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达中医肿瘤医院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不断的应用不同的中草药治疗,通过中医辩证和配伍的使用,达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部分常用抗癌中草药列举如下:
龙 眼 肉
[性味与归经] 味甘,性温。入心、脾经。
[功能与主治]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用法与用量] 9~15克,水煎服。
[注意事项] 内有痰火及湿热停滞者忌用。
刺 五 加
[性味与归经] 味辛、微苦,性温。入脾、肾、心经。
[功能与主治] 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用于脾肾阳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梦。
[用法与用量] 9~15克,水煎服。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者慎用。
西 洋 参
[性味与归经] 味甘、微苦,性凉。入心、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气虚阴亏、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消渴、口燥咽干。
[用法与用量] 3~6克,炖服。
[注意事项]
(1)中阳衰微,胃有寒湿者忌服。
(2)可用石柱参代,或大剂量沙参代之。
玄 参
[性味与归经] 味苦、咸,性寒。入肺、胃、肾经。
[功能与主治] 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湿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热。
[用法与用量] 6~15克,水煎服。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不宜服用。
丹 参
[性味与归经] 味苦,性微寒。入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 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用法与用量] 30~60克,水煎服。
[注意事项] 不宜与藜芦同用。
酸 枣 仁
[性味与归经] 味甘、酸、性平。入心、脾、肝、胆经。
[功能与主治] 补肝,宁心,敛汗,生津。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
[用法与用量] 9~18克,水煎服。大剂量可用至30克。
[注意事项] 凡有实邪郁火及患有滑泄症者慎服。
莲 子
[性味与归经] 味甘、涩、性平。入心、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 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
[用法与用量] 煎服3~15克,散剂1~3克。
生 地 黄
[性味与归经] 味甘、苦、性寒。入心、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凉血,生津。
[用法与用量] 9~30克,水煎服。
[注意事项] 脾虚泄泻,胃虚食少,胸膈多痰者慎服。
藕 节
[性味与归经] 味甘、涩、性平。入肝、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 健脾开胃,益气生津,止血,散瘀。用于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崩漏。
[用法与用量] 干品9~30克,鲜品30~60克。
黄 精
[性味与归经] 味甘、性平。入脾、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 补中益气,润心肺,强筋骨,除风湿,安五脏,益脾胃。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
[用法与用量] 9~15克,水煎服。大剂量用至30克。
[注意事项] 中寒泄泻和痰湿者忌用。
太 子 参
[性味与归经] 味甘、苦、性微温。入脾、肺、心经。
[功能与主治] 滋养强壮,补气养血,健脾生津。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用法与用量] 15~30克。水煎服。因效力较缓,故用量宜稍大。
[注意事项] 习惯上不与藜芦配伍。
麦 冬
[性味与归经] 味甘、微苦、性寒。入心、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 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用法与用量] 6~24克,水煎服。用于强心时宜大量。
[注意事项] 凡脾胃虚寒泄泻,胃有痰饮湿浊及暴感风寒咳嗽者忌服。
百 合
[性味与归经] 味甘、微寒。入心、肺经。
[功能与主治] 润肺止渴,清心安神,延年益寿。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用法与用量] 10~30克,煎服。清心宜生用,润肺宜炙用。
[注意事项] 风寒咳嗽,脾虚便溏者忌用。
茯 苓
[性味与归经] 味甘、淡、性平。入心、肺、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 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益寿延年。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用法与用量] 用于健脾益胃或一般利尿渗湿者9~18克;如湿重有显著浮肿,用量可加大至30~45克,但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花 粉
[性味与归经] 味甘、性平。入心、脾、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 补养气血。益肾填精、美容抗衰。
[用法与用量] 10~15克,水煎服。
白 茅 根
[性味与归经] 味甘、性寒。入肺、胃、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黄疸、水肿、热淋涩痛、急性肾炎水肿。
[用法与用量] 煎汤9~15克,鲜白茅根30~60克,鲜者效著。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尿多不渴者忌服。
夜 交 藤
[性味与归经] 味甘、性平。入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 养血安神,养血通络。适用于虚烦失眠以及血虚肢体酸痛。
[用法与用量] 15~30克,煎服。
玉 竹
[性味与归经] 味甘,性平。入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 养阴,润燥,除烦,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用法与用量] 9~15克,水煎服。用于强心或作炖料时,可用至30~60克。
浙贝母
[性味与归经] 味甘,性凉。入肺、心经。
[功能与主治]润肺散结,止咳化痰。用于风热犯肺,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
[用法与用量] 3~9克,水煎服。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及有痰湿者不宜服用,如肺气肿、支气管扩张。
天门冬
[性味与归经] 味甘苦,性寒。入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 滋阴、润燥、清肺、降火、抗衰。
[用法与用量] 6~12克,水煎服。
[注意事项] 虚寒泄泻及外感风寒咳嗽者忌服。
黄 芪
[性味与归经] 味甘,性微温。入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祛毒排脓。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用法与用量] 9~15克,水煎服。治肾炎和痹证可用30~60克。
[注意事项] 实证及阴虚阳盛者忌服。
南沙参
[性味与归经] 味甘、微苦、性凉。入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 养阴清肺,祛痰止喘。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粘、气阴不足、烦热口干。
[用法与用量] 9~5克,水煎服。
[注意事项] 风寒作嗽者忌服。
杏 仁
[性味与归经] 味苦、性温、有小毒。入肺、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 祛痰止咳,平喘,润肠。
[用法与用量] 4.5~9克,水煎服。
[注意事项] 阴虚咳嗽及大便溏泄者忌服。不可过量服用。
芦 根
[性味与归经] 味甘、性寒。入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 除烦止呕,清热,生津。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秽、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用法与用量] 15~60克,水煎服。
[注意事项] 有胃寒或便溏者不宜用。
半 夏
[性味与归经] 味辛、性温、有毒。入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
[用法与用量] 9~12克,水煎服。
[注意事项]
(1)一切血证及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者忌服。
(2)半夏忌与乌头相配伍。
白 及
[性味与归经] 味苦甘涩,性微寒。入肺经。
[功能与主治] 补肺,止血,消肿,生肌,敛疮。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痈肿、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
[用法与用量] 粉剂3~9克,煎汤6~18克,大剂量可用至30克。
[注意事项] 外感咯血,肺痈初起及肺胃有实热者忌服。
阿 胶
[性味与归经] 味甘,性平。入肺、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 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用法与用量] 3~15克,水煎服。
[注意事项] 阿胶腻滞不易消化,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可治虚劳咯血和血痢。
罗汉果
[性味与归经] 味甘,性凉。入脾、肺经。
[功能与主治] 清肺止咳,生津止渴,润肠通便,滋补抗衰。
[用法与用量] 9~30克,水煎服或泡水服。亦可制成果露、果晶、冲剂、糖浆等。
白 豆 蔻
[性味与归经] 味辛,性温。入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 行气,暖胃,消食,宽中。
[用法与用量] 煎汤(不宜久煎)用1.5~6克。
[注意事项] 阴虚血燥而无寒湿者忌服。
石 斛
[性味与归经] 味甘淡微咸,性寒。入胃、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 生津益胃,清热养阴。
[用法与用量] 6~12克,入汤剂较好,可长期服用。
[注意事项] 胃肾有虚热者宜之,虚而无火者忌用。
* 温馨提示:本院案例真实有效,只供业内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为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障。