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切除术中需切除胸达肌及神经,使乳腺癌术后上肢抬起有困难。同时由于腋下淋巴结的清扫,致使淋巴回流受阻,上肢水肿,故术后上肢功能锻炼很重要。锻炼应在术后早期开始,等到手术疤痕形成之后,再锻炼效果较差。
1.术后24小时开始活动腕关节。
2.术后1天:练习伸指、握拳、屈腕、屈肘活动。
3.术后2-3天:练习坐位屈肘、前臂屈伸运动。
4.术后3-5天:练习患肢手摸对侧肩及同侧耳。
5.术后5-7天:练习患侧上肢伸直、抬高和内收。
6.乳腺癌术后10天后:练习肩关节爬墙活动,让患者的手顺着墙往上爬,逐日递增,以后进行吊环锻炼,每日2-4次,如见增加锻炼的时间。锻炼的目标是患者的手能越过头顶摸到对侧的耳朵,并能用梳子自己梳头。
乳腺癌术后健康操的应用!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的可能很高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术后经常会发生患侧上肢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上肢淋巴水肿、肩关节运动幅度受限、肌力低下、运动后迅速出现疲劳及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选择了术后健康操干预,并对健康操的指导次数及患者训练的依从性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9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其中导管内癌102例,浸润性导管癌113例,浸润性小叶癌56例,髓样癌11例,黏液腺癌5例,湿疹样癌4例。采用2003年第6版美国癌症协会(AJCC)公布的乳腺癌分期指南进行TNM分期:Ⅰ期83例,Ⅱ期187例,Ⅲ期21例,均经常规病理活检证实,分别行改良完全医治术和保乳术。随访至2009年12月,中位随访时间为9.6个月。
方法:术后2周内:第1节(术后24小时)握拳运动:握松拳。第2节(术后48小时)手腕运动:上下活动手腕,配合内外旋转运动。第3节(术后第3天)前臂运动:上下屈伸前臂。第4节(术后第5天)肘部运动:肘部以腰为支撑,手臂抬高放置对侧胸前,两侧交替进行。第5节(术后第7天)抱肘运动:健侧手握患侧手肘部,抬高至胸前。第6节(术后第9天)耸肩运动:往前、往后旋转肩部。第7节(术后第10天)上臂运动:上臂抬高尽量与地面平行。第8节(术后第11天)颈部运动:两手叉腰,头颈往前、后、左、右及双向旋转。第9节(术后第12天)体转运动:左右旋转上体,手臂前后摆动。第10节(术后第14天)抬肩运动:健侧握患侧手腕至腹前,抬高至胸前平屈,尽力前伸。
结 果:
在院期间学会基本动作,出院后继续练习1~2周,在第2化疗出院时记录功能锻炼结果,按关节活动度(ROM)测量标准评价。
结果显示:本组所有接受健康操锻炼的291例病例中。未出现1例由于运动过度而引起切口愈合不良,除其中15例有轻度上肢水肿。有8例上肢功能未完全恢复(其中包括3例因疼痛影响坚持不到位而中断者),另有15例因短于随访期,上肢外展功能受限外,其余均已经恢复良好,健康的可能86.9%。
目前普遍观点认为乳腺癌术后应尽早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在腋下切口处瘢痕组织尚未形成进行锻炼,可以防止腋窝周围瘢痕挛缩、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也避免了挛缩的瘢痕组织压迫腋静脉,使腋静脉回流受阻减轻,同时患肢的活动促进了血液循环,增加了淋巴回流,减少了水肿的发生,或促进水肿减轻,改善上肢的功能。因此,加强术后护理,正确指导乳腺癌病人的术后健康,选择合适的健康操进行锻炼,是保证患侧上肢功能健康的重要方面。
研究认为,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持续时间应>6个月,特别是前3个月尤为重要。如果术后不进行患肢功能锻炼,那么,由于瘢痕组织收缩将影响肩关节的活动,在瘢痕组织处于较稳定状态后,即使再进行锻炼,其效果也不理想。此套健康操经数百例乳腺癌病人的临床应用,无不良反应,术后患肢功能健康的可能较高,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为什么乳腺癌容易侵犯肝脏? 下一篇:怎么延长术后乳腺癌病人的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