—40岁的妇女,每三年接受医生检查一次。
(3)大于40岁的女性,每年接受医生检查一次。
(4)30—35岁妇女,需一次乳房X线检查作为日后对照的根据。
(5)小于50岁的女性,根据个体情况,咨询医生是否需行乳房X线检查。有乳腺癌家族史和个人史的,应咨询医生乳房X线检查的频比例。
(6)大于50岁的女性,每年一次乳房X线检查。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临床上乳腺癌有哪些常见的病理分型 下一篇:如何进行乳腺癌患者的病理性分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