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10%-30%的间质瘤病人可无症状,多在X光造影、内镜和外科手术中偶然发现,通常症状的出现与否和肿瘤的部位和大小相关。大多数间质瘤发生在胃(60%-70%)和小肠(20%-30%),不足10%的GIST发生在食管、直肠、结肠、肠系膜、网膜及网膜后腔,食管的间质瘤十分少见,大多数食管的间质瘤为真正的平滑肌瘤而不是胃肠道间质瘤,其常见症状为咽下困难和体重减轻,有时在胸片上表现为纵隔肿块;胃间质瘤常表现为消化道出血(20%-50%),腹痛(40%-50%),或腹部包块(25%-40%)。
小肠的肿瘤多发生在空肠,其次为回肠及十二指肠,小肠间质瘤常表现为胃肠道出血、腹痛或腹部包块。十二指肠间质瘤很少引起黄疸;有时可出现部分或完全小肠梗阻和肠套叠,对于女性出现下腹疼痛或触及包块要和妇科疾病相鉴别。
结肠的间质瘤少见,常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包块和大便习惯的改变。直肠的间质瘤比食管及结肠多见,常表现为便血、直肠疼痛、阻塞感,通过直肠指诊、妇检或肠镜检查发现。
很少有间质瘤发生在阑尾和胆囊,进一步引起急性胆囊炎或阑尾炎;间质瘤穿孔可引起急性腹膜炎、脓肿或腹水。
原发于网膜、肠系膜或网膜后腔的间质瘤少见,这些间质瘤的特点是坚硬的腹腔内包块,多数病人的症状是腹痛和腹部包块。
我院专家吴焰林教授具有三十多年丰富的临床教学和科研经验。尤其擅长消化系肿瘤,肝、胆、胰、胃、肠癌的综合诊治。近几年来应用科学的中医分子多靶向治疗对少见的平滑肌肉瘤、骨肉瘤、软组织肉瘤、横纹肌肉瘤、脂肪肉瘤、胃肠间质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脑胶质瘤、胸腹膜间皮瘤、恶性黑色素瘤,采用中医辩证施治和西药抗血管生成、基因等多学科治疗,使许多患者从痛苦和无望中解救出来,重新正常工作和生活。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
上一篇: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特征 下一篇:皮下脂肪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